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0-08-15沈新华钱宇伟汤潜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工学校园文化理念

沈新华,钱宇伟,汤潜之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沈新华,钱宇伟,汤潜之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情境下,如何在校园文化中渗透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校企文化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构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有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高职;工学结合;校园文化

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短高职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差距的重要举措。工学结合的本质在于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其实施给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适应这种变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实现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多元融合,彰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充分发挥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特有的作用。

一、工学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意义

1.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纷纷探索实践的领域,文化的交融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除了技术技能培养层面以外,更有文化认同的层面,否则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成效。通过文化层面的交融,校企双方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容易形成共鸣,使开展更深层次校企合作成为可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崭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大扩招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他们兴趣爱好广泛。校园文化更多地着眼于第二课堂,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这对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熏陶、完善高尚人格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职业意识、促进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文化本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校园文化同样如此。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吸收所属行业、企业普遍价值观,实现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进一步丰富发展校园文化,有利于树立有特质的高职教育品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二、工学结合校园文化建设重点

1.团队协作理念。团队精神是一种合作精神,依靠的是群体的合力,企业招聘中往往把团队意识作为考察员工的一个方面。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的良好运作和发展,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在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发挥协同效应,就能带来“1+1>2”的绩效,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在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企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需要员工相互协助和配合,对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显得特别重要。

2.客户中心理念。客户中心理念其实就是服务至上的理念,任何一个经过长期发展的经济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这样一个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的转变。这样的理念不仅仅落实在企业管理层面,更必须落实在每一个员工身上,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呼声和需求、对不断变化的客户期望迅速作出反映的能力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当前,高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自我为中心,服务他人的客户中心意识确立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创新理念。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是实现经营活动和企业成功的主要驱动力。同样,对员工个人而言,一个人创新的能力高低决定了其职业发展的高度。创新实际上表现为持续的改进,在这个一切都在“变”的时代,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审视一切,实践创新,超越自己。创新意识培育有利于消除应试教育影响,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

4.学习型组织理念。学习型组织理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学者和企业家合作研究提出来的一种管理理念。纵观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有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显著特征。对员工个体而言,终身学习理念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知识衰减曲线显示,大学知识衰减期为10年,特定职业知识衰减期5年,而技术知识衰减期只有3年。高职毕业生不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5.严格遵纪理念。高职阶段基本上是青年学生接受学校纪律教育的最后一站,毋庸讳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纪律规范意识不强、学习习惯不好。任何企业都有其规范的准则,不同行业企业有其特定的操作规程要求,在真实的生产环境里,纪律规范有时还可以避免一些生产事故,企业对员工都有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的要求。每一个学生只有把纪律与成才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地进行纪律修养,才能早日到达成才的彼岸。

6.感恩理念。感恩理念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企业必须以感恩的社会心理协调处理社会、客户、合作伙伴、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感恩时代的风气,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会感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感恩理念,越来越多的人树立奉献精神,产生新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与时代同步,不断提升,成为企业发展新的推动力。

三、工学结合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园文化发展应建立在全面和谐的发展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融入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构建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营造良好的高职教育“生态环境”。

1.营造工学结合的高职育人环境。结合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和毕业生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加大硬件设施投入,配备行业发展主流设施设备,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真实或者仿真的职业教育环境。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始终应该摆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职场环境。

2.校园环境营造中融入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营造中,要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如可以在专业教室、实训室等场所张贴一些企业化的宣传标语,并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制订管理制度,着力渲染、营造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感受、体验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为实现毕业生上岗零距离,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3.在课程教学中注入企业文化。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多元融合,一方面,可以在各类课程教学中渗透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开设相关文化课程,在专业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时充分考虑到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比如在经贸专业课程中加入“商务文化”的内容,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加入“IT文化教程”内容。通过专业老师、第一课堂的影响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4.在实训实习中体验企业文化。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场所,实训实习是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依托行业,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选择一批与专业对接、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优势等来满足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同时,使学生通过深入企业的实践,贴近生产一线,真正学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培养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四、需要把握的关键

1.把握校园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共生体”。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等要素,结合行业背景,整合教育资源,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三者有机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系统考虑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层面的影响,打造“工学结合”校园文化的“共生体”,走入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满眼是金融行业元素,这是外显的文化特征,研究其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金融行业员工准则,达到了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共生共荣。

2.确定校园文化融合的目标。高职教育是一种面向职业的特有教育类型,其基本特色是技术教育和就业教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应着重体现在技术技能层面上,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融入相应行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内容,激发职业意识,磨练职业意志,培养职业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3.突出实践特色。要使学生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必须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强调去“做”,让学生在行动中真切地感受职业氛围。注重与企业管理接轨,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模拟企业管理环境,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4.强调文化渗透。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不是简单的“校园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而是要通过相互渗透把三种文化的内容整合起来。在渗透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找准结合点。文化本身就具有内隐的特点,只有找准结合点才能避免生硬嫁接,实现文化的自然融合。如,将学风建设活动与员工意识培养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学生基础文明建设,着力于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和合格员工,因为没有哪个企业希望员工随意旷工、迟到,而这样的现象在学校屡见不鲜。二是要进行全方位渗透。只有将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行全方位渗透,才能有效地引导、保护和强化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1]刘明新,蔡敏燕.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9,(4).

[2]魏海燕,卜永丽,段祥宇.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31).

[3]潘荣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1).

[4]刘鑫.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综述[J].六安师专学报(综合版),1997,(2).

[5]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G718.5

A

1673-0046(2010)10-0034-02

猜你喜欢

工学校园文化理念
盐工学人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工学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