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

2010-08-15陈益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公寓宿舍

陈益飞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

陈益飞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院校都在进行超常规的发展。大部分院校已经基本实行学分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程度也进一步加大,高校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公寓已逐步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细胞,因此,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的实施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对大学生的教育、成长和成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索

公寓,是大学生在高校里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社交、娱乐的场所。据调查。全国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公寓里度过的,所以加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教育、成长和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改善。公寓文化是指生活经历、文化背景迥异的学子在公寓这一特定的空间环境下,宿舍成员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个体与群体行为融合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和文明行为。其中,大学生对所住宿舍环境的设计与美化,同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流行用语等,都是公寓文化的具体表现。公寓文化隶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现象,公寓文化首先拥有文化的一般功能,它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被感化,也接受了教育,同时也能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习惯的选择,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因此,公寓文化建设能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陶冶大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使大学生由个体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一、公寓文化建设内涵

公寓文化是指以大学生公寓这一特定的环境为中心,以大学生为活动对象,以公寓为活动载体,通过大学生有组织或自发的文化交流、集体活动,在语言风格、行为方式上相互模仿,在思想品德、价值取向上相互认同,在求学问知、技能锻炼上相互激励,从而形成富有个性的宿区群体文化。公寓文化,主要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并且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整体机制。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对宿舍成员思想、人格、心灵、气质、性情等的全方位塑造。同时,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子系统,除了具备上述基本功能外,还具有示范、导向、聚合、拓展等多项功能,也就是在建设宿舍文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塑造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个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对大学生知识素养、潜能开发、素质养成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在知、情、意、信、行各个方面塑造人的品格,并能加速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人生价值塑造、政治信仰形成、生活素质养成、职业角色扮演、知识技能锻炼和人格心理完善等方面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公寓文化建设特征

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最基本的居住地点,除具有普通居所的特征外,还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性质,主要表现为:

(一)公寓文化的教育性和导向性

公寓文化一经形成,就会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情境和心理环境,对公寓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校学生公寓里,学生的主流会形成一种群体效力,这种效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动力,对于少部分学生来说是压力,倘若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那么这种公寓情景和心理环境对全体宿舍成员都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并能够同时对公寓成员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实践证明,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群体会带动其他个体,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会影响其他个体。同时,一个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的群体也会影响其他个体。

(二)公寓文化的社会性和多样性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在高校的环境中发展成长起来的,但它在社会的大环境里,特别是现在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今天,公寓文化也有社会的痕迹。首先,学生公寓文化的内容、文化的活动范围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同宿舍成员的性格、生活习性、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存在差异性,这又形成了公寓文化的多样性,因为具备差异性,所以具备自主选择性,这使得公寓文化的表现变得丰富多彩。青年学生是爱好广泛、好奇心强烈的群体,现在九零后也踏入了象牙塔内,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且想主动参与社会性文化交往。近几年,校园市场文化不断兴起、不停变化,特别是高校周围文化环境的兴起,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参与社会性文化活动的强烈愿望和急迫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紧密相连,他们既作为文化活动的客体共享着他人的精神产品,又作为文化活动的重要主体推动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公寓文化的自主性和约束性

大学生自身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这使得公寓文化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但另一方面,这种自主选择性从总体上又受到高校的公寓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因而受到一些约束。公寓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学校教育学生时强调对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在公寓的文化创建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对公寓成员实施一些教育,但这种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它需要充分体现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独立的学习生活中、在公寓文化活动的践行中主动汲取知识、施展才华。因此,高校在进行公寓文化建设时不应强制性地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完成相应的任务,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展所长、灵活多样、百花齐放。作为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公寓文化的建设,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愿参与。

三、公寓文化建设功能

(一)建设优良校风、维护校园稳定的客观需要

学生公寓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通过积极的引导、规范的校规、正确的示范、良好的舆论、群体的影响、个人的展示、相应的奖惩措施等手段,影响和帮助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产生并增强集体主义信念、对学校、对社会产生归属感,真真切切感受集体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学生会在思想和行为上与集体成员相一致。青年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感情充沛,喜欢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同时他们社会阅历浅薄、情绪容易激动,缺少较为成熟的判断力和毅力。因此,在活动之余,维护和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非常重要。如,目前高校都实行双休日,节假日也增多,大部分晚自习都是没有课业安排,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从而增加了学生在公寓的时间,也扩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同时学生中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多,继而带来了学生中间的一些行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制止,很有可能会引起一些扩大性事件,影响高校校园的稳定和优良校风的保持。由此看出,公寓稳定是高校校园稳定的前提和基础。

(二)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高校发展以及高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公寓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加剧了住校生的规模,另一方面产生了完全学分制、学分淘汰制等制度的制定和实行,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班级化管理,突出了公寓管理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宿舍公寓管理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寓的管理已经由高校转向了社会,学生进住学生公寓,在相关物业的管理下,实行社区、公寓楼管理,公寓文化建设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再次,一些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时,考虑到系部、年级、专业等因素,安排宿舍方面按照一定的范畴将各类学生划分在一起,扩大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学生的交流,然而却无法避免特殊情况和具体变动。随着学生数量增多,高校宿舍内部同时也扩大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这使学生群体管理的难度增大。以上这些情况都表明,高校的宿舍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复杂度越来越明显、影响力越来越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软性的公寓文化建设显得极为迫切。

(三)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由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所决定的。首先,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创建优美的宿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建设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使学生们能够在理想的环境里生活和学习。在进行公寓文化建设时,要使文化具有生动可见的内涵展现,要突出主题,体现出专业性、艺术性,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丰富多样构思和创作。第二,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可以使学生注意自己的生活行为,这个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展公寓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营造健康和谐、具备当代大学生生活品质的公寓文化,提升公寓的文化品位。如,每学期举行公寓文化节,学生可以参加以公寓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给公寓进行美化设计,显示某种主题风格,创造高雅、优美的氛围。通过公寓文化来体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良好精神风貌,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四、公寓文化建设途径

文化的力量在于通过文化氛围、文化体系、文化内涵、文化导向等文化特有的魅力影响个体自觉遵从群体规范,从而使个体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以文化育人为中心,通过第二课堂的延续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一)重新定位公寓文化

随着高校的发展和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入,学生宿舍逐步走向公寓化、社区化管理,公寓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学生在公寓里进行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一系列的活动时,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会充分地体现。因此,通过公寓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教育、信息化管理教育等五大版块进公寓,让教育溶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这对高校的育人工作非常有利。

(二)正确引导学生文化行为

应从大学生的日常基本行为着手,指导陈设整洁、公寓卫生、环境美化、消费有度、生活规律等工作,逐步把大学生从现有的公寓文化状态发展到我们高校所设计要求的公寓文化建设层次上来。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公寓卫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每位在校学生在工作日内都要做好宿舍卫生,学校安排专职人员——宿舍管理员工作日上午进行检查,当天公布卫生等级——优秀、合格、差,每月根据所评等级数目再评出“文明宿舍”、“免检宿舍”荣誉称号,同时对取得对应荣誉称号的学生有相应的奖励政策,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可以在学生日常的评奖评优、入党等工作中参考公寓卫生情况。但是在操作时要协调好宿舍管理员检查的尺度,多用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比打分。实行学生民主管理公寓和公寓制度文化建设,倡导并扶持广大学生结合宿舍实际、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效果显着、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开展诸如宿舍文化节等活动,培养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等生活素养;通过开展健身强体的文体活动,加强身体锻炼;通过益智类的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硬件环境和软件建设相结合

硬件环境主要是指公寓公共环境、室内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建设,软件环境是指公寓的管理制度建设及由公寓学生的性格、修养、兴趣、学风、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因素综合形成的群体环境。加强公寓的硬件环境建设,把公寓的水电问题彻底解决,保证食堂卫生安全,提高食堂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保证有齐全的超市、学生活动室、篮球场等健康娱乐场所。合理安排保安值班工作,让学生人身、物品等得到安全保证。加强公寓的软件环境建设,制定好合适的公寓管理制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在巩固稳定良好的环境过程中塑造美好的心灵。

(四)制度建设与民主建设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是客观必然的。在高校里,每一届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每一届学生的思想行为又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对宿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宿舍成员的生活作风、起居习惯、人际关系,尤其是他们的价值取向都必须给予关注、总结、研究。而公寓制度文化建设作为公寓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生校园生活中作用非凡,甚至是基础性的。笔者认为,公寓制度文化建设,应当坚持操作性、竞争性和奖惩性三项原则。公寓制度文化建设中应调动学生积极性,广泛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对制度及时进行改进,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五)公寓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子系统,其行为主体和校园文化的主体一样,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在主体构成方面,二者同源同质,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公寓文化离不开校园文化,要依托于校园文化才能有效地开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有利于公寓文化建设。

(六)建设一支优秀公寓管理队伍

在高校公寓文化中,精神文化属于关键、特殊的层次,也是整个学生公寓文化的核心内容。要建设好公寓文化,需要高校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下工夫,需要建设一批素质高、责任强的教师、政工队伍和宿舍管理人员。另外,还需要依靠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骨干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团结更多同学,影响更多同学。

[1]钱贵江.当代大学生管理新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2]刘超捷.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8).

[3]王荣德.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3).

[4]孙云涛,沈广元.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2,(12).

G64

A

1673-0046(2010)10-0097-02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公寓宿舍
热得快炸了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末日公寓
学校到底是谁的
数字公寓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