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远村庄耕地撂荒原因及对策

2010-08-15周建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责任田耕种种田

周建生

(阳曲县国土资源局,山西 太原 030100)

偏远村庄耕地撂荒原因及对策

周建生

(阳曲县国土资源局,山西 太原 030100)

近年来,我国偏远村庄出现大面积耕地撂荒现象,让人痛心。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全面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各种土地承包、转包、退包方面的政策及规章制度,实事求是,认真对待,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村庄;耕地;撂荒;原因

耕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与耕地比例严重不平衡的国家,耕地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但目前在我国偏远村庄耕地撂荒现象却成为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让很多人费解。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国土资源工作者,在对这一现象深感忧虑的同时,也深感不解——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内,为什么农民惜土如金,种地、养地的积极性非常高,就是在中央提出第二轮土地延包时期,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积极要求多承包耕地。但是近年来,偏远村庄大面积耕地撂荒现象,看得让人痛心。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山西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都对闲置、荒芜耕地做了详细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但这些规定很难严格执行,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一、偏远村庄耕地撂荒原因分析

经过二次土地调查时期的实地走访与考察,笔者对偏远村庄耕地撂荒的原因进行了了解与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偏远村庄的耕地普遍投入比产出大,农民种地经济效益差。2002年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完成了全市范围内的各乡镇农用地分等定级外业调查工作,偏远村庄耕地一般都属最差的耕地,大部分是地块小、不便机械耕种的梯田、垣地等,这些耕地耕作条件差,没什么增产潜力。处在偏远村庄的耕地,一般道路崎岖,甚至陡峭难行,交通极为不便,人工劳动强度极大,农业生产既费工又费料,如果考虑人工成本,与收成相比,种地不仅赚不了钱,而且很多时候还要亏本。耕种土地难以增收致富,撂荒此类耕地就成为这些地区农民的无奈之举。

2.教学质量、入学问题成为偏远村庄耕地撂荒又一重要大原因。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文化水平、知识修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对教育问题也随之重视起来。而目前在偏远地区实行集中教学及这些地区教师人才流失等原因,使得这些村庄的学龄儿童的入学问题、教学质量问题突显。这样一来,涉及这方面问题的农民家长便不得不舍弃自己的耕地,搬迁到教育条件较好的地方。

3.移民并村使得部分耕地撂荒。随着国家移民并村政策的实施,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散居在偏远村庄的农民举村搬迁到人口集中、地理条件、生活条件好的村庄或集镇生活,导致无法耕种原来的责任田。

4.随着第二、三产业就业渠道的增加,农民不再把种田作为生存的主要途径。“要赚钱,莫种田”,这已经是当地农民的共同看法。因为在外从事非农产业,收入相当于种田,甚至比种田收入还高,同时也实在没有时间来种田,于是迫切要求转让承包或退包。但在目前,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却不愿意也不允许农民退包,因为相关法律法规只说明如何建立承包关系,并且要求承包关系保持稳定,未规定如何中断承包合同或者退包;就算承包人不要承包费将责任田送给别人种,也没有人要,有些农户还要倒贴农资费用由亲友邻里代耕承包地。当然,这种转让方式并不多,只限那些担心在城市赚不着钱后还要回农村种田,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农民工。当这些外出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不能转让、退包其承包地,自己又无暇耕种时,只好弃田撂荒。

5.青年农民不愿意去种地。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特别是年轻的农民,不甘心像祖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做一辈子“泥腿子”,不愿种地,有的也根本种不好地,甚至不会种地,连庄稼病虫害的基本防治常识都不懂。他们整天游手好闲地混日子,就是不想干农活。这种类型的农民从心里根本不想要地,不想种地,责任田无法退包,又不能转让给其他农户,只好让耕地撂荒。

6.农村劳力不足导致农村耕地无法全部耕种。经过多年的承包期,由于人口的变动,有些农户家庭的人口自然减少,或者子孙辈外出务工,村子里都留下些中老年农民、妇女和小孩,他们没有精力全部耕种所承包的责任田,那些偏远的农田也只得撂荒。

7.种植环境、种植条件的恶化,使得部分耕地撂荒。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动物保护政策的实施,偏远村庄附近的野猪、野兔、田鼠、野鸡等越来越多,对庄稼的破坏性越来越大,造成偏远地区农田欠收甚至绝收。农民为此叹息:辛辛苦苦忙一年,一夜回到春耕前。另外,偏远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防洪排涝能力弱,经常是劳而无获,这也是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

二、针对撂荒原因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导致偏远村庄耕地撂荒的原因,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高度重视,全面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各种土地承包、转包、退包方面的政策及规章制度。现在,有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地方政府在对待耕地撂荒问题上看法片面,办法简单,往往只想通过“堵”的方式来遏制耕地撂荒,效果可想而知,并不理想,土地管理成本也很高。笔者认为应该要充分发挥政府协调、引导和服务作用,及早出台一系列相应政策、规章制度,正确疏导土地流向,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保护农民利益,从而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实事求是,认真对待,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来看,根本解决偏远村庄耕地撂荒的办法,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这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当前,各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几种形式。这些方式不失为好方法,既解除了从事非农产业农民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耕地撂荒现象。

S2

A

1673-0046(2010)10-0060-02

猜你喜欢

责任田耕种种田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耕种者
种好“责任田”管好“钱袋子” 稳住“主心骨”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
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