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意义与途径

2010-08-15胡小珊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

胡小珊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意义与途径

胡小珊

探讨中国共产党将自身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意义和途径。认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延续党的学习传统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是使党永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需要。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注重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在学习中要有创新观念的融入,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党的建设;学习型政党;意义;途径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谓意义重大。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意义

(一)延续党的学习传统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注重学习,各届领导在党的发展过程中都倡导学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工作重心从夺取争取转移到治国理政,党的建设也从革命党建设发展为执政党建设。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党要抓好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学习。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就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邓小平也曾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江泽民也曾强调,学风问题是党风问题,是一个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他指出:“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胡锦涛曾经在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除了自学以外,中央政治局还要进行集体学习。这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从各届领导人对学习的认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学习的重视,而且他们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了学习在党的发展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要建立学习型政党,这在以往是没有的,这体现了新时期党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世界在不断变化、发展,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并且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吸取新的知识和经验,融入新的思想。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深入。任何国家、政党、组织或个人,如果自身发展的速度赶不上时代的步伐,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一大创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005年起在全党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2009年以来又在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

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大发展时期,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新能力成为各国的重要竞争力。政党必须在学习中求生存和发展,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党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各种以往不曾有的问题和情况出现了,新的矛盾也涌现出来,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难题更加复杂。我们必须不断在实践中重新学习,总结新经验,吸取新思想,从而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我们党一直强调在学习与实践中发展。《决定》指出,目前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这些问题都是忽视学习的结果。只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解决理想信念问题,才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使我们党永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需要。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途径

(一)在学习中要有创新观念的融入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要能接受外界新事物,新思想,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随着社会的发展,周围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我们应当怎么应对?应该在原有理论实践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解决新的问题。《决定》还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学习型政党,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还包括党性修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使全体党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新的思想理论注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要从制度上引导党员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现实的问题以及党建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培养具有创新文化、创新精神的创新型学习性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决定》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纵观我国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我们党在这个结合过程中,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回答,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执政党建设,推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前进。建立学习型政党,就应系统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在其背景、意义、实践基础、历史地位及根本任务等问题上形成的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把学习研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结合起来,同我国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加深理解,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三)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干部带动群众

《决定》提出:“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我们党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各级党组织是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各级党组织。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注重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组织的工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我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全党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党把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培养干部的素养作为重中之重。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在过去和现在,我们党一直都很注重干部在学习方面的带头性。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才能担任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重任。领导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反对迷信和教条主义,既不能空谈马克思主义,不懂得实践创新;更不能迷信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偏离党的宗旨,脱离我国实际,背离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结语

我们党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党重视学习,而且会学习、善学习,始终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从而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我党在学习中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更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证明,注重学习,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党和国家的事业就有坚实的基础、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且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Z].人民出版社,2009.

[2]赵可铭.论建设学习型政党[J].求是,2005(7).

[3]丁建军,胡燕华.论创建学习型政党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

[4]李国军.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传统、经验和创新[J].探索,2004(2).

book=5,ebook=416

D261

A

1673-1999(2010)23-0005-02

胡小珊(1983-),女,重庆人,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邓小平理论。

2010-09-12

猜你喜欢

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