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
2010-08-15伍孟林金利娟
伍孟林 金利娟 郑 斌
(1.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2.中国工商银行铜陵分行,安徽 铜陵 244000)
论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
伍孟林1金利娟1郑 斌2
(1.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2.中国工商银行铜陵分行,安徽 铜陵 244000)
循环经济是适应新的资源供给形势和新经济增长观念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时代特色和前瞻性。文章在透析循环经济内涵与特征基础上,既分析了金融支持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又论证了循环经济发展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阐述了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辨证关系,从而为实现金融与循环经济的“双赢”奠定思想基础。
循环经济;资源;金融创新;金融支持
我国是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不容乐观的发展中大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战略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活动的独特运行规律及其有效支持,对于促进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巨大的影响。与此对应,循环经济发展也能为现代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平台。
一、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金融支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基本特征。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循环经济产业化特征决定了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1.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高投入离不开金融支持
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具有极高的成长性和效益性,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和渗透性,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但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高投入。
循环经济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要求标准高,关键技术更新速度快。一方面循环经济所依赖的关键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将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产业化过程中,离开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循环经济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完整有效的金融支持来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过程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2.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高风险性需要金融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具有风险的经济行为。循环经济应用技术的探索和推广处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任何一项工程的构思、设计和实施都具有风险性,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及自然风险等多种风险。因此,循环经济产业化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在机构改革和产品创新等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风险控制和金融规划,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1]
3.循环经济产品的公共性特征决定了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公共性和外部性使循环经济发展容易受到仿冒、窃取等不法行为的侵害,从而使投资达不到预期的盈利水平。特别是对一些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性技术和共性技术而言,投资者投资成本明显大于直接投资收益,从而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在国家的合理规划和长期投入的基础上,客观上要求不断完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可见,只有构建全面、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金融需求。
(二)循环经济的投融资特征决定其需要金融支持
1.循环经济技术的阶段性特征决定投融资方式的多样性。一般而言,在研发阶段,通常以国家资助的方式投入;在由基础理论向技术转化的环节,其投融资方式是以国家开发资金与企业研发资金或个人投入为主的投资方式;在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环节以及由科技成果创新出新企业的环节中,往往以风险投融资方式为主;而在产业化中后期以及规模化生产经营阶段,常以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证券融资及商业信贷的方式构成投融资一体化,实现完整的循环经济投融资过程。
2.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特征导致其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有着不同的融资需求。在企业层次上,由于企业属于竞争市场中的微观经济主体,生产的效益目标明确,最需要对其技术改造或新型生态技术生产项目辅以资金支持,因此其投融资渠道和方式比较复杂,可以通过银行信贷市场、短期债券市场或资本市场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来融资。在产业园区层次上,由于产业园区的建设既包涵社会效益,也包涵企业效益,因此产业园区及其支柱企业的金融需求更多地体现在一揽子金融工程设计上,更强调将不同投资人与多种金融工具有机结合,共同支持循环经济的产业组合、产业升级和政府发展规划。在城市和区域层次上,由于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只有依赖国家财政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辅以多方参与的项目融资,达到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目的,推动城市和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较快发展。[2]
可见,循环经济投融资的阶段性和多层次性特征导致其对融资方式多样性的需求。
但必须认识到,金融业自身缺乏对循环经济主动支持的动力和积极性。这是因为循环经济在寻求金融支持时,具有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期限长、利率较低等特点,这与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存在一定冲突。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融资在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种类和服务品种上都比较匮乏,尚不能充分有效地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提高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好金融支持。在信贷审核和决策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对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给予相关的优惠。同时,各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投资风险评估时,应把是否符合循环经济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的多少纳入信贷投资风险评估体系综合加以评估。[3]
二、金融发展需要循环经济作平台
循环经济发展和金融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仅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而且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为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金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金融创新需要循环经济作平台
所谓金融创新,其核心是开发出各种有新意的金融产品。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而循环经济的发展则给金融业带来金融创新的绝好机遇。
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可把金融创新、循环经济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着眼于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积极开展“环境金融”、“资源金融”、“生态金融”等金融创新,实现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双赢。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信贷制度创新。国家制定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在发放商业贷款时,必须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体系;二是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企业设计开发绿色环保信贷产品,专门用于支持企业以“3R”为原则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以及企业能源和资源的再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生产转型;三是业绩评价机制创新。从信贷结构、费用结构和利润结构等着手,把支持循环经济的因素列入金融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4]
(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循环经济作平台
现代经济是信息经济,金融的合理配置离不开金融经济信息互动。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的重大示范项目及其相应的资源配置,需要构建政府与银行、企业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平台。首先,须有效整合金融资源,建立由人民银行、银监局、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金融服务体系,承担循环经济金融支持规划,配合金融监管,从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其次,须建立经济综合部门产业指导信息定期发布和项目推荐制度,充分把握循环经济园区的企业经营和投资方向,实施有效的调控。有关金融机构可据此评估行业信贷风险,评估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实现金融的良性发展。
(三)金融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循环经济作平台
循环经济发展可以为金融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具体表现在:
1.循环经济发展为金融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典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从而提升区域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水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带动信贷投入增加和信贷结构调整,进而形成循环经济产业调整、实现新经济增长点,促进新信贷增长点,信贷有效需求增加,最终实现经济结构和信贷结构有效调整的良性循环。
这种循环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规模效益的优势,能为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
2.循环经济发展促进金融业的自身建设
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有利于吸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介入,从而为金融企业拓展业务提供市场机会;二是有利于地方性金融组织发起和组建;三是有利于整合地方金融组织体系,调整金融服务策略,优化金融服务配置,创新金融服务工具,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从而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5]
(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循环经济作平台
循环经济可为推进诚信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平台。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客观上需要金融系统加强与政府及司法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加大惩治失信行为,为金融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有效落实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毫无疑问,各级政府对循环经济建设的统筹,将会对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优化信用环境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又为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6]
总之,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的辨证关系决定着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发展又需要循环经济作载体。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该也必须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循环经济的发展又为金融创新、金融资源配置、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从而实现金融与循环经济的“双赢”。
[1]郭文才,薛绯.论金融支持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8,26(1).
[2]谢清河.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8,(1).
[3]李蕾.央行基层: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好金融支持[N].经济日报,2008,(11).
[4]陈柳钦.循环经济发展需要良性的、面向市场的金融支持[J].西南金融,2008,(7).
[5]柴立平,翟植.柴达木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与创新[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4).
[6]唐加水,陈国存.金融支持与循环经济发展[J].青海金融,2008,(12).
F832
A
1672-0547(2010)05-0027-02
2010-09-13
伍孟林(1964-),男,安徽无为人,铜陵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
金利娟(1963-),女,浙江金华人,铜陵学院金融学系教授;
郑 斌(1963-),男,安徽铜陵人,中国工商银行铜陵分行信贷部经济师。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编号:2009sk283)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