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茶叶标准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0-08-15梁国强

茶叶通讯 2010年3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限量国家标准

刘 振 赵 洋 梁国强 杨 阳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

茶叶标准是把生产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同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相结合而制定的用于茶叶生产的系列规范性文件[1]。科学合理的茶叶标准对于促进我国茶叶种植、加工和贸易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内茶叶产业对茶叶相关规范要求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茶叶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逐步建立了相应的茶叶标准体系。但是,面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更新的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种类和限量标准,分析探讨我国茶叶标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已显得非常必要。

1 我国茶叶标准现状

我国是一个茶叶大国,产茶历史悠久。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人们消费习惯改变,茶叶的种植、加工和产品类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茶业已由一种简单粗放经营的经济作物生产,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拥有良好经济效益的产业[2]。为了规范国内茶叶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适应国际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各级标准化机构相继制定了不同层次的茶叶标准,并逐步建立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3]。同时,根据内容不同,这四个层次的标准各自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4]。

1.1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在编号上以GB开头。截至2010年3月,我国现行的茶叶国家标准和适用于茶叶的国家标准已超过180项[5],其中专门的茶叶国家标准共有81项,主要包括产品标准34项,检验方法标准34项,其它相关标准13项。产品标准有:地理标志产品16项,紧压茶及相关类型10项,绿茶2项,红茶2项,白茶、茉莉花茶、袋泡茶、茶饮料和黄茶各1项;检验方法标准有:茶的取样、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粗纤维、粉末和碎茶含量等茶叶理化成分含量测定方法14项,茶叶中硒含量和砖茶含氟量的检测方法各1项,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测定方法2项,固态速溶茶的取样及部分理化成分含量测定方法4项,茶叶中农药残留测定方法6项,茶饮料中乙酸苄酯的测定方法1项,茶叶感官审评相关标准4项,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1项,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2项;其它相关标准有:茶饮料卫生、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茶树种苗、良好农业规范(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砖茶含氟量各1项,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5项。

1.2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先后发布实施的茶叶行业标准已有100余项。按照相关标准管理及制定的部门,现行茶叶行业标准可分为7类:一是农业部发布实施的农业行业标准,这类标准是目前茶叶行业标准中数量最多的标准,编号上以NY开头,如 NY/T1713-2009《绿色食品茶饮料》、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二是商业部发布实施的,编号上以SB开头,如S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主要包括茶叶产品标准、检测方法、茶叶的包装运输标准等;三是国家商检局发布实施,在标准编号上有的以“检”开头,如检48号-60《茶叶》和检 48 号-55《茶叶》,也有不是以“检”开头的,如商检输出11-52《茶叶类》和CTS输出7-50《茶叶类》;四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在编号上以NJ和JB开头,如JB/T10748-2007《扁形茶炒制机》、NJ 359-85《茶叶烘干机技术条件》,这类标准主要和茶叶机械相关,目前共有22项;五是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发布实施的,编号上以WMB开头,如WMB 48-81(3)《茶叶检验方法》,这类标准主要包括和出口茶叶相关的取样、检验、品质规格及包装等标准;六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的,编号上以SN开头,如SN/T 0914-200《进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这类标准主要是以出口茶为对象,有SN/T 0797-1999《出口保健茶检验通则》、SN/T 1852-2006《出口茶皂素中皂甙含量的测定》、SN/T 0914-2000《进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SN/T 0923-2000《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七是国家轻工业局发布实施的,编号上以QB开头,如QB2499-2000《茶饮料》。

1.3 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由一个国家的地方部门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我国的地方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产品安全、卫生要求、环境保护、食品卫生、节能等有关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它由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订、审批、编号和发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地方标准约有200余项[5]。地方标准编号上常以DB开头,如DB 43/T205-2004《古丈毛尖茶》、DB43/T145.4-2000《石门银峰茶综合标准第4部分:石门银峰》。

1.4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由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发布的标准,也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根据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规定,企业标准不仅要上报备案,而且还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茶叶企业标准共有10000余项,已有约60%以上的茶叶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企业的产品标准[6]。

2 我国现有茶叶标准存在的问题

由我国现有茶叶标准不难发现,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茶叶标准体系,茶叶标准几乎涵盖了种植、加工、质检、卫生、出口等各个领域。茶叶标准不仅数量多,涉及范围广,而且整体水平先进,尤其对茶叶感官审评及理化品质的要求高于国际标准和世界主要产茶国的标准。但是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主要产茶国或进口国的茶叶标准比较,我国现有标准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2.1 茶叶标准种类繁多,管理混乱

世界主要产茶国除日本外,基本上都是以生产红茶为主,因此它们的茶叶标准主要是与红茶相关的标准,而我国除主要生产绿茶、红茶外,还有乌龙茶、黑茶、黄茶和白茶等茶类,这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国种类繁多的茶叶标准。另外,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茶叶标准化体系,但不难看出,现行茶叶标准中既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又有常规茶叶标准、无公害茶叶标准、绿色茶叶标准和有机茶标准。同时,茶叶的标准的制定又分管于农业、商业、卫生等7个行业部门,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现有茶叶标准种类繁多,一些标准之间还存在相互交叉重复,一些技术指标要求不一,甚至存在冲突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茶叶标准中,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有重复的就有30余项,其中主要的为一些检测方法标准[7]。

2.2 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有些标准相对落后

由于标准更新速度缓慢,进而造成了我国现行茶叶标准有些严重滞后,特别是在卫生质量指标方面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优势,对茶叶制订了严格的卫生标准,而且还经常对它们进行修订和补充。2008年7月29日,欧盟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EC149/2008)正式执行,在有关茶叶农药残留最高限量(MRL)标准方面,新标准不仅对敌敌畏等5种农药残留标准控制更加严格,而且又新增了170种与茶叶生产密切相关的农药残留标准,进而使得欧盟的农药残留限量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增加到了227项。日本于2009年5月开始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其中与茶叶农药残留限制有关的内容发生明显变化,将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项目限量全部为0.01ppm。同时,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在不断增加和提高他们的农药残留限量项目及标准,茶叶进口国对茶叶质量卫生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关于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和污染物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十几项,加上农业部禁止使用的39种农药统计在内,我国现行有关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也只有50多项,与欧盟和日本差距甚大[5]。茶叶卫生质量标准等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在对应国家的出口。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农业的发展,农药品种更新加快,也使得现有标准与生产实际产生了一些脱节。

3 建议

3.1 规范茶叶标准体系,制定合理统一的标准

我国目前发布的茶叶标准虽然总体数量较多,涉及领域较广,但是由于标准出自多个部门,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标准整体仍较零碎,缺乏较强的统一性。因此规范茶叶标准体系,制定合理统一的标准是我国茶叶标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规范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关键是要健全国家茶叶技术委员会,统筹规划国家茶叶标准体系,做好标准的整理与清理工作:废止与国家标准交叉、没有出版、长期无人使用、存在严重问题或技术内容落后的标准,建立与国家标准协调配套、先进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业标准体系[6]。

3.2 根据我国国情加速标准的更新,提高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度

加速标准更新的关键是在了解我国茶叶生产、加工及销售等情况基础上,分析我国与国外标准的差距及优势。与欧盟和日本等国相比,在感官和理化指标方面,我国标准已处于国际水平,但在茶叶质量卫生标准方面,我国茶叶农残限量标准数量少、标准相对落后[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茶叶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农残相关标准作出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增加先进发达地区的试验数据与指标,加快现有标准,特别是茶叶质量卫生标准的更新速度,提高茶叶标准的国际接轨度。但是,茶叶标准的更新要建立在我国的国情基础上,比如要适当增加国外施用而我国从未在茶园中施用的农药限量项目,限制国外禁止使用而我国目前还有使用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的应用,适当调整国外不用而我国在茶园中施用的低毒和低残留农药的限量指标。

3.3 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应对国外标准更新的能力

欧盟、日本等先进发达地区和国家农残限量指标规定比较多而且比较严格,一方面是出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存在有意提高技术壁垒门槛的问题。比如日本,因其本身也产茶,所以其限量指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实验室能完整检测日本提出的在茶叶中使用的农药品种,许多农药品种我们还未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有些农药的标准品无法获得[2]。因此,要想跟进日本等国近乎苛刻的茶叶农残项目及限量,加大茶叶农残检测的科研力量投入,提高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

3.4 根据茶叶饮用习惯,制定合理的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标准

茶叶农残和重金属等检测一般是把茶样粉碎后再进行各种前处理,然后进行测定,这种“全茶溶剂检测法”实际上把茶叶里所有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量都基本检了出来[9]。而茶叶一般只饮用茶汤,不吃茶渣,同时,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约10%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茶叶的农残检测结果与茶汤的农残量和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要远高于茶汤中所能实际浸出的农残和重金属量。因此,在制定茶叶农残等标准时,要结合茶叶的饮用习惯,在研究茶汤中农残等最大浸出量及种类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茶叶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标准。

1 钟福先.标准化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标准化,1998,(12):23~24.

2 李 芸,姚国伟,李 宁.茶叶标准与技术型贸易壁垒[J].中国标准化,2005,23~24.

3 张 烨.茶叶标准化问题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58~61.

4 鲁成银,刘 栩.国内外茶叶标准现状及对比分析[J].农业质量标准(增刊).2003,(5):11~13.

5 张贵生.茶叶标准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09,36(4):32~37.

6 翁 昆,黄 皓.论我国茶叶标准体系的建设[J].中国茶叶加工,2009,(3):3~6.

7 刘 新.国内外茶叶标准分析[J].农业质量标准(增刊),2007,94~98.

8 翁 昆.茶叶标准知识[J].中国茶叶加工,2004,(4):48~49.

9 赵红霞,肖冠云,彭光良,等.农药残留问题与茶叶检测方法标准化[J].食品科学,2006,27(12):894~896.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限量国家标准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为创造之心 开启无限视野凯迪拉克XT5周年庆版 限量呈现
Green Fade里约限量系列全球限量10万支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