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

2010-08-15张发勇

关键词:语码区分语料

张发勇

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

张发勇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语码转换类型的划分和对语码转换原因的认识,重点归纳了语码转换的原因。认为应当重视研究身在中国的外国友人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同时应将研究视野由大学扩展至中学和幼儿英语启蒙教育。

语码;语码转换;语码转换类型;语码转换原因

语码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方言、语体或语类[1]。语码转换是两种语言的交替使用。语码转换可以以单词、短语、从句或整句的形式出现[2]。目前,关于混合语码(code-mixing)和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有人认为二者是区别的,有的人又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区别。支持区分混合语码和语码转换的研究者,通常用语码转换来指句间的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用混合语码来指句内的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对混合语码和语码转换是否要做出区分,何自然和于国栋认为这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在特殊的研究情境下(如语码转换的语法研究路向)是有必要的,但是在研究转换的功能或心理动机时就没有必要了[3]。本文主要探讨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涉及的语码转换包括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混用。

一、关于语码转换的类型

国外的有关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码转换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根据Gumpers的观点,语码转换分为两类: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和会话型语码转换(conversational code-switching)。情景型语码转换,指由于参与者、话题或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语码转换。会话型语码转换,则是由会话本身的因素引起的,它还包括一种喻意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即说话者为改变相互的关系和说话的语气而进行的语码转换。这种转换含有一定的感情功能,能对情景进行改造,如改变严肃的气氛为轻松、改变公事关系为私事关系,等等[4]。

Poplack将语码转换区分为三种类型:句间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后来他又提出了顺畅转换(smooth switching)和不顺畅转换(flagged switching)两种类型[5]。第一种区分是以语码转换发生的位置为划分依据,第二种区分主要考虑了语码转换发生时说话人的L2的语言水平对语码转换流利程度的影响。

Auer也提出了两种语码转换:与语篇相关的转换(discourse-related alteration)和与交际者相关的转换(participant-related alterationt)[6]。前者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的,它可以用来在交谈中完成不同的交际行为;后者是以听话人为中心的,考虑的是听话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喜好。这种区分主要考虑了语码转换发生时关注的不同对象。

Muysken提出了交替(alteration)、插入(insertion)和词汇等同(congruent lexicalization)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7]。交替型是一种特殊的语码转换,它发生在话轮之间或话轮之内。插入型指在一种语言表达的语言结构中嵌入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成分。词汇等同型指两种语言享有同样的语言结构,一种语言的词汇可以换作另一种语言的词汇。何自然认为这种区分考虑了结构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比以前的分类更成熟而全面[3]。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尝试区分了汉语和英语的转换类型。蒋金运归纳为四种:(1)句内语码转换;(2)小句转换;(3)附加疑问句尾;(4)重复[8]。彭滨也归纳为四种:(1)以完整英语句子形式出现在汉语中;(2)以个别英语词语形式出现在汉语中;(3)以缩略语形式出现在汉语中;(4)以拟外来语形式出现在汉语中[9]。通过收集某个社团如校园、课堂或家庭,还有广告、报刊娱乐新闻里的语料研究语码转换(包括中英语码转换,方言转换等),国内的研究者用鲜活生动的人们身边常见的例子也总结了许多类型的语码转换,如口语化的词汇cute、fans;涉及一些特殊领域如信息专业的IT,生物专业的clone;电台音乐主持人DJ,还有首字母的缩写的缩略语NBA、WTO和AIDS等等。

这些区分,依据多为语码转换的位置和语码转换发生的形式。笔者认为,研究汉语和英语的语码转换可以尝试一个全新的角度,就是收集国内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的语料,总结出中英语码转换的类型。按照蒋金运的区分类型,收集了一些身边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友人的口语语料。例如:(1)Hello,小李.It’s a very good day,isn’t it?(2)Oh,damn it.I’ve forgotten it.Really糟糕.(3)六十元? It’s too expensive.(4)I will take cake of her.Thank you.再见。(5)Pass me the hand-out,好吗?(6)This is a dumpling,是吗?(7)This dish is delicious.好吃。(8)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汉。例句(1)(2)为句内语码转换,例句(3)(4)为小句转换,例句(5)(6)为附加疑问句尾,例句(7)(8)为重复型语码转换。

蒋金运的区分是以Poplack早先的区分为基础,添加了重复一类。笔者认为这种添加是很有必要的。

利用国内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的语料进行中英语码转换的分析,除了归纳类型,还可以归纳它们发生的场所和主要功能。笔者认为,还可以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比研究它们和中国人在国外进行中英语码转换的类型、场所和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语言功能。

二、关于语码转换的原因

国外学者多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的原因,通过寻求社会因素(如种族、性别、年龄、社会)和语码转换在宏观层面上的关系来寻求转换的社会动机[3]。比如Gumpers区分的情景型和喻意型语码转换,情景型转换的发生是人们为了适应情景的改变,保持讲话的得体性,喻意型转换是在相同情景下人们为了表达一定的交际意图而进行的转换。后来的研究者很多都沿用Gumpers的理论进行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如:Moyer证明了语码转换的身份标志功能;Myers scotton提出了有关语码转换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动因的标记模式理论 (the Markedness Model)。标记模式理论认为:(1)谈话选用的语言变体具有一种指示力(indexicality),指示说话者此刻希望与听话者保持符合自己角色身份的权利义务集(rights-and-obligations set),并希望听话者也持相同看法;(2)说话人转换语码是想和听话人商量权利义务集;(3)说话人在社会规范的指引下是有判断力的行事人,语码转换是有目的的巧妙的言语行为;(4)在规划性语境中,谈话双方都用标记性来衡量语码转换的社会规范性。她认为语码转换是为了重新确立一种更适合谈话性质的不同社会情景,或不断更换语码以避免明确交谈的性质。和Gumpers一样,她认为这是一种交际策略,是双语者和多语者的社会语言工具[4]。

在研究语码转换的心理动因方面,H.Giles和Smith提出的语言适应理论(Accomodation Theory)最为著名。根据该理论,语码转换分为聚合(convergence)和分散(divergence)两种[4],前者是说话者为了寻求对方承认彼此的一致性,因此在语言上去适应对方;后者则恰恰相反,是说话人为了突出和对方的区别。

国内一些研究者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归纳了语码转换原因。如:祝畹瑾归纳了语码转换的三种原因:(1)言谈时想不起或缺少适当的表达法;(2)不想让在场的其他人知道谈话内容;(3)为了突出某些话语[10]。祝畹瑾和王润经还依据家庭自然语料分析了家庭这个特殊社会情景中语码转换的原因[11]。钱冠连则归纳了两种原因:(1)为了保密;(2)为了一种特殊的情趣。所谓特殊的情趣,包括:追求异国情调,追求形象、表情、达意、传神,追求语言响亮明朗,追求另外一种音韵与节奏,创造新鲜感觉和奇异效果。并认为这种混用语码的情形都是审美选择[12]。有的还具体分析了课堂发生的中英语码转换的动机[13]。

国内有关语码转换原因的研究并没有重大突破。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语码转换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语言发展自身的需要。语言大师萨丕尔说:“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己自足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自始至终是封闭的,不受其他语言影响,不和其他语言交流。语码转换会产生一些来自外来语的借词丰富L1的词汇,使其永葆活力,英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灵活地运用语码转换能方便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如中国的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语码转换同内地相比就发生得较早,也很普遍。香港或广东的中国白领和街头小商小贩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中英语码转换,那是因为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再次是满足人类自身的一种“尊重需要”[14]。这点同H.Giles和Smith提出的语言适应理论相吻合,不论是聚合还是分散,都是在努力建立对话方对说话人的尊重。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英语学习热经久不衰,与人交谈时不时地说上两句“I got you”“Yeah,you’re right”,就仿佛成了时尚中人。而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领取诺贝尔物理奖时的中文获奖感言,则是用语码转换来达到“分散”的目的,借此赢得对方尊重的典型例子[12]。

最后是书面、影视、传媒作品的修辞需要。钱钟书的《围城》是运用语码转换成功塑造不同人物的经典之作。电视、电台和报刊杂志上的“IT精英”“今晚八点,NBA不见不散”“娱乐就是passion,娱乐就是enjoy”之类,也是确切新颖的表达,体现出一种新的语言艺术美。

三、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建议

何自然归纳了研究语码转换的路向:(1)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路向;(4)语法研究路向;(3)心理语言学研究路向;(4)语码转换的会话分析研究。他还提出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3]。笔者认为,无论是研究哪个路向的语码转换,在语料收集方面,会点汉语的外国友人在中国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不应被研究者忽视,收集他们的语料,分析转换的社会动因和心理动因很有必要。其次,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展开研究,对国内的英语教学非常重要。除了研究大学英语课堂的中英语码转换,对中学校园的也应当留意。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智状态有很大区别,研究中学校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很可能有新的发现。中国的英语学前教育现在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笔者发现幼儿园英语教师大量使用中英语码转换来开展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如:“春天到,春天到,朵朵flower开口笑”;“grass绿,bird叫,bee and butterfly齐舞蹈”。这种语码转换发生的原因和它对同时学习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幼儿的影响,也是值得研究的领域之一。

[1]张艳君.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J].学术交流,2005(5).

[2]许江明.语码转换研究综述[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3).

[3]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1).

[4]王楚安,许美彦.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2).

[5]Poplack S.Sometimes I start a sentence in Spanish y ternimo en espanol:towards a typology of codeswitching[M].In Jonamastae-L.Elias-Olivares(ed.).1980:230-263.

[6]Auer P.A discussion paper on codeswitching[M]//Papers for the workshop on concepts,methodology and data.Strasbourg: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1990:69-88.

[7]Muysken P.Code-switching and grammatical theory[M]//Milroy L,Muysken P.One speaker,two languages: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code-swit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8]蒋金运.汉英混合语码现象的探析[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

[9]彭滨.论中英混合语码的类型及成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10]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J].国外语言学,1994(2).

[11]祝畹瑾,王润经.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2]钱冠连.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黄成夫.论英语课堂的语码转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6).

[14]Maslow A H.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M].New York:Harper&Row,1957.

H315.9

A

1673-1999(2010)11-0132-03

张发勇,男,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英语教学。

2010-03-06

猜你喜欢

语码区分语料
怎么区分天空中的“彩虹”
教你区分功和功率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怎祥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一)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罪数区分的实践判定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