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对公共危机的预防功效

2010-08-15安雅丽

唐山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危机成员

安雅丽

(唐山学院社会科学部,河北唐山 063000)

社会保障对公共危机的预防功效

安雅丽

(唐山学院社会科学部,河北唐山 063000)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管理制度,对公共危机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经济运行的“助推器”,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公共危机;预防;功效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救助和服务,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失业、医疗、养老、公共卫生、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我国当前处于‘非稳定状态’的阶段,即在国家和地区的人均 GDP处于500美元至3 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1]这一切大大增加了公共危机发生的潜在风险,迫切需要建立对公共危机进行预防、治理的机制。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阀”,能够为社会提供一种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有效地进行危机风险转移,消除危机隐患,把危机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程度。因此,避免危机的发生和减少危机的损害,关键在于预防。事前预防,事半功倍;亡羊补牢,事倍功半。

1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贫困、分配不均衡和心态不平衡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对于贫困,恩格斯曾指出,当无产者穷到完全不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穷到要饭和饿肚子的时候,藐视一切社会秩序的倾向也就越来越严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优胜劣汰,势必会形成贫困人口;同时各种灾害事件以及其他突发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风险与灾害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分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个人之间的差距。据统计,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1996年为2.51∶1,2001年为2.90∶1,2002年为3.11∶1,2003年为3.23∶1,2004年为3.21∶1,[2]2008年为3.33∶1。城乡的差距还表现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无疑增加了农村产生危机的刺激因素。

更为严重的是,贫困和分配不均衡直接导致的是心态不平衡。中国居民历来主张“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贫富,等贵贱”,由此可想,如果个人收入差距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危害社会的事件就可能一触即发。也正是基于以上的因素,社会变得很脆弱,一旦有导火索,就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事件。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都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例如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减少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缩小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贫困或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反抗行为,通过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有效减弱社会风险的破坏力量。社会保障不仅能化解已经存在的各种风险,而且还能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将危机消弭于无形,不至于因众多个体的风险而酿成群体的社会风险,从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通过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保险,灾害有赔偿,失业有救济,残疾有安置,贫困有支援,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有效地化解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实现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3]。社会保障在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化解社会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许多国家称为“精巧的社会稳定器”。

2 社会保障是经济运行的“助推器”

在发达国家,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第二财政,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可以起到“经济蓄水池”的作用,也可以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同时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2.1 社会保障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都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前提。但是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弱点,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过热或者过冷、通货膨胀或者紧缩等问题,因而要求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以期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保障以其特有的功能,通过政府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在经济稳定增长方面直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当经济衰退时,社会的贫困人口增多,失业率上升,用于社会救济、失业保险、社会福利的费用增加,社会保障基金自动流入社会,社会成员消费需求增加。现在全球正处于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恢复时期,中国经济要想持续、高速的增长,就要由外贸依赖型经济转化为内需驱动型经济模式,怎么样才能刺激内需?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老百姓收入水平提高,第二个是没有后顾之忧,收入水平是不可能一下子提高的,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失业保险,能解除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达到城乡居民安全预期。当经济高涨时,社会保障项目费用支出相对减少,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相应增加,使现实的经济需求量转化为今后的经济需求量。在这一时期,为了保障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往往把保险基金进行稳健投资,刺激经济需求。由此可知,社会保障在经济平稳期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萧条期帮助国家走出需求萎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能通过化解经济风险,减少可能产生公共危机的经济因素,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

2.2 社会保障通过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劳动力供给的情况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社会保障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保护机制,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育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推进经济增长。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在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条件和维护基本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当然,如果做不好,势必成为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潜在因素,阻碍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一方面,社会保障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高生活安全感。在中国处于风险高发期之时,旱灾、雪灾、地震等因素都可能使社会成员陷入极度贫困之中,危及人的生存权,社会保障制度是对人的基本生存权的一种救济和保障,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质上就是一条“生命线”,缺少这条“生命线”,陷入公共危机的社会成员的生存就失去保障,进一步讲,生存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就会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增加社会运行风险。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就业机会与劳动者收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平教育、卫生保健等公共基础设施,从而提升他们的体能、技能与经验,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状况,同时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反,如果中国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的状态之下,使城市和农村的居民不能享受相同的服务,就势必影响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阻碍经济快速发展。

3 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对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调节,有效地把社会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起于慈善,止于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进而预防和避免公共危机的发生。

(1)社会保障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的不平衡性和不公正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起主导作用,再加上社会成员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只有把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避免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标准通常用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小于0.2为高度平均,0.3~0.4之间为合理状态,0.4为警戒线,0.4以上属于收入差距过大,达到0.6,暴发户与赤贫户同时出现,社会动乱随时可能发生。据世界银行1999年资料,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6,已超过了警戒线。对于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乏力,对低收入阶层的保护不足,根源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根据国际上一些成功经验,政府在社会总产品或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凭借其政权力量,以所得税或费的形式,形成财政收入,再通过转移支付来保障一些特殊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4]换句话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在筹集资金时,一般实行课税累进制,要求高收入者多缴纳税金或费用,低收入者少缴纳或不缴纳税金或费用;同时,收入富裕的家庭或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机会少,而收入低的贫困家庭或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机会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起到调节收入的作用。例如:1982年英国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与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交纳税前的收入比例为20∶1,经过纳税和各种社会保障补贴的增减后,其最终收入比例变为4∶1。[5]再如“福利型国家”瑞典,几乎不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层。这使得由于收入分配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得到大大缓解,从而有效预防由此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

(2)社会保障有效调节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社会保障能够调节社会成员中高收入与低收入阶层、劳动者与退休者、就业者与失业者、健康者与疾病患者等之间的利益关系。例如,养老保障问题,据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的统计数字指出,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现正以年均近1 000万人的增幅“跑步前进”。据新华社报道,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七成以上,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城市的养老问题难,农村的养老问题更难。这是中国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6]应加紧研究如何解决城市与农村养老方式的转变和保障问题,通过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逐步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这些不同利益体通过社会保障的调节使得矛盾和冲突缓和,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不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节,从而增加了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认可程度,缓和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

总之,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是为了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护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增强保障对象的生活保障感、心理平衡感、社会公平感、人际亲密感和政治上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避免和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

[1]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

[2] 薛晓明.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0.

[3] 王景山.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原则的理论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75.

[4] 喻权良,喻文德.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2):111.

[5] 卢成会.论公共危机中社会保障干预的可行性[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4):20.

[6] 光明日报.中国式养老难题求解:既需“致富”又要“养老”[EB/OL].http://www.cnr.cn/09zth/kclr/kcyw/200912/t20091211_505746223_1.html.

(责任编校:白丽娟)

The Preven tion Effect of Social Security to Public Crisis

AN Ya-li
(Division of Social Sciences Tangshan College,Tangshan 063000,China)

Social security as a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has a good preventive effect on public crisis and is mainly the“stabilizer”of social development,the“booster”of economic operation and the“regulator”of social equity.

social security;public crisis;prevention;effect

C913.7

A

1672-349X(2010)05-0032-03

2010-05-07

安雅丽(1977-),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危机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危机”中的自信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