浅析《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创作方法
2010-08-15李绍海
李绍海
浅析《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创作方法
李绍海
詹姆斯·乔依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代表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最高成果。分析认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写作技巧主要体现在对人物自由联想、内心独白以及蒙太奇和形象重复方式的运用方面。
《尤利西斯》;意识流小说;创作方法;写作技巧
意识流小说的最大特色是打破了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心理活动的方式,而直接表达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詹姆斯·乔依斯(1882-1941)是举世公认的意识流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依斯于1882年2月2日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市郊外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约翰·乔伊斯是一个税收员,母亲玛丽是一个虔敬的基督信徒。詹姆斯从小在耶和华教会学院受基督教教育,准备以后当神父。但是他在初中毕业前却已决心投身于文学,1898年进入都柏林高校专攻当代语言,1902年赴巴黎学医,1904年结婚后到意大利和瑞士旅行,并宣布“自愿逃亡”,与基督教会统制的爱尔兰彻底决裂。后来在罗马的里雅斯特和苏黎世等地以教授语言和为报刊撰稿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沉陷后,乔伊斯迁居苏黎世,终因忧虑频袭,心力交瘁,于1941年1月病逝。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主题还是手法都远离传统现实主义,而体现出意识流的特征。
一、意识流与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1884年首次提出来的。威廉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人的过去的意识会不断浮现出来与当前的意识交织在一例,构成一种在主观感受中拥有直截现实性的时日感。后来,法国哲理家柏格森又提出了心理时日感的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行动的基本。他们的理论促成了意识流创作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初意识流小说在欧美兴起。意识流作家试图在创作中表现人们内心的底蕴,表现被压抑的意识或潜意识。于是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式的叙述,在有限的篇幅中反映人物思想活动的全过程,因而具有较大的浓缩性和凝聚力。其表现形式往往变幻无限、轮回拉锯,打破了从理智和逻辑推理解释天下与人的传统看法,以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展示现代社会和当代人的复杂景象。20世纪40年代,在欧美文坛中,意识流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了一批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巨匠和闻名于世的意识流作品。如: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及其代表作品《回想逝水年华》,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及其代表作品《达罗威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美国小说家福克纳及其代表作品《暄哗与哄动》《当我弥留之际》,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及其代表作品《尤利西斯》和《芬内根们的苏醒》。这些意识流小说巨匠摒弃以往传统的小说结构形式,将飘忽不定和流淌不已的意识流作为小说传奇描写的大流,在读者眼前展示出一幅幅欧美社会中人群纷乱复杂之心理行动和意识行动的画面。
意识流作家较多地采用了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叙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语言形式的离奇的试验以及舍弃标点符号等。意识流手法的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单一的、直线发展的故事情节结构,其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
1922年,詹姆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正式出版,它既是意识流小说的劈山之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的问世轰动了整个欧美文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二、《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方法
乔依斯的意识流小说创作打开了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便之门,使意识流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里以《尤利西斯》为例,分析乔伊斯的意识流写作技巧。
一是自由联想技法的运用。在乔伊斯运用的繁多的意识流技巧中,自由联想这一手法令人赞叹。人物的自由联想是突发的、未经作家加工的,显得相当的突然和随意,因此常常使读者感到不知所云。乔伊斯对人物的自由联想从不作任何说明,而且是让各种想法再现在人物的意识之中。意识叙述过程中作者往往讲究句法简练,省去许多逻辑环节,呈现出空间状态的剪辑,这令读者感到莫名其妙。在《尤利西斯》中,布鲁姆吃早餐时看女儿米莉来信引发的一段联想是自由联想,反映了他儿子的夭折在他意识中留下了无法摆脱的阴影,因此一受到某种相关的刺激,他就会联想到儿子。由此可见,自由联想绝非胡思乱想,它体现了现实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对揭示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内心独白技法的运用。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最基本的表现技巧。乔伊斯运用此手法最大限度地拉近了读者和小说人物的距离,使读者在没有作者介入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直接参与人物的心理活动,体验其感官经验。这种手法使人物的意识产生跟定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如《尤利西斯》中描述的布鲁姆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时的意识活动,就是一段典型的内心独白活动。这种恍惚迷离的内心独白,粗看不知所云,细读起来却“柳暗花明”,凌乱之中自有秩序,随意任性之中寓有艺术的提炼。
三是蒙太奇技法的运用。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蒙太奇是主体在空间上保持不动,而人物意识却在时间上移动,或此时间的景象及思想活动与彼时间的景象及思想活动相互“叠印”,让人物意识跨越时间的界限自由地往返于现在和将来之间。在《尤利西斯》第一章中,有一段对斯帝芬观察大海时的意识流描写,他的意识活动在时间蒙太奇的出现运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第五章开篇,写布卢姆先生去参加葬礼:“布卢姆先生沿着停在约翰·罗杰森爵士码头上的一排货车稳重地走去,一路经过风车巷、利斯克亚麻籽榨油厂和邮政局。要是把这个地址也通知她就好了。走过了水手之家他避开了早晨码头上的噪音,取道利穆街。一个拾破烂的少年在布雷迪公寓旁闲荡,臂上挎了一篮子(提梁是用绳子绑的)碎肉,吸着人家嚼剩的烟头。比他年纪小、额上留有湿疹疤痕的女孩朝他望着,懒洋洋地擦着个压扁了的桶箍……”这里,就运用了时间和空间蒙太奇。
最后是形象重复出现技法的运用。《尤利西斯》中,布卢姆在街头书摊购买的那本书名为《偷情的欢乐》的庸俗读物,在他的意识中重复出现达13次之多,这足以说明他的精神世界时刻处于妻子不忠的阴影下,反映了他胆小怕事的性格以及内心深处的无奈和重创,也折射出他是个俗不可耐、懦弱无能的庸人,以及作为犹太人、异族人的孤独感、卑微感和空虚感。
《尤利西斯》代表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最高成果,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传统小说背道而弛,其坚深的内涵和独特的技法对当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意识流小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只存在了20多年,它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仅是昙花一现,但是,意识流手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因为人的意识活动的确是断断续续,纷乱混杂的。诸如心潮起伏、感慨万端、犹豫不决,这种种情景,如按照传统的心理描写手法,很难描绘得活灵活现。正因为这一点,意识流的某些创作手法仍普遍被现代派作家吸收和运用。
[1]乔伊斯.尤利西斯[M].萧乾,文洁若,译.南京:南京艺林出版社,1994.
[2]汉弗莱.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M].程爱民,王正文,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殷企平,高奋,童燕萍.英国小说批评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book=142,ebook=541
I106.4
A
1673-1999(2010)23-0142-02
李绍海(1971-),男,黑龙江人,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鹤岗154107)文史系讲师。
20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