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蚜虫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0-08-15肖敏玲

大豆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瓢虫天敌蚜虫

肖敏玲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绥化 152062)

大豆蚜虫是为害大豆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各大豆产区都有分布,以东北三省、华北及山东省危害较重。大豆蚜虫具有趋嫩的习性,成蚜和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幼荚也可受害。大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斑点,继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豆粒百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可使整株死亡。大豆蚜虫经常发生为害,干旱年份大发生时为害更为严重,可减产20%~30%,甚至达50%以上。大豆蚜虫除直接为害外,还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

1 大豆蚜虫形态特征

大豆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腻虫,分有翅蚜和无翅蚜。有翅蚜,体长卵形,长1.6毫米,黄色或黄绿色,触角与体等长,第3节上有次生感觉圈3~8个,一般5~6个,排成1列,第6节鞭部为基部的4倍,腹管圆管形,黑褐色,有轮纹,尾片圆锥形,黑色,中部略缢,有6~8根长毛。无翅蚜,体卵圆形,长约1.6毫米,淡黄色至黄绿色,触角较体短,无次生感觉圈,第6节鞭部为基部的3倍,腹管黑色,长圆筒形,基部稍宽,上具瓦状纹,尾片圆锥形,近中部收缩,有微刺形成的瓦纹,有长毛7~10根。

2 大豆蚜虫生活习性

大豆蚜虫在东北、华北、山东以卵在鼠李上越冬,在华北也有以卵在牛滕上越冬。春季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越冬卵开始孵化为干母,取食萌芽的鼠李,以孤雌胎生方式在越冬寄主上繁殖1~2代,约在5月末至6月初发生有翅胎生雌蚜,迁至大豆田,构成蚜虫在大豆生育期为害的虫源。豆田蚜虫在田间扩散、孤雌生殖,以有翅蚜飞迁和无翅蚜爬迁方式在田间扩散蔓延。6月末至7月中旬是为害盛期,7月下旬因营养和气候条件不适宜,田间种群消减。

3 大豆蚜虫发生与环境关系

3.1 与气候关系

东北气候影响大豆蚜虫种群数量变动分两个阶段。一是4月下旬到5月中旬,越冬卵孵化,若蚜成活和成蚜繁殖期,如雨水充足,鼠李生长旺盛,则虫成活率高,繁殖力大,反之,则不利于成活和繁殖;二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大豆蚜虫盛发前期,此期间若旬平均气温达到20~24℃,旬平均相对湿度在78%以下,则有利于蚜量的增长,导致花受到严重危害。7月下旬降雨增加,植株茂密,田间高温高湿,不利繁殖。大豆蚜虫发育期的长短与温度、营养条件有关。当平均温度在20~25℃时,大豆蚜虫的发育期在适宜营养条件下为5~7天;平均温度在16~17℃时,大豆蚜虫的发育期在适宜营养条件下为11~12天。但营养条件改变时也会导致例外,如8月中下旬,气温也在20~25℃之间,但豆株已老,大豆蚜虫的生育期则延长。另外,高温高湿对大豆蚜虫极为不利,若连续5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常常造成大豆蚜虫的大量死亡。

3.2 与越冬寄主的分布和数量关系

在越冬寄主鼠李分布广、数量多的地区,大豆蚜虫初发期一般较早,为害期较长;反之,则初发期偏晚。此外,鼠李上的越冬卵量也直接影响第二年春大豆田的蚜量。

3.3 与天敌关系

大豆蚜虫天敌种类很多。瓢虫类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等,草蛉类有丽草蛉、大草蛉等,还有食蚜蝇、寄生蜂、斑腹蝇和寄生菌等,这些天敌在大豆田中起着抑制蚜虫的作用。

3.4 与大豆品种关系

大豆抗蚜品种与感虫品种产量损失差异较大。大豆蚜虫在抗性品种上繁殖较慢,7月上旬后大豆蚜虫繁殖下降期较感虫或高感品种大约早5天。

4 大豆蚜虫防治方法

防治原则:合理施药,保护天敌,早期防治,防止扩散蔓延为害。

4.1 苗期预防

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一般药种比为1:75,如用35%多克福种衣剂,可预防前期豆田蚜虫,减少后期田间蚜量。

4.2 田间防治

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田间调查,在大豆蚜虫点片发生,并有5%~10%植株卷叶时即进行防治。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600~750千克,或5%来福灵乳油150~300毫升加水750~1100千克,或50%灭蚜净乳油1500~2000倍稀释液,或10%吡虫啉类可湿性粉剂,对水1500~20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要求叶片正反面均有药液附着。

猜你喜欢

瓢虫天敌蚜虫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小小瓢虫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飞呀,小瓢虫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