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需求分析理论与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2010-08-15王春生
王春生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试论需求分析理论与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王春生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学习源于需求,教学同样源于需求,课程的设计、课程标准的指定、教学活动的安排都源于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开展同样建立在对课程、学生等的需求分析之上。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不可能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文章论述了需求分析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教学中的运用。
需求分析理论;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外语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渠道,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就无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的需求密切相关。若教学活动切合学生学习目的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目的就能顺利完成。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动机和兴趣不同,课堂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充分了解外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是外语教师一个最基本的工作。
一、需求分析的内涵
国外许多外语教育工作者探讨过需求分析中有关需求的不同涵义,需求被定义为“外语学习者要真正学习一门语言所必须要做的事情”[1],是外语使用者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要求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是最好应该掌握的内容。Hutchinson&Waters认为,需求是由目的语环境的要求,学习者能力差距,学习者个体愿望,学习过程需求和学习环境的外部因素等五个方面构成[2]。
Richards的需求分析模式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目标需求指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应该达到的目标;学习需求是具体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要求。
(一)目标需求又可分为“定标”、“差标”、“欲标”
“定标”指目标环境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即学习者适应未来的目标环境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商务英语的目标需求与法律英语、医学英语、英语教学等的定标就不同,其所应该掌握的语言、语篇、语域、词汇、句法、结构、功能、技巧、策略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的定标规定了不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在同一个总体定标下,每一阶段也各有其定标。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熟悉自己所任年级学生学习外语学习应该达到的定标是什么,以使自己的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具备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差标”指定标语言能力与学习者目前语言能力之间的差距。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只分析定标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对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分析。
“欲标”是学生认为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或者自己愿意努力去达到的目标,这是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考虑到动机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欲标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在外语教学还很难摆脱应试需求的情况下,很多教学活动的确难以开展。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该活动在其中的作用时,他们才有可能积极参与。
(二)学习需求
目标需求解决的是课程和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问题,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起点走到终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另外一种需求,即学习需求。与目标需求不同,学习需求所关注的不是学生应该掌握什么(语言、技能或策略),而是学生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如何掌握这些技能,如何运用这些策略。学生需要掌握现在完成时等语法项目,是采用演绎的教学方式是采用归纳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显性的训练手段还是采用隐性的任务性活动,就是一个学习需求领域的问题。在课堂中的演示、训练、检测,都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忽视对主体和客体的需求分析
首先,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高校修读人数最多、跨时最长的一门基础课,外语教师工作负荷量过大,超出其他基础学科教师的30%~50%”;连续扩招也给师资短缺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一些学校为了能把课程安排下去,对处于公共基础课地位的大学英语实行大班教学,师生互动和语言交流的缺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其次,在没有实行分层教学的高校,学习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无法体现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再者,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未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实际要求,非英语专业大学外语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还是针对学生四、六级考试的,其对学生未来专业发的实用性值得商讨。
最后,一些英语教师认为,既然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不以教师为中心,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拿个光盘或课件给学生播放,甚至随学生自主选材学习内容,这些做法实质上是对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曲解。新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性化自主学习,这充分显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人性化教学的要求,但完全没有否定和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需求分析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只有搞好需求分析,才能保证因材施教。教学中的需求分析包括课前粗浅分析和教学过程中分析,既包括一个学期的总体计划,也涉及一堂课的具体操作,甚至于一个活动。
(一)课前的需求分析
在正式上课前,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习背景,动机,对外语学习的认识。其现有的能力知识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是什么,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方式获取。走入大学的同学是否掌握了中学就应该掌握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是否具有应有的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策略知识。
(二)教学过程中的需求分析
1.学生基本情情况分析
不同的学生学习特点、认知水平、社会经历等各不相同,因此,所喜欢的教学活动也就不同。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明白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什么。是必修还是选修?学生想获得什么?为了修满学分而通过考试,还是为了掌握该门课的实际运用?这些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分清楚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对英语教学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测试因素分析
测试因素一向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王丹等通过对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调查,发现满足级别考试的需要和考研的需要分别占到95%和62%[3]。测试对教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测试也在进行改革,比如测试中越来越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评估中形成性的评价也杂逐步加强,但是,通过测试得出的评估仍然很不全面,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测试中很难真实地反映出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学生对测试的态度,淡化测试在学生学习目标中的分量,同时教学中适当兼顾能力与测试。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发挥考级和考研在英语学习中的正确导向作用。
3.师生语言学习的态度分析
师生对待语言学习的态度影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他们之间对学习态度的冲突往往是导致学生不合作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采用问卷调查或座谈等方式调查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认识,了解学生对语言规则、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教师自身素质、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等的认识。吴一安、魏峥指出,语言学习在相当程度上是有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认识起着决定性作用”。[4]学生认识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变成协助者,学生从传统的知识的接收者变成具有创建性的独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方法上更多的学生认为语言自然交际最有效。只有师生达成共识才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开展课外学习。
4.资源因素分析
资源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资源可以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教师应该分析本校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如学校能否对组织英语角、口语比赛、英语晚会、英文教学观摩电影、大学生英语作文竞赛、四六级考试和考研培训等实践活动提供组织指导和必要的经济支持,从而保证大多数同学都有机会参与。
学校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系统的和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能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音像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目录等各种教学教学资源发送到校园网,给学生搭建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能否定期进行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无疑都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需求分析。
四、需求分析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一)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收集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咨询等,文本资料同样可以提供信息。根据信息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相关人员的语言调查、成绩评定和考试中获取的数据、固定上课人数、通过率等都可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访谈、课堂观察、案例调查、正式讨论会等一般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定性分析确定需求的本质,定量分析确定需求的广度与范围。
(二)数据分析模型
在数据分析模型方面,汪顺玉以实际调查为依据,讨论了SPSS对应分析技术在分析这类数据的特点、使用条件以及频度统计和积差相关分析所不具有的优势,探索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与课堂外学习外语的时间之间的关系[5]。
需求分析涉及到教学活动开始前和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的收集。在一门外语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需求开展的分析,我们称之为目标情况分析。Munby指出处理交际需求的一系列要素和要求都是开展复杂的需求分析的工具[6]。外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对学生开展需求分析,针对外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需求分析档案[7]。作为对目标情况分析的一种补充,当前情况分析有时也被称做语言监测,主要是了解在外语课程开始讲授前学生的语言现状,调查学生的语言强项和弱项优势和欠缺。Richterich&Chancerel提出了建立当前情况分析模式的使用范围。他们认为利用当前情况分析模式开展需求分析有三种基本的信息源:学生本人、外语教学机构和语言使用环境。Richterich&Chancerel首先认为应该确定和了解外语学习者在每一种信息源中各自不同的语言能力与实际水平,包括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以及外语学习者对于外语教学过程的观点和看法[7]。
(三)数据分析步骤
根据McKillip 1998年对需求分析的论述[8],我们认为:
第一,确定分析的对象和目的,McKillip称之为数据和数据的用途;
第二,从学生本人、外语教学机构和语言使用环境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数据的收集;
第三,对收集的数据运用适当的模型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最后,分析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地把结论反馈给学生本人,学校外语教学机构和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
(四)注意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缺陷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数据收集时取样在局限性,信息收集方式过于单一;
其次,任何数据模型都不可能避免一切不确定的因素,因而运用该模型所得出的分析结果也会存在信度和效度上的不足;
再次,需求分析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求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内涵,需求的满足是一个不间段的过程,在教学活动实施中,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必须经常、反复地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
五、结束语
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教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即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学习过程、情感和态度、需求与兴趣;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语言能力展开学习,克服焦虑心理;(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有效的教育建立在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张口的羞怯心理;(3)多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改变那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动位置的授课方式;(4)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学生的语言摄入和语言产出这三个环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语言的输入情况,并细心观察学生的语言摄入情况,从而刺激、引导学生有效地产出,提高我们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Widdowson,H G.English for s pecific purposes:Criteria for course design[M].New York:Newbury House,1981.31-32.
[2]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王丹,卢易,章玮.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4]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5]汪顺玉.SPSS对应分析在外语学习需求分析中的运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5).
[6]Munby,J.Communicative Syl labus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7]Richterich,R.and Chancerel,J.L.Ident if yi ng the Needs of A dul ts Learni ng a Foreign Language.St 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1977.
[8]Richterich,R.and Chancerel,J.L.Ident if yi ng the Needs of A dul ts Learni ng a Foreign Language.St 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1977.
G642
A
1672-0547(2010)06-0116-02
2010-10-27
王春生(1955-),男,河南南阳人,铜陵学院外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