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构的模式与策略

2010-08-15张立忠吴丽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高职

张立忠,吴丽华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特约论稿〕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构的模式与策略

张立忠,吴丽华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教学质量监控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始终是一个重点内容,是监督和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教学质量监控是在教学目标既定的条件下,教学管理组织应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控制,以保障教学组织目标能够按照预期计划实现的组织行为。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模式;策略

一、教学质量监控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在教学管理中始终是一个重点内容,是监督和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如何科学地进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如何完整而科学地评价高职的教学质量,是我们科学地判断高职教育现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

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分析

对质量监控基本原则的分析是监控进行的基本前提。教学质量监控是在教学目标既定的条件下,教学管理组织应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控制,以保障教学组织目标能够按照预期计划实现的组织行为。从过程来讲,完整的监控必须包含监控准备、监控过程、监控结果的处理三个部分。从内容来讲,它包含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手段与监控环境等部分。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反映的是合理评价高职教学的思想问题,只有在合理基础上建立的监控原则,才能对教学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并正确发挥监控的各项功能。总体而言,监控体系主要发挥着以下几项功能:

一是指向功能,它对高职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都有方向性的规范作用,但这种规范不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干涉,而是对贯彻教学原则的理念、途径、手段的立体审视。监控过程是一个管理过程,目的不是简单地展示教学的现状,还要对教学起指导作用。

二是激励功能,良好的教学监控体系能够不断激励教学人员取得更好的业绩。这种激励不是简单的奖惩,而是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监测,对各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方法都予以科学的评价,使教学人员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破旧创新。这种激励是一种良性激励,是一个内部激励过程,它建立在教师追求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心理基础上。

三是控制功能,教学控制是对影响教学行为环境的一种控制,不仅要对教学决策、教学计划等教学组织行为的实施进行监控,而且要对影响教学组织的相关因素进行监控,例如对于教学领导行为的监控、对校内教学服务组织的监控。教学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合理评价作用于教学行为的各要素的影响,才能对教学质量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基于此,我们提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原则:

效能原则。从学校质量监控的初衷、过程、模式等要素来看,效能原则是首要原则。效能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监控的有效性,即监控要真实地反映高职教学的实际状况,全面把握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特点。二是监控的时效性,即监控在单位时间内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力。

人本原则。质量监控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教学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无论采取何种监控模式,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调查为出发点,以评价为手段,把促进教师、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保护他们的利益作为根本归宿。切不可为监控而监控,失去监控的本来意义。

发展原则。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教学方法、手段、内容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评价模式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三、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环境问题

(一)管理模式对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影响

就教学管理过程而言,高职教学管理必须建立和高职教学特点相适宜的管理模式。高校的管理中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统一的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这两种权力是普通高校的基本权力,也是建立高校管理模式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自上而下释放的国家行政权力,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始终起着支配作用,它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目前的一般模式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基本上沿袭了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对教学进行管理,强调教学过程的秩序,缺乏对教学对象内在需求的研究,不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教师的管理也采取简单的行政控制措施。学校管理则普遍采取适用行政管理的科层式体制,行政权威的力量制约着学术力量。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小,参与不充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采取简单化原则,主要表现为形式上采取简单的分数评价、空间上采取保守的校内评价、质量上采取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终结式评价。

高职院校中的学术权力不仅表现为教师对专业教学过程管理的权威性,包括教学方法手段、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师对学生学业的评定等基本教学环节的控制,也表现为教师对高职教育内涵的理解上。对高职教育的理解不同,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必须以高职教学的特点为依据。而教学质量的监控也必须把这种实践性作为重点内容。但不要因而误以为理论教学就不重要。理论教学的抽象性一开始就决定了它在高职教学课堂上遭受冷遇的命运,但如果排斥了理论教学,那我们的高职教育无疑就变成了原始的作坊式的模式,我们也将很难培养出在实践领域内真正有所创新的应用人才。强调理论教学与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都为另一方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更大空间。教育史上关于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争论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反映,而现在高职教育对于实操技能的重视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发展高职教学的实践性不仅延伸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使我们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有了可供参考的成果性依据。传统教学质量的监控,实际是对课堂教学的监控,是通过学生的一纸试卷作为主要依据,实际是对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考察。对实践技能无从考察,也无须考察。但现在的情况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以更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质量的好坏加以检测,而这种检测必须把实践能力作为重要对象。

(二)高职教学特点对质量监控的影响分析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高职教学的特点紧密相关。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制约高职教学过程特点的首要规则。与传统的普通高校教学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现出更多的实用主义或现实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主要通过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表现出来,而这种实践性特征,是通过市场对人才特征供需情况的描述,迫使高职教育必须加以满足的,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从高职学生的社会需求标准看,还是从学生学习的直接和间接兴趣看,以及从毕业生能力的直接需要看,实践性特征都是基础。

高职教学区别于普通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在于实操训练的意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力的培养是贯穿高职教学的主线,对知识的学习是为技能的掌握和加深对生产过程的理解而服务的。就教学的输出结果来看,高职教学区别于传统单纯的课堂教学,突出特点是毕业生的实践技能要求高于传统教学要求。高职教育的这种特点对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因而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也必须把高职教学的这一特点作为重要的依据。

四、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

(一)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策略

从教学环节入手对教学质量监控,是传统教学质量监控的一般特点。《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教学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在,不少对高职院校的研究将监控的内容模块化,这些研究借助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质量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在微观的实操方面,研究者们从高职教育的教学出发,主要借助企业管理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建构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从院级到系部、教研室建立三级保障与监控体系,从而达到激励教师、强化教学管理的目的。但这些研究对高职教学的特点研究不够充分,缺乏前瞻性,实际上只着眼于学校发展的规范化,基本思路仍然属于传统学校管理模式

鉴于以上的分析和陈述,我们提出建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策略:

首先,在观念上应当更新对职业学院发展的视角。例如,《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说明,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一个较低层次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学校就更应当综合考虑职业学院教育目标、培养模式、市场等要素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影响,把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具有鲜明特点的教育类型来经营。

其次,必须在科学审视高职院校师生观的基础上实现职业能力本位的学生培养模式。在看待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上,学生主体地位如何得到落实是学校理念转换的根本点所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偏向于教师一方,而对学生主体难以得到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会把教师主导演变成教师主体。应当说明的是,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而言是大大提高了,因为技能的因素是隐藏在教师内部的,如果没有现场的指导,只通过书本的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学生主体的观念在高职教育中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都应当充分表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同时还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实践环境。

另外,需要进一步深化质量指标体系与质量监控体系的关系。我们很难精确描述一个学生质量的高低程度,我们所做的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比较。从纵向来看,我们可以测量一个学生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从横向上来看,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学生间进行知识、能力、品德的比较,但这种比较是模糊的,无法进行精确测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变量太多,我们无法控制诸多的自变量,因而也很难确定某种因素在学生的发展当中起多大的作用。但建立质量指标体系是教学监控的基本前提,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在此指导下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辅之以完整实用而又科学合理的校本教学管理制度,这就为质量监控奠定了基础。制度管理是一个学校管理的初级阶段,对于一个刚刚转制不久的高职院校来讲,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首要的问题。这个制度体系当中就应当涵盖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所有制度规定,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可以继续谈论质量提高的问题。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监控是为保障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建立的对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指导、控制的组织行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种教学质量的外部保障体系。体系建构是质量监控的核心和保障。质量监控应当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学校内部的常规监控,也应当把企业和社会监控纳入到整体的监控体系中来。

质量监控有一个前提假设:如果教学过程是按计划、有秩序进行的,那么教学效果就是可以预测的,教学质量也是可以控制的,即由教学的准备工作可以推知后期的教学质量。要使学校的监控更为合理,我们可以把教学看作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教师的教可以看作是知识、技能信息的输入过程,把教学监控看作是一个诊断系统,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灰箱,往这个系统中输入的信息是明确的,箱中的变化有一部分是清楚的,学生最后输出的是什么信息和结果,实际上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一个诊断箱。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是局部运用了这一诊断,例如我们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输出这一信息,而对其他方面,如品德、能力的输出等是忽略的。

为此,我们提出以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学生知识、能力发展记录为手段,基本思路是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监控的双线型层级监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该监控体系的出发点是:在学校内部资源恒定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学校部门组织和个人的能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它主要基于学院的软件来设计,而不是从学校宏观上考虑的那种无所不包的监控体系。

一条线是以学院内部管理为主要特点的监控。该监控是通过对相关部门监控职权的表述来完成。校内监控模式如下:

从监控级别上来看,我们把监控分为三级,第一级监控主体是主管教学的院长和督导组;第二级监控主体主要是教务处、各系和教研室;第三级监控主体主要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各监控主体的监控环节与监控内容包括事前监控(教学准备)、事中监控(教学过程)、事后监控(教学效果)。

教学院长的主要监控对象是督导组、教务处以及各系部工作。主要从组织层面掌握教学运转情况。

督导组主要监控教务处、系、科任教师的工作。教学准备阶段主要监控学期排课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课件、教学环境等;教学过程阶段主要监控教学方法、实训内容、实习内容;教学效果阶段主要监控效果评估、指导意见、改进要求等。

教务处主要监控系、科任教师的工作。教学准备阶段主要监控学期排课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过程阶段主要监控教学检查、课堂教学、实训内容、实习内容等;教学效果主要监控成绩分析等。

系部主要监控教研室、科任教师的工作。教学准备主要监控教研室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课件;教学过程阶段主要监控教研室学期计划落实、教研会议结果等;教学效果阶段主要监控系部成绩统计分析、教学科研结果、毕业生信息等。

教研室主要监控教师的工作。教学准备阶段主要监控教案、课件的准备情况;教学过程阶段主要监控教学过程、科研过程等;教学效果阶段主要监控教学效果总结、课件改进方案、教学改进措施等。

班主任和教师主要监控学生的学习。教学准备阶段主要监控学习态度、学科兴趣以及学习、实习、实训准备;教学过程阶段主要监控学习稳定性、学科兴趣、学习方法等;教学效果阶段主要监控职业倾向、成绩、实习实训效果等。

学生主要监控科任教师的工作。教学准备阶段主要监控教研室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课件;教学过程阶段主要监控教研室学期计划落实,教研会议结果等;教学效果阶段主要监控教学态度、方法、效果等。

另一条线是以与教学有关联的企业的监控。因为高职学生的实训实习环节在学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学校与企业联盟是一个趋势。企业在使用毕业生的过程中,无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学校都应当知道这个信息,该信息的反馈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来讲是一个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产品来讲,售后服务是必须的一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部门,更应当对自己的售后产品有全面的了解,这也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最重要的社会讯息。企业的监控模式在目前很难做到模式化。企业缺乏监控的动力,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互动模式,企业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订单式”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有效地建立起来。企业在此方面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义务规定。而企业监控实际上比学校监控更有价值,因为企业监控反映的是企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实操性更强,更能表现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期望。由于企业监控的主要是员工的实操技能,从目前来看,企业监控的操作主要可以这样设计:

1.建立稳定的校企联系机制,必须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实训过程。

2.建立周期性的校企互动机制,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对学生的实操技能进行考察,并把这一考察内容作为学生相应的成绩记录。

3.实训过程由学校组织人员做详细记录,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的相关科任教师、系和教务处。

4.具体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实训过程的准备、过程、效果、实训方法等,校内监控模式和企业监控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成长记录数据库的基础上。从教学质量的基本指标来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品德的提高都应当有相应的比较指标,因而对于学生来讲,由各系建立相应的发展记录数据库是必要的。这也为学院进行分析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1]冯永琴.对构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健康必读,2009,(2).

[2]寇宝明.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定位与优化[J].教育与职业,2009,(6).

[3]徐丽.有效构建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4]戴启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G718.5

A

1673-0046(2010)7-0001-03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部分成果,课题编号:08JT100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监控高职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