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观的积极影响

2010-08-15郝丽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道德观网络文学价值观

郝丽雅

(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网络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观的积极影响

郝丽雅

(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网络文学因其平民性、自由性、真实性及游戏精神受到了众多青少年的热捧,因而青少年成为网络文学的活动主体。网络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日趋增强。广泛阅读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有利于青少年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观,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美的感悟能力。

网络文学;青少年;思想道德;积极影响

网络文学作品是指网络写手依据一定的网络平台,在网上创作并由跟帖者推动协作完成,且即时首发于网上供网民点击浏览的具有网络特质的小说体裁类的作品,它随网络出现而产生,并以网络为生存空间。由于其平民性、自由性、真实性及游戏精神受到了众多青少年的热捧,因而青少年成为网络文学的活动主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0年4月)公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95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0.7%。也就是说,在中国3.84亿网民中,有将近2亿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中国青少年网民网络使用娱乐化特点较为突出,2009年在网络文学上的使用率就占到47.1%,进而网络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日趋增强。

一、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有利于青少年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即是人生价值的观念反映,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在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作为意义的存在、价值的存在,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考,是对人为什么活着以及如何生活才更有意义的根本看法,是对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实现手段和途径的总体把握。人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人们才能获得精神生命的愉悦和心灵的安顿。

网络文学写作常常以平民姿态、平常心态写平凡事态,用大众化、生活化、凡俗化的心态和语言,展示普通人最本色的生活感受,显示出平凡的亲切感,因此迅速吸引了网络文学主体青少年的注意。这一平台以一种无限包容的姿态广泛接纳网民。青少年可以在这宽容的虚拟空间里,轻松地获得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欲望,获得一种被认可后的精神愉悦与心灵满足。对写手一视同仁的绝对平等意识,饱含着浓厚的充分尊重每一个体的人文关怀,而这种被尊重的感受势必催生出人的自信,促使他们充满豪情,以必胜、昂扬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憧憬未来,从而建立一种积极进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而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人生观对价值观有支配作用,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如:早期的网络作家邢育森的小说《柔人》、《活得像个人样》等在网络赢得极高的阅读点击率。邢育森的作品是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哲理思辨、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为年轻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智慧。书中昂扬的积极进取精神,对年轻人在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具有励志作用。黎阳的小说《何处是归程》,是一本语言非常优美的网络原创小说。它采用了独特的散文化、诗化语言形式,描写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心灵蜕变,呼唤当代青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中坚守理想和精神。

“对意义的追寻,对人的生命和世界的根本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本质。人在世界上的生存、活动、创造,都必须以对自己的价值意义的把握为前提。”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对人生的迷茫、思考到树立坚定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理的讲述所起到的作用是表面的,只有经过价值认可和价值选择,通过优化整合的价值观才能被青少年所接受。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学作品所起到的作用就在于此,既满足了青少年娱乐、情感发泄的需求,又潜移默化地完善青少年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促使其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二、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观

思想道德观是人们对道德价值的看法和态度,具体说来,就是人们对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活动,对于社会、集体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网络文学与思想道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网络文学是对以人为中心的整个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是当今社会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道德是社会生活中调整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衡量人的精神境界高低、判断善恶、美丑的标准。因而网络文学必然同道德发生密切关系。“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网络文学与道德既各属不同的领域,又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网络文学是反映道德实践、推动道德进步的手段和形式,道德是文艺得以灌注生气、获得价值的依据和内容。”在具体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思想道德内容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既有审美的享受,又有思想道德的陶冶。如:《左手亲情,右手爱情》中的主人公在即将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出车祸去世了,只留下了18岁的她和6岁的妹妹,于是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当了一名普通女工并担当起父母的角色。之后遇上了一个她可以依靠的男人,她用尽自己全部的爱,用一颗坚强、包容、无私的心去爱着自己的妹妹和丈夫,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这些小说传达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教导青少年要珍惜身边的亲人,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及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军事题材的网络小说《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充满血性的豪爽豁达、充满智慧的侠肝义胆的英雄气概给我们吹来一股阳刚之风。“亮剑”精神也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亮剑”精神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英雄主义情结。令人振奋的是,根据《亮剑》改编的电视剧,一下子征服了众多年轻观众,成功抵御了以《大长今》为代表的“韩流”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亮剑》中所体现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更是激发起了海外留学青年的爱国热情。这就是所谓中华族的精神:面临再强大的敌人也要勇于亮剑,哪怕是倒下,也宁死不屈。《国之利刃》是另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描写的是一群响当当、顶天立地的战争年代的军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人民的尊严,是最可爱的人;和平年代用汗水在操场上书写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当祖国人民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奉献着自己的汗水、血水以至生命!这类小说对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饱含优良的道德价值导向,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有利于正确思想道德观的形成。

三、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美的感悟能力

美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审美价值观是“人们从美学角度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所反映出来的价值意识和价值判断”,体现在个体对自然、艺术、人物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评价中。个体的审美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审美倾向和审美追求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欣赏和评价审美对象时,就会在情感和态度上明显地流露出喜欢或者不喜欢、满意或者不满意的价值倾向性。“审美价值观除了特定群体共有的一般性审美共识之外,更多的是个体融入情感的超验的体验,个性化倾向比较大,甚至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产生美妙的精神享受。”

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时代表达一种美的内心情感的很好的方式,从古代文学到现当代文学,再到网络文学,文学的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变。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品格,提升人的修养。如最早成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来的《告别微安》、《风中玫瑰》、《柔人》及近年颇负盛名的历史题材作品《明朝那些事儿》,或语言精妙,或意境优美,或思想深刻,或形象鲜明,均有值得大力推荐之处。美能启真,美能导善,美能怡情,美能怡性。康德也曾说:“美是沟通道德和知识的桥梁。”青少年正处在审美标准的形成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阶段,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以使青少年欣赏和体会到网络文学所带来的形象美、想象美、意境美,使其在美的情景中得到陶冶和熏陶。所以说,广泛阅读网络文学的优秀之作对于提升青少年审美情趣,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对抵制不良诱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3]艾洪庆.论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G64

A

1673-0046(2010)10-0110-02

猜你喜欢

道德观网络文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