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画面中如何处理背景

2010-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背景摄影主体

李 可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摄影画面中如何处理背景

李 可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在一幅摄影画面中,背景是指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是不可回避的。处理背景的基本原则有三点,一是背景对于主题表现要有意义,二是背景与主体在影调和色调上要有所对比,三是背景要简洁单一。

摄影;背景;画面

组成一幅画面有以下几个因素: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等,但是具体到每一幅画面当中,以上诸因素并不是缺一不可的,在实践中往往要根据主题思想的表达和拍摄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应当包含哪些因素。一般情况下,主体与背景两个因素在画面中搭配的情况比较多见,因为主体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它的存在是必须的;而背景呢,是指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它又是不可回避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背景在画面中的重要性仅次于主体,是一幅画面的基础,它在内容上表现为点明主体所处的客观环境、时代气氛,在形式上体现为利用色调和空间突出主体、展现环境。那么,我们在一幅摄影画面中应该如何处理背景呢?

一、运用的背景对于主题表现一定要有意义

背景必须能够与主体相配合,加深观众对主体的视觉印象,起到突出主体、深化主题的作用。如果背景与主体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没有明确的意义,那么它就是多余的因素,在构图时必须想方设法避开它,实在避不开时就虚化掉。经典摄影照片《高空跳跃》反映的是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五届亚洲极限运动会上的一个场景:一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澳大利亚少年正在练习空中跳跃,在他的身后是全球最高的双塔楼——享誉世界的吉隆坡“双塔”。画面采用对角线构图,左上角是一位腾空跃起的少年,只见他头戴安全帽,脚穿滑轮鞋,腿呈弯曲状,整个身体仿佛完全倒挂在空中,下垂的头部奋力向上扬起,露出了一张青春而又勇敢的面庞:张着的大口,显示出他的激情与豪迈,圆睁的双眼,显示出他的勇气与轻蔑,在他视线的下方,即画面的右下角,就是代表着人类灿烂文明的“双塔”。摄影师以此作为背景,可谓是匠心独具,人类在自然中创造了文明,而文明又使我们远离自然。少年的高空一跃,不正是告诉我们要摆脱文明的束缚,去享受自然、享受生命的乐趣吗?作者抓拍准确、构图巧妙,尤其是背景的运用寓意深刻,通过与主体的配合,很好地深化了主题思想,这是一张不可多得的成功运用背景的范例。另外,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体验,外出旅游时往往要拍摄几张照片作为纪念,但是要注意选取的背景一定是能够反映景点特色的,比如景点的标志性建筑,景点内独特的环境氛围,以及其他能够反映渲染景点特色的场景,总之,最好是能够选择区别于别的景点的特色的东西,这样背景才会发挥作用,才会通过与主体的相配合来左右观众的情绪,使得别人一看照片,就可以知道你所处的位置、去哪儿旅游过,这样的旅游照片才会显得有意义、有价值。

二、背景与主体在影调、色调上应该有所对比

一般来讲,亮的主体应衬托在暗的背景上,暗的主体应衬托在亮的背景上,亮的和暗的主体都可以衬托在中灰背景上。色调的处理也是如此,原色对比、补色对比就比同类色、相邻色的对比视觉冲击力强。总而言之,我们在结构画面时背景与主体要有所区别,尽量把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银奖作品《被黑暗吞噬的童工》,反映的是广州海珠区的某一“地下作坊”非法使用童工的情况:13岁的童工黄水如,双腿双脚长满了红斑,有的甚至已经溃烂、流脓,又疼又痒,但是老板只是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并没有关心孩子们的生命健康。画面中的女孩赤脚平坐在一间漆黑的房屋之中,目光呆滞而又无奈,双手环抱着两条直立的小腿,裤腿已被卷至膝盖,裸露在外的腿上和脚上布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红色斑点。在她的身后,除了几片带亮光的窗户之外,几乎是一片黑暗。这种背景与主体在影调上的强烈对比,不仅在形式上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使人感到震惊和愤怒,而且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也更加深刻和充满寓意: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注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让孩子们远离黑暗,在明媚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三、背景要简化

一切艺术表现的最高原则就是单纯,单纯是艺术的生命,也是画面的生命。摄影和电影、电视一样,取才于生活,在大自然中裁剪画面,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技术和艺术的手段简化环境和背景,避免画面的繁杂,做到简洁单一。那么有哪些可行的办法可以突出主体、简化环境和背景呢?

1.拍摄角度

仰拍、俯拍相对于平拍更有利于简化背景。平角度拍摄的最大问题是前后景物的重叠,容易显得杂乱,不利于简化背景;而仰拍则往往可以找到单一色调的天空、高山、大楼、树林等作背景,俯拍则往往可以找到单一色调的地面、路面、水面、草坪等作背景,仰拍和俯拍还可以避开背景当中的地平线以及地平线上杂乱的线条。曾经获得第52届荷赛体育动作类三等奖的作品《奥运会上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就是成功运用这一手法进行拍摄的。画面表现的是在北京奥运会上一名三级跳远选手比赛时的情景,摄影师并未采用低角度、大广角的传统方法来拍摄运动员腾空时的瞬间,而是突破常规,另辟蹊径,准确地记录了运动员落入沙坑时的一刹那:选手侧身倾倒在沙坑之中,身体的正面面向着镜头,兴奋的表情透过飞扬的沙粒清晰可见,微微翘起的右腿以及卷起的流沙充满了动感,充满了曲线的美,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运动员刚刚落入沙坑时的情景和赛场热烈的气氛。作者采用俯拍角度来拍摄,背景就是单一的沙坑,使得画面简洁明了,更好地表达和突出了主题。

2.光线

逆光和侧逆光拍摄相对于顺光、斜侧光、侧光有利于简化背景。顺光拍摄时由于光线直射到人的面部,在眼眶鼻子下部、脖子等部位会留下阴影,并且由于太阳光的晃眼而使人的面部表情有些不自然;另外还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主体与背景光照亮度一致,背景细节清晰可见,与主体相杂、相混、相争,难以简化背景;而斜侧光、侧光都可以在被摄体表面带来较明显的明暗分布,光影繁杂,也不易简化背景;只有我们寻找到相对较暗的背景,利用逆光、侧逆光拍摄,背景中杂乱的细节才会隐没于黑暗阴影当中,这样才有利于简化背景,并且主体有轮廓光,使主体轮廓清晰,形状分明,与背景完全分离,这样也会产生较强的纵深感。面对复杂的背景拍摄人像时,就常常会使用逆光拍摄来达到简化背景的目的,如果此时人的面部较暗,可以增大曝光量或者用反光板来进行补光。

3.镜头焦距和光圈

使用长焦距镜头和大的光圈更有利于简化背景。长焦距镜头不仅视场较窄、背景的表现范围小,而且它的景深小,可以通过准确的聚焦,使主体非常清晰地落在景深范围之内,而把繁杂的背景置于景深范围之外使其模糊,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简化背景的目的。比如说在一场足球比赛当中,摄影师要拍到一张球员激烈拼抢的小景别的画面,那么就只能通过长焦距镜头来抓拍,这样拍出来的图片,拼抢球员作为主体是清晰的,而远处的其他球员或者观众作为背景则被虚化掉,造成了背景的简化、主体的突出。此外,大的光圈也可以达到虚化背景的目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张秉政老师拍摄的《品茶老人》反映的是我国淮北古茶镇的一种独特的品茶民俗:一位老者左手举着茶杯,嘴角微微向外鼓起,嘴唇紧抿,仿佛是刚刚呷了一口清茶,正在慢慢地回味。画面采用近景大光圈拍摄,由于景深较小,焦点准确地落到了老人的脸部,使得背景中的人物被虚化掉,这样首先就达到了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目的;其次侧逆光平角度的拍摄,使主体的面部轮廓更加分明,脸部的皱褶清晰可见;下摆的胡须、淡定的目光,更加彰显了他内心的从容和淡泊,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人往日的沧桑和今日身处和谐社会的悠然自得,也使我们领略到了这种古老而又富有文化底蕴的饮茶文化,整个画面在读者看来真实自然、韵味无穷。

4.追随拍摄

我们在摄影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所要拍摄的主体是运动的,而背景则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我们保持照相机静止,提高快门速度,按常规的手法来拍摄,这样拍出来的图片主体虽然清晰,但是缺少动感,更重要的是背景也非常的清晰、非常的杂乱,不利于突出主体。如果我们在拍摄时,根据运动物体的方向、速度适当地调节好光圈、快门,使得照相机动起来,并且它的移动方向、速度等与运动物体相一致,这样我们再看所拍摄的图片就会发现:主体是清晰的,但是杂乱的背景被拉成了虚线条,呈模糊状,这样不仅简化了背景,突出了主体,而且主体还表现得更具动感,画面效果更好。这就是我们所谈的追随拍摄,最广泛地应用于赛车、赛跑等体育摄影当中。

5.天气条件

某些特定的天气条件,也可以起到简化背景的作用。如雨天,烟雨蒙蒙;雾天,景物若隐若现;雪天,大地银装素裹。曾经获得尼康摄影创作大赛一等奖的作品《风雪归途》就是成功运用雪景拍摄的佳作。画面表现的是一群在风雪中乘坐马爬犁(雪橇)赶路的人们,为首的一位骑着高头骏马,在他身后的爬犁上还端坐着几位。大雪一直在不停地下着,只见他们的棉帽上、衣服上都挂满了刚刚落下的雪花,透过这纷纷扬扬的飞雪,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们脸上所洋溢出的淡定的笑容;其身后的山峦和苍松翠柏作为背景也被盖上了一层白雪,再加上大地也是白茫茫的一片,这就使得整个画面的环境非常的单一和干净,背景也非常的简洁,更有利于突出主体,更有利于表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那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另外,在爬犁旁雪地里奔跑的两只小狗,使大面积的白雪增加了一些点缀,起到了“破”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和灵性,不呆板,是点睛之笔。

初学摄影的人,往往会把创作的全部精力放在主体上,而忽略了背景的处理,这样就会导致各种各样问题的发生,比如说背景中横竖向不规则的线条太多,干扰了人们的视线,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再比如说,电线杆长在人的身上、建筑物压在人的肩上、一颗树长在人的头上、地平线卡在人的脖子上等等,在业余摄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它不仅破坏了画面的和谐统一,而且还会影响到主题思想的表达,所以我们在摄影实践中一定要注意背景的处理。

J4

A

1673-0046(2010)10-0159-02

猜你喜欢

背景摄影主体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