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解析

2010-08-15黄激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黄激

(苏州技师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解析

黄激

(苏州技师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唐代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空前繁荣,深入研究其繁荣背后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对开明的文化政策,另外,科举制度从侧面推动了唐文化的发展。

唐代文化;繁荣;经济;政策;科举

唐代,从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尤其在文化方面,当时的东亚邻国新罗、日本等国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受其很大影响,例如日本的建筑很多就是仿照当时的唐首都长安城的模式建造的。唐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留下不朽的篇章。本文将全面综述唐代的繁荣文化,并深入解析繁荣背后的原因。

一、繁荣的唐代文化

唐代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受到先秦两汉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唐代文化还是以儒学为正宗的,但同时,唐代又允许三教并重,从这点来讲,是比较开明的。唐太宗李世民从巩固中央集权和统一大业的着眼点出发,恢复了传统的以“儒学为本”的宗旨,加强儒家思想在文化领域内的主导地位。他曾说过:“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从而明确了儒学作为治国之根本的国策。

具体来分,唐代文化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唐代诗歌,唐代的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异彩纷呈的璀灿明珠,人们常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顺序排列,以表示各历史朝代最杰出的文学著作。由此可见,唐诗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它不仅数量令世人惊叹:仅《全唐诗》这一诗集中,就收集了2300多位诗人所作的近50000首诗歌,其余未收集的难计其数,而且著名诗人辈出,不少诗作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唐初,受“四杰”影响,诗歌逐渐摆脱南朝浮靡之风,高尚典雅,到武后朝,宋之问等更作律诗,号称“近体”,继而陈子昂倡导革新,从实践到理论扫除了形式主义残余,开创一代诗风。盛唐时,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诗人辈出,如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等人,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李白和杜甫。李白天资豪放,性嗜酒,其诗有神仙飘逸之风,高妙绝伦,杜甫因遭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因此他的诗悲壮沉郁。于是,诗坛李、杜二家与后来的文坛韩、柳二家均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都为后世所尊重。此后,自玄宗天宝至德宗大历年间,出现了更多的诗人,如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卢纶等人。他们的诗歌作品,艺术上更趋成熟,也不完全着力于仿古,较为灵活,但大多着重于田园山水自然景物的描写,而反映现实的作品相对来说是较少的。韩愈和柳宗元,除致力于古文运动之外,也写了不少诗篇,总的来说,韩诗艰奥,柳诗温雅。诗歌成就最高的时期还是初唐和盛唐时期,初期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人物,盛唐时期,除李白、杜甫外,还有很多成就很高的诗人,他们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派是较多地写边塞生活的边塞诗人。

唐代的史学,因唐太宗曾命群臣编纂唐朝以前的历史,留传的著作较多,例如,姚思廉撰写的梁书(58卷)和陈书(36卷);李百药撰写了北齐书(50卷);令狐德浆等人撰周书(50卷);魏微等人撰隋书(85卷);李延寿撰南史(80卷)和北史(100卷);颜师古为汉书作了注解;中宗、玄宗时,刘知几所著史道(共20卷,是一部论述性史著,很有创见)以及唐王朝历代天子的实录等。这些历史、论著和实录,为中国历史文库留下了珍贵的宝藏,也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唐代书法和绘画也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唐代选拔举荐人才制度中有一条规定,即书写文章要求笔法遒丽,为适应考试,学生们从小就得练书法,因而唐代出了许多书法家,最著名的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张旭、颜真卿、柳公权等,对后世书家有很大影响。唐代还出了许多著名画家,如太宗时的人物画家阎立本,玄宗时的着色山水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泼墨山水画家王维(亦是著名诗人)。至此,中国山水画法开始分成南北二派,南派宗王维、北派宗李思训父子,影响延及宋、元、明各代。

此外,唐代的手工艺品发展也有很大发展,最为著名的是盛唐时期的彩陶工艺品——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种类很多,如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大致上较惹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唐代文化领域的其他方面,诸如雕塑、建筑、礼仪、服饰等等,以及根据留传下来的文献和文物中可以看到其发展的盛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唐代整个文化的发展超过了唐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史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它当时的传播影响了整个亚洲和部分欧洲和非洲,直至今日,每个中华儿女提起唐代的辉煌盛世,依然无比自豪。

二、唐代文化繁荣原因解析

首先,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和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水平的提高。生产力决定着社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即当生产关系不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力就促进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和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制决定着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分配。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其全部总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这个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也即社会制度。由此可见,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与统一中协调发展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上层建筑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唐自建立之后,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一方面通过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大规模兴修水利,从而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经济基础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唐朝相对稳定的社会形势也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滋润的土壤,二者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了唐代繁荣的文化现象的出现。

其次,唐代的文化政策是开明的、多元化的,这从形式上讲,有利于出现文化繁荣、百花齐放的现象。对于唐代文化的多元化现象,唐代统治者大多持调和、融合的态度。自从唐高祖提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观点,以后的君主大多循此思维趋势。唐高宗曾说:“释、道二教,同归一善”。即使是从政治需要出发佞佛的武则天,也提倡:“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因而主张佛道齐重。唐睿宗、玄宗父子是以好道而闻名的,但他们也主张佛道并重。睿宗曾说:“释典玄宗,理均迹异,拯人化俗,教别功齐”。玄宗也说:“道教释教,其归一体。”即使是到安史之乱以后,这一态度也基本上没有改变。唐德宗就称赞:“释、道二教,福利群生”。正是这种三教并重、兼而用之的文化政策,使得唐王朝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没有搞一家一说的独尊。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儒、释、道三家的相互吸收和融合,还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各种学术思想和外来宗教在唐代都得到了自由发展。总而言之,繁荣的唐文化离不开开明的唐代文化政策。

再次,科举制度的推动。科举制度源于汉代的策试,萌芽于南北朝时期的九流常选,定型于隋代的进士科,唐代科举以进士科为重,明经次之,这是选拔政治人才的主要科目。进士科以贴经、策论、诗赋为主,明经科由以贴经、经义、策论为主。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为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较为平等的竞争机会,它一反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按门等取才的状况,为中小地主、自耕农等阶层的子弟创造了一种入仕的平等,这造就了一种依靠自己苦读去求得显官厚禄的价值取向。你只要去努力,就有可能出人头地。这就调动了学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正是这种现在看来束缚人类自由思考的科举考试,间接地推动了当时青年的努力学习,也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唐文化的全面繁荣。

K242

A

1673-0046(2010)2-0204-02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