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烹—饪专业的文化课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为例

2010-08-15张志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课哲学专业

张志刚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江苏 扬州 225127)

论—烹—饪专业的文化课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为例

张志刚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江苏 扬州 225127)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进入烹饪专业课堂、深入烹饪行业实际,方显文化课的强大育人功能。烹饪学子处处运用哲学知识、道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根据市场需求,针对消费者愿望,统筹对待“柴米油盐”,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烹饪理论,丰富烹饪文化内涵,使烹饪行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高校烹饪专业;文化课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烹饪专业是技术性、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烹饪专业学生往往轻理论重操作,对理论课特别是对文化课的理论学习不重视,学习热情不高。其实,学生通过文化课学习,可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视野,有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家杨叔子说过,教育的要义是育人,而非制器。文化课的强大功能正是育人,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启发引导人向更高、更远方向发展。对于烹饪专业学子而言,文化课的作用也不可小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为例,烹饪专业学生如能真正理解哲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便能在日常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处处运用哲学中的知识、道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统筹对待“柴米油盐”,通过对它们不断地排列组合、加工制作,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烹饪理论,丰富烹饪文化内涵,使烹饪行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怎样让哲学乃至于文化课与学生专业结合,笔者以烹饪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为例作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进入专业课堂,引导学生统筹制作一顿美食

针对烹饪专业技术性、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特点,笔者在烹饪专业哲学教学过程中,常常把哲学理论融入学生实践课堂,让学生在专业课的操作实践中领略哲学的智慧,感受哲学道理对自己实践操作过程的指南作用。如在讲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浏览这一内容的要义: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览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我们党一贯重视这一科学方法。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军民兼顾、公私兼顾,解放后又强调说:“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从方法论意义上进一步认识到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更应做到统筹兼顾。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诸多方面的统筹,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正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体、生动认识的深刻体现。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中国适时适地的具体运用,也是我们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的关键,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处理国家各种利益关系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怎样让这个哲学道理渗透到烹饪专业学子的脑海中,内化为烹饪专业学子的行动指南呢?

在学生初步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笔者与学生一起走进烹饪实验实训室,进入专业课堂,与烹饪专业实践课结合,在专业课教师的配合下进一步理解、运用这一哲学道理。首先请专业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好相同的烹饪原材料,如米面油盐和各种菜蔬果品等必备物品,然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顿餐食的制作。当然,学生应遵循烹饪实践课的操作要求,同时,笔者在各自操作过程中,力求又好又快,如,烧水、洗菜、烧菜、煮饭等怎样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等。

结合一顿饭食的制作,学生从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好处。要想又好又快地制作一顿美食,统筹兼顾方法的运用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你烧水、洗菜手不忙、脚不乱,它可以让你烧菜、煮饭不夹生、不过火,还可以让你真正理解“游刃有余”的含义,陶冶自己的烹饪乐趣,提高自己的烹饪技艺。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从一顿饭食的制作到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的安排,事无巨细,我们都要注意统筹兼顾方法的运用。只有这样,办事才能高效,才能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然后,笔者总结:大而言之,建设国家要统筹兼顾,小而言之,一顿美食制作过程中烧水、洗菜、烧菜、煮饭等各环节力求又好又快、合理有序,道理是一样的。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王继平副司长在视察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烹饪专业教学时,曾欣然提笔“烹小鲜若治大国”,其哲理不言而喻。

进入烹饪专业实践操作课堂,“看菜吃饭”,传授哲学道理,教导学生掌握方法论,并把它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实践中,促进他们专业成长,精进烹饪技艺,效果是水到渠成。

二、深入行业实际,启发学生不断发展烹饪理论

“民以食为天”,这充分说明了烹饪行业与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高校烹饪专业哲学课深入社会烹饪行业实际,与时代同步,引导学生创新发展烹饪理论、丰富烹饪文化,责无旁贷。

在学习《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深入扬州京华大酒店、新世纪大酒店、淮左名都等当地知名宾馆、酒店去感受烹饪行业时代的节奏。在这些宾馆、酒店,他们聆听社会需求,浏览行业现状,琢磨烹饪理论的创新发展。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精湛、丰富多彩的烹饪技艺,有的现在仍可见于古籍史册,有的“薪火相传”至今,更多的是在民间饮食业广为流传,如“扬州炒饭”、“三丁包”等色、香、味、形俱全,不仅闻名于国内,而且享誉海外。一句话,烹饪技艺园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需求越来越旺,越来越高。这无疑要求烹饪行业工作者既要继承宝贵的烹饪文化遗产,又要运用烹饪新材料、新工艺创新发展烹饪理论,丰富烹饪文化。烹饪行业应根据当今社会人们对饮食结构的期望和要求,对传统品种进行改良和变革。例如:淮扬传统名菜之一“蟹粉狮子头”,传统用料是“瘦七肥三”,成品质感、口感均较肥腻,这种做法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食欲。在实际制作中,改用猪五花肉再加入适当比例的淡水虾仁,则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再如,“翡翠烧卖”是淮扬传统名点之一。传统做法用糖较多,口感偏甜,很多消费者不太喜欢。如今减少用糖比例,做成鲜咸口味,就很容易吸引消费者。针对目前人们讲究营养功能、讲究食疗健康的消费观,开发一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保健型食品,消费者肯定欢迎。如针对糖尿病人,设计生产一些降血糖或降血脂的玉米饼、南瓜饼等点心;而针对一些喜欢粗细搭配的消费者,制作菠汁仙人球、薯蓉饼等。“扬州炒饭”、“三丁包”等淮扬知名食品也都在不断改进、更新它们的用料及技艺,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烹饪职业者拘泥传统,不考虑人们对菜点变化的现实需要,脱离行业、市场、消费者,肯定难以适应饮食业发展变化的要求。

列宁曾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并且创造世界。”对于烹饪学子而言,深入行业实际,反映“烹饪世界”,自然也会得到启发,创造“烹饪世界”:在烹饪行业实际服务过程中,自己专业实践的火候的掌握、配料的多少、技术的恰当与否都应根据市场的需求,针对消费者的愿望,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传统的烹饪用料和技艺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做到有所取舍有所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烹饪理论,丰富烹饪文化内涵,使烹饪行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哲学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哲学就是人学。高校哲学课如能恰当地与专业背景结合、进入专业课堂、深入行业实际,学生便能在积极的专业实践参与中把哲学知识、道理融于自己的专业,让哲学成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促进自己手脑并用,真正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知识型劳动者,并且能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创新发展烹饪技艺、理论,丰富烹饪文化。

文化课“水涨”,专业课自然“船高”。如此哲学教学,加速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化,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用,彰显了文化课对大学生专业成长、素质提高的巨大作用。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54.

G642

A

1673-0046(2010)10-0144-02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滚动课题(2008-R-7877)

猜你喜欢

文化课哲学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菱的哲学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