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旅游和谐价值的实现途径

2010-08-15姜红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旅游者美学旅游

姜红莹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论旅游和谐价值的实现途径

姜红莹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旅游因其特殊的美学本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文章阐释了旅游的美学本质就是和谐这一观点,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健全法律法规、培育生态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等方面探讨了实现旅游和谐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旅游;和谐;实现途径

一、旅游的美学本质是和谐

中西方美学中,“和谐”是用来阐述和规定美的本质的一个最普遍的理论范畴。在古典美学时代,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而毕达格拉斯学派所提出的“和谐是杂多的统一”思想一直是西方美学的主流思想之一。中国人历来注重关系与关系之和谐,中国人的价值追求,皆以各种关系之和谐为目标。早在春秋时代即已出现“和”、“同”之辩,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和如羹焉”(《左传·昭公二十年》)等著名观点,在美学上着重强调杂多因素相济相承的调和之美。其中以“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倡导的是“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君子而时中”(《中庸》)。把外在的和谐称为“美”,把内在的和谐导入“善”的范畴,认为“尽善尽美”才是最高的美学境界,讲求的是情与理、美与善的统一。以“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主张的是“自然无为”、“与道同体”、“游心太玄”(《老子》),提出以“道”为体,以“德”为用,以“法自然”为基本原则的思想体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这种和谐统一才是美的理想境界。以“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崇尚的是“空纳万境”、“虚实相生”、“得意忘言”。将佛教“般若性空”的智慧论与老庄“尚虚贵无、得意忘言”的体道说熔为一体,追求空灵境界和自然为美的和谐统一。总之,中外美学都把“和谐”作为美的本质和审美理想。

宏观而论,旅游是一种以空间移动、物质消费和文化娱乐为主要外显形式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但从具体内容和本质意义上看,旅游则是一项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从古到今,国内外旅游者们在旅游过程中游赏山水、陶冶性情、增长见识、愉悦身心的时候都把审美作为主要意向。旅游者们的出游动机就是为了在和谐的审美关系中得到人性的慰藉和心灵小憩。旅游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之大成,熔文物、古迹、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园林、庙宇、服饰、烹饪、民情、风尚为一体,涉及阴柔、阳刚、秀美、崇高、绮丽、疏野、沉郁、飘逸、繁缛、明快、悲壮、轻松等一系列审美欲求。其导向于主客体之间对立的统一,导向于“天人合一”以及人际关系的和睦亲善,是人生的美学散步,是人与环境亲密无间的结合,是沟通人际关系的绝佳机缘,是人类消除焦虑感、抑郁感,恢复心气和平的自然良方。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便是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因此,旅游的本质是和谐,而不是其他。

二、实现旅游和谐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应坚持天道、人道、天人互利的原则

在人与自然系统中,人是主动的子系统,是生态涨落最大的制造者和放大者,因此协和天人差异而至和谐的关键在人。其中,最重要的天人协和纽带是人在改造、控制、利用自然时应遵循天道原则、人道原则与天人互利原则。

所谓天道原则,是指人的一切活动应当遵循自然规则,自觉保护天然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不负责任地践踏自然、毁灭自然。它限定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指出人类活动应该有所能为有所不能为。

所谓人道原则,是指人的一切活动应着眼于人类自身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遵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合乎人道主义精神。它强调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指出人类有所应为与有所不应为。

天人互利原则是指人的一切活动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协调进化,它要求人们在改造、利用、控制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同时兼顾自然和社会各自的发展规律,而且遵循自然与社会的共同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它确定了人类活动的可能性和目的性的结合点的评价标准。

2.途径

(1)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我们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旅游开发。在具体旅游开发中,一定要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资源开发。旅游开发一定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发展,禁止一切的短视短利行为,杜绝为了个别目的破坏生态、不计后果的过度开发,尽力保持资源的原始之美;在旅游设施的建造中,应运用技术美学原理,强调协调性、实用性、国际性并重,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开发之间的关系。

(2)健全法律法规,保护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长远的发展战略,除了要制订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建立一种能够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体系之外,还需要逐步健全环境资源法规体系,明确政府职能,建立科学和民主的决策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在跨部门、行业、地域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决策中,要做到互通信息、相互协商、协调治理,要发扬政治民主,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决策、管理和监督,发挥市场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化,建立环境工艺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诉讼制度,用法律法规保护资源环境安全,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

(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使自然资源形成内在循环,在生产投入端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尽可能延长旅游产品的使用周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改进旅游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通过制定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技术,支持旅游企业发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从美的角度去衡量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造、旅游信息传播乃至整个旅游活动中的所有行为。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旅游发展的最终目标,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设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1.旅游者之间的和谐

提高旅游者素质,是促进旅游主体全面发展的关键。其内涵非常丰富,概括地说,主要是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制意识等。旅游者的全面发展就是旅游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到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心理、生态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只有高素质的旅游者,才能更好地进行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才会更加专注地领略旅游过程中的美感。

2.旅游工作者之间的和谐

通过旅游企业管理实现旅游企业内部管理与旅游工作者之间关系的最优化。现代管理者的角色性质,规定其必须运用有效决策和有效信息传递,去协调领导与下属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而通过组织、领导和控制达到企业系统的最优化运作,最终实现计划目标。内部管理的关键是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树立良好的旅游企业道德风尚与最优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发挥着人格化的示范力量,将企业价值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员工,使员工有共同的价值评判标准,规范企业职工的行为,激励企业职工的斗志,有利于企业员工在彼此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企业道德又是协调企业活动、处理内部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企业精神是一种团体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一种企业全体职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态和思想境界。因此,在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尊重、理解员工,以宽容、友爱之心对待员工,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工作气氛,以保证旅游工作者处于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

3.旅游工作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和谐

旅游工作者是旅游审美信息的传递者,是旅游者的直接审美对象,是旅游审美行为的协调者。为了最大化地实现旅游和谐价值,使旅游者的审美欲望得到满足,使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得到和谐统一,就需要尽可能地使旅游工作者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状态。

旅游行业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只有在标准的指导下,企业提供规范的服务,游客享受惬意的游程,才能达到旅游主客体的双赢。而旅游活动中旅游工作者能否为游客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满意化的服务则是服务成败的关键。

(三)实现人自身的和谐

1.人自身外在形式的和谐

旅游是集“行、游、住、食、购、娱”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以个人消费为基础,以直接体验为特征,追求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享受。比较而言,“行、住、食”更富有物质文明色彩,可望满足生活质量模式中的物质层面需求,绝大多数的旅游活动是在个人解决温饱之后,于个人享有闲暇时间与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旅游者出游的基础,也是实现人自身和谐的必要条件。

2.人自身内在性情的和谐

旅游在丰富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调节情感与生存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社会审美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积极而特殊的价值,并日益泛化成为当今时代新潮中盛行不衰的生活方式。而要促使人们内在性情的和谐,就需要培养价值观念和文化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能力和趣味,培养一种“乐山乐水”、“移情赏景”的心态,积极主动地美化人的主观世界,使人的内心得到宁静与升华,从内心升发出一种美。而人类美化主观世界最重要的是美化人的动机系统,追求与递进崇高的审美理想,求真、臻善、审美,谋求多元互补和谐,才能达到一种要素至高、结构至善、功能至优的完善动机系统状态,促发旅游主体的审美内省和高层次的审美追求,实现人类最高的心境和谐。

[1]银元.旅游业——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N].中国旅游报,2005-04-15(7).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9.

[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研究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7.

[4]刘谋.论中西和谐说[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4):65-69.

C91

A

1673-0046(2010)10-0045-02

猜你喜欢

旅游者美学旅游
盘中的意式美学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妆”饰美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