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话剧表演中“态度”在人物情感积累中的作用

2010-08-15宁玉琴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视像话剧表演人物形象

宁玉琴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3)

浅谈话剧表演中“态度”在人物情感积累中的作用

宁玉琴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3)

在学院派表演教学中,话剧表演的人物创作,是表演教学第三学年同步的实践环节,要求还原著作的真实性,在表演的人物形象中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话剧界引入了斯氏体系并将它作为培养演员的主要途径,在表演过程中将人物性格的个体差异表现出来。通过学生在课堂中对表演发生过程中的态度、行为,不仅能表现出角色的修养、思想、气质,还能表现出人的性格、情感等方面的特质。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好态度,去融入情感积累之中,完成塑造人物的整个过程。

话剧表演;人物形象;态度;塑造人物

一、戏剧表演中的态度与情感积累作用

话剧表演是一种戏剧化的表演,是运用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等元素组成的艺术表演形式。在话剧表演中,往往着重于人物的行动,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表演中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一般都属于“平面”,而不是“立体”。“人”作为一切活动的主体,演员在进行人物创作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明确的了解。他(她)在剧中的社会生存状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性格?年龄相貌的相关信息?只有深入地分析,才会产生相对准确的人物态度。其次,演员在刻画人物言行的思想过程中,需要在内心视像中反映出一系列不间断的事物,在心里还原出人物的特征,想象出他的喜怒哀乐与肢体动作,树立准确的态度,才能融入到规定的情境中。演员融入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树立正确的态度与情感,才能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寄托演员个人的情感色彩,魅力无穷。

二、准确体现态度是演活人物的根本所在

演员创造角色,角色为演员的情感表达建立规范,这是表演艺术的规律。演员是角色的化身,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感情爱好,而演员需要针对不同的角色找准正确的态度去塑造人物。演员都必须做到使自己的性格与思想感情与角色一致,才达到塑造角色的目的,才算完成了演员的艺术创造任务。

情感是表演中刻画人物的重要途径,而人物性格是态度的外现,态度是人物性格存在发展的内在依据。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表现人物情感的前提,需要让学生把握好对待所要表现的人物的态度,在表演前酝酿好所需要奠定的情感。

三、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建立“内心视像”的实践与思考

著名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的苟慧生先生曾经说过:“演戏要‘真’,假戏真做,想要把角色演好、演像,必须要体验真实的生活,把情感融入到角色中去。”缺乏情感,会让学生塑造的形象失去生命力,因此需要指导学生建立起“内心视像”,找准正确的态度与情感。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求角色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学习戏剧片段开始,从小说、影视文学及戏曲折子戏、话剧剧本中选择对教学有意义的片断进行排演,让学生能够体验角色个性化的特点。笔者首先要学生学会塑造整个剧作的一个局部、一个片断,以及整个人物形象的某些重要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对每个角色有着独特的理解,激发其表演欲望。在多个人物形象性格塑造之后,教会学生掌握“性格化”,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一整套方法与技巧,为今后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打好扎实的基础。

其次,多进行情感的表演练习。在平时的表演练习中,应该让学生自身的感官与内心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在练习内心视像时,可以让学生将台词变成自己的话语给他人讲述,直到对方通过学生的眼睛看到所要表达的内容。内心视像会创造出气氛,气氛会激起相应的情感。在学生表达的时候,要让其注意速度与节奏,促使视觉记忆和视像活跃起来。平时笔者要求学生记录日记,把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瞬间、阶段记录下来,这些具体的“内心视像”会成为教学中创造角色中的重要材料。

第三,促进原典剧作阅读。在排演剧目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解与文化内涵,无法找准正确的态度切入点,其中包括角色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特点、表情、语言等方面。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必须仔细研读原典剧作,揣摩、理解、把握人物性格。“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研究剧目的时候,要求他们主动写出对于剧目的独特见解。这样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不同的见解能够让学生有着不同的体验,树立他们独特的表演特点。

话剧表演是以演员为主体的,表演者的一举一动、每一句每一个肢体动作都是为了人物形象所服务的。然而一切的形象塑造都要靠心理的刻画,而心理刻画最终是由演员的态度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奠定正确的态度,明确态度对于人物形象的导向作用。在平时的表演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身的感官与内心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态度的存在就像一根线,将人物的言行举止串连起来,使学生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着重把握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情感的和谐,才能由内而外地使人物“活”起来。

[1]朱爱莲.由被动到主动——论中国早期话剧移植特征[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王凤霞.重探百年话剧之源——中国话剧不始于春柳社补证[J].艺术百家,2008,(4).

G642

A

1673-0046(2010)12-0143-01

猜你喜欢

视像话剧表演人物形象
从HX视像财务分析看发展路径
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研究
保千里:“科技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