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原著教学方法浅谈

2010-08-15黄尚文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原著哲学马克思主义

黄尚文

( 铜仁学院 法律与政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哲学原著教学方法浅谈

黄尚文

( 铜仁学院 法律与政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在哲学原著的教学中,应当注重概念分析和语句分析,其次应当注重研究式教学,以及史论结合的论述。

哲学原著; 概念分析; 研究式教学; 史论结合

不管是哲学专业还是师范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哲学原著的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哲学原著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由于哲学原著难懂,学生普遍反映难学,教师则反映难教。本学期我主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哲学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体会,现不揣冒昧写出,以就正于方家。

一、总的方法论原则:概念分析法

在论述哲学原著的教学方法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论述哲学教学甚至是所有人文科学的总的方法论原则。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识可以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我们所学的任何学科,都是人们理性认识的结果,而理性认识的表达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论”。运用这一原理来指导我们的哲学教学,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我们所学的学科都属于理性认识,那么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形式上来看,都是由“概念”、“判断”和“推论”这三者构建而成的,即由概念构成判断,由判断构成推论,从而构成了本学科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学科内部的逻辑结构,都可以从相关的概念分析得出。因此,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内部的逻辑结构。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总的方法论原则,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贯彻这一点,在上课之初就把这一方法告诉学生,并且随时随地地把这一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规律”一章中,运用我刚才说的方法分析章题,就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本章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世界是物质的;第二,世界是发展的;第三,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事实上,本章的主要结构也正是如此,它包括物质世界和实践、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三个部分。其中,“物质世界和实践”部分主要是讲“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这第一层次的内容,这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做的回答,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其次,“事物的联系与发展”部分,主要讲解“世界是发展的”这第二层次的内容;最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部分,则主要是讲解“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第三层次的内容。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但是人却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规律性为人类服务,因此,这一部分也就包括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二者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可以很快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能掌握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教学之初和教学过程中反复讲解运用这一总的方法论原则是非常有利的。这已为我的教学实践所证明。

事实上,我所举的这一例子,也是我在拙作《哲学教学方法初探》[1]一文中提到过的“理事无碍——事例分析”教学法的运用。

二、原著教学法:研究式教学

相对而言,哲学原著毕竟是比较艰深晦涩的,如果只运用单纯的教师课堂讲解法,实行满堂灌,必然导致学生抱怨难学,教师觉得难教。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其次,就人文社科专业而言,对原著的学习本来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更要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必须力促学生自己深入钻研原著。故而,在本学期的哲学原著教学中,我使用了研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像研究生那样来进行哲学原著的学习。

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读研的时候,我们学习哲学原著都是选定某一哲学原著,由同学按顺序逐段朗读,讲解本段大意,提出自己暂时不懂的问题或选择比较有心得的某些段落加以阐释。然后,由老师逐句地讲解,最后是同学对不理解的部分再次提问、教师再回答。通过这样的“抠”原著,我们对哲学家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本学期的哲学原著教学中,我也使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刚开始上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的时候,第一次课我们只讲了五段,仅仅两页,但是到最近这次课,我们能一次讲上十段,五页了。之所以能这样,就是因为: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同学们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已经能较快地抓住段落大意并理解基本意思了,不再需要老师讲解那么多了,或者对老师的讲解已经能很快理解了。这是学生能力的真正提高!

三、语句分析

由于哲学原著本身的特点,特别是西方哲学语言用法上的特点,相对汉语言而言,哲学原著的用语普遍比较长,或者说是比较“绕口”。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不大容易透过这样的语言来把握其思想的,或者说不大容易理清这样长句的内在的逻辑关系,甚至是没有这样的意识。因此,在哲学原著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分析长难句。

例如,在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知识是相对的。”[2]442

这句话是列宁对辩证法的主要观点的表述,当然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若不仔细加以分析,对此会比较难以全面完整地掌握。因此,在这里语句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为学生进行分析的:这句话最重要的是“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知识是相对的。”就短短的这一句话而言,其实已经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是认为,物质是永恒发展的;第二,知识是反映物质发展的;第三,这样的知识是相对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全面完整地掌握列宁的这一思想了。

四、理事无碍——史论结合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历史科学的贡献,即唯物史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指出:马克思的逝世,“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3]574

而马克思主义又是最注重实践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总是和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教学中,就应当尤为注意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也即所谓的史论结合。

举例来说,就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而言,我在教学中就在这样一些部分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列宁说道:“期望在雇佣奴隶制的社会里有公正的科学,正像期望厂主在应不应该减少资本利润来增加工人工资的问题上会采取公正态度一样,是愚蠢可笑的。”[2]442

在这里我就引导学生思考。近几年来,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的内需不足,这和我国工资占GDP的水平下降,导致消费乏力有关。那么,为什么工资占GDP的份额下降呢?正是因为我国还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其典型表现就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工厂。内需的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都要求提高工人工资,工厂若提高工人工资,就必然会减少自己的利润,工厂主会主动降低自己资本的利润而提高工人工资吗?美国的福特是怎么做的?福特的“5美元工资”对美国与拉美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有什么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政府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列宁还说道:“大生产在工业中的胜利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但是在农业中我们也看到同样的现象:资本主义大农业的优势日益扩大,采用机器愈来愈广泛,农民经济纷纷落入货币资本的绞索,由于技术落后而日益衰败和破产。”[2]444

在讲解这一段时,我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中美农业现状的对比:我国当前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虽然小家庭分散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但当前在我国农村也出现了“农机跨区作业”等发展趋势。在美国,大农场、机器大生产和农业补贴使其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我国东北的大豆产业已经被美国大豆侵蚀,如果全面放开农产品贸易,我国农业的状况可想而知,但是一味地保护并不是农业的出路。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率。目前,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当然,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集中到少数农民手中后,失去土地经营权的农民怎么办?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发生问题基本上都是失去土地的流民问题,在土地流转集中过程中必须要避免发生这一问题。失地农民最恰当的出路应该是进入城市,但是城市容纳失地农民又必须以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前提。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

通过这样的史论结合的教学,能使学生真正运用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理论也才算真正服务于群众。

[1] 黄尚文.哲学教学方法初探[J].学理论,2010,(10).

[2]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M]//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

[3]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original philosophy works, the original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statement analysis should be focused on.Then the research, teaching and discuss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history and commen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philosophical original works; conceptual analysis; research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y and comment

(责任编辑 鲁娜娜)

Teaching Methods of Original Philosophical Works

HUANG Shang-wen
( Department of Law and Politics,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B0-0

A

1673-9639 (2010) 05-0114-02

2010-09-29

本论文为铜仁学院教改课题《“理事无碍”——哲学教学中事例分析运用研究》的部分成果。

黄尚文(1981-),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哲学硕士,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讲师,研究方向:中西哲学比较。

猜你喜欢

原著哲学马克思主义
读原著学英语(三)
漂流瓶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拔牙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水家乡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