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会计监督
2010-08-15李峰
李 峰
水务局信息管理中心,天津 30007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个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国家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各种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形成了财政、税务、物价、工商、审计、金融等多层次的社会经济监督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事业单位要抓住机遇,看准目标,市场中找出路,在竞争中求发展,必须规范自身的经济行为,因此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的内部约束机制是大势所趋。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这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已被广为认同、接受。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由此我们可知,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由于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企业领导人作为授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贯彻领导的意图。其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完整与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效益;监督收益和利润,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检查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根据各种合法制度,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二、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1.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2.会计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设置会计监督.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3.会计监督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双重职能分离,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
4.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帮助企业实行最优化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项经济活动和运用各项资金,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简而言之,就是帮助企业经营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因此,会计监督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而且其本身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当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这一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会计人员左右为难,不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削弱其监督职能。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有针对性的会计监督法律制度和约束机制还不健全,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2.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缺乏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有的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如“巨人危机”的爆发,曾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中国人民银行派一个工作组到珠海检查,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巨人集团没有向银行贷一分钱!到1996年底,巨人大厦修建所用的1.6亿元资金,都是靠公司自有资金和卖楼花所得收入提供的。这体现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一个通病:缺乏现代资本运营的理念及技术,更重要的是缺乏长远的内部控制观念。如果巨人集团的管理体制建全,财务制度健全,理财循环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就不至于此。
3.会计环境的影响
会计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行使其职能的,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效果必然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会计受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乏力的影响。社会监督体系片面强调自上而下的监督而忽略了平行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致使会计监督层层由领导决定,会计人员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会计法规不具体、执法不严是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一方面,会计机构负责人是由厂长经理聘任、解聘及决定报酬,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实施会计监督运行机制,会计监督便成了纸上谈兵。
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有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能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监督将无从谈起,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完整,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会计法》指出,各单位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法律赋予的应尽的义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这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企业要以法人或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主体,也就是核心,建立有财务负责人和一般会计人员参加的多层次财务会计责任制.一般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负责人负责,保证记录完整,凭证有效,计量合规;财务负责人对领导或经营班子负责,认真审核会计资料,确保帐证,帐帐,帐表相符;企业领导则要为财务部门行使监督职能提供便利和支持,并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保证披露的信息客观,真实,可靠,实行会计信息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若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或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则按职位高低依次追究责任,通过建立会计信息保护体系,促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会计报表能恰当地反映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这也同时要求作为责任主体的单位负责人不仅要懂管理,懂业务,还要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律,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4.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
新的《会计法》对会计工作赋予法律责任,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增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不恰当会计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风险,不仅会计人员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管理当局授意也将被追诉。新《会计法》有力地约束了会计工作,形成会计活动主体与会计相一致的完整责任主体。消除当前主体权利与行为不一致所导致的责任界定不清,相互之间推诿而影响会计监督难以实现的现象。
5.严厉制裁,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
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追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局面。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体公开曝光,营造会计工作法制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发布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6.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样的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然后,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提供机会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同时国家、社会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要,必须要强化会计监督,以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使会计监督成为单位内部自我约束的机制,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节约、高效,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和具体的管理措施,对会计人员实行统一的制度化管理,保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加强会计监督,使会计人员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07.
[2]企业会计法律与准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3.
[3]张振.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J].经济论坛,2001.17.
[4]会计监督实务[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5]最新企业会计法律准则全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