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哲学品质

2010-08-15李书平

关键词:中国工会工会工作工会

李书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 乌鲁木齐 830002)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哲学品质

李书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 乌鲁木齐 830002)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具有丰富的哲学品质。其中所明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体现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着工会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它在解放思想中实现了继承与创新,在工会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中明确了中国工会前进发展的旗帜与方向。

中国特色;中国工会;发展道路;哲学品质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了中国工会的旗帜与方向,规定了工会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从哲学视角认真研读《决议》,会品味出其深刻而丰富的哲学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体现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要求。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各级工会对工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升华和理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国工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工会从劳动关系的幕后走到台前,承担起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工作模式被彻底打破,工会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面对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工会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必须找到适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和要求的工作方针,即从根本上解决好“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工会、特别是全总主要领导必须解放思想,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纵览国际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根据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理念的变化找准自身定位,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架构把握中国工会的未来。近年来,各级工会解放思想,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具有开拓意义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如创造性地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使工会组建率与职工入会率大幅度提升;创造性地提出工会干部要成为“三家”的要求,使各级工会干部的基本素质在新时期得到明显提高;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协调劳动关系,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使工会在劳动关系领域的作为空间不断深化和拓宽;创造性地提出“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使企业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清晰、坚实。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正是各级工会从工会“十大”到工会“十四大”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和实践的结果,尽管其间经历过很多来自政治、经济方面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给工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到新形势下中国工会的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每一字都凝练着中国工会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每句话都凝结着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级工会干部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智慧。应当说:没有各级工会30年不间断的解放思想和大胆探索,就不可能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的最终形成。

当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在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工会对我国工会的渗透和打压从未停止过,在我国工会理论界,也曾出现过一些要求“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接轨”的声音,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一些西方非政府组织派员到中国外向型企业中频繁开展所谓“验收”、“查厂”等活动,我国工会在外向型企业中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空前挑战和压力。面对复杂的国际工会形势,中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在关注,职工在关注,西方工会也在“关注”,中国工会必须作出坚定抉择。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发展和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怎样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如何从广大职工的需求出发做好工会工作、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工会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也要求中国工会必须立足国情,探索出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又符合我国政治社会实际的发展之路。正如《决议》所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地位作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定不移地走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事关工人阶级根本利益,事关中国工会前途命运。”《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内涵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着中华全国总工会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对中国工会历史经验的准确把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体现着工会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只有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才能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基本内涵与发展目标、任务的概括与规定,充分体现着对工会共性个性关系的正确认识和透彻把握。

在维护广大劳动者权益、促进实现体面劳动这一基本目标上,中国工会与国际工会具有共同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也必须保持全球工会的共性,即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在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因此,《决议》明确指出:“坚持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们遵循矛盾普遍性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工会工作经验,建立和完善了工会维权的共同机制,如三方协商机制、集体谈判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等等。实践中,各级工会坚持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坚持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统一,维护职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的统一,把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使中国工会发展步入了新的辉煌时期,充分发挥了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近两年,各级工会更是将促进解决职工最关注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问题作为维权重点,基本上做到了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正是因为中国工会坚持了工会的共性,在履行维护职责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才赢得了国际工会界对中国工会越来越多的理解、认可和信任。

但是,中国特色,又决定了中国工会在性质、地位、职能和组织体制等,与西方工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和显著的不同。从性质上看,中国工会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与高度的政治性的统一;从地位上看,中国工会是国家政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组织的重要社会力量;从职能上看,中国工会要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履行基本职责,做到“两个维护”相统一;从组织体制上看,中国工会坚持工会组织的高度统一。这些特殊性,决定中国工会在明确发展道路时,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工会在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理直气壮地坚持中国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发展道路。

中国工会的特殊,主要在于它的政治属性。中国工会是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团体,它既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又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整个社会架构中,中国工会工作归位于党的群众工作范畴,属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除了承担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外,还要承担党赋予的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要维护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维护工人组织的统一,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之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共谋企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决议》充分体现了全总对中国特色的透彻把握,无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的高度概括,还是对新形势下中国工会的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的明确规定,皆体现着中国工会的鲜明个性。

近年来,各级工会坚持正确把握工会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工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面对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对工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各级工会突出维护职能,努力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增强维权意识、强化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水平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面对西方工会的渗透和打压,我国工会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加大工会组建工作,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促进了社会和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体现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一个民族或国家割裂历史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发展。《决议》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把握现实,实现了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工会理论与实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认真回顾和思考中国工会所走过的历程,可以总结出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工会运动和工会事业前进的思想保障。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是中国工会运动的理论先导和根本指导思想,什么时候试图背离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而盲目实践,工会运动和工会事业就会出现挫折或走向歧途。二是坚持和改善党对工会的领导,是工会事业发展和兴旺的根本保证。党对工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根本原则,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工会组织必须毫不动摇,工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大政方针都应当与共产党保持一致,要围绕党的大局开展工作。三是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工会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中国工会的产生发展始终是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紧密相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会运动始终为共产党夺取政权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会工作则主要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展开,离开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研究工会的发展,工会在中国的存在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只有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部署工会工作,才能使工会真正履行好维护职责。四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历来都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广大职工对工会的本质要求。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要维护职工权益,首先必须将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工会组织建设与维护职能紧密相联,相辅相成。五是坚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是工会发展的重要组织前提和基础。团结才能有夺取胜利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靠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赢得了一次次大罢工的最终胜利;依靠工人阶级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目标。依靠工人阶级的团结,新中国从胜利走向了辉煌;依靠工会的团结统一,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得到了巩固。六是实现工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工会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创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创新更是工会发展的活力之源。根据工作发展的实际,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正确的工会工作方针政策是工会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没有对实践经验的及时总结提炼,就不会有工会工作的总体大发展。

新中国工会发展史,更是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证明:只有牢记历史经验教训,中国工会才能具有发展的前提、可能和沃土,才能找到自己存在与发挥作用的空间,才能行使好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才能发挥出工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既是中国工会的个性所致,又是中国工会的历史经验使然。

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工会的现实和未来。现实是行动的基础,脱离现实的设想只能是无本之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谋划中国工会的目标,必须立足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基本现实。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工会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是资本可“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任意选择投资地,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 ”本国工人的就业权,工会不得不一再向资本让步。发达国家工会为本国工人的利益,甚至设置障碍阻挠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中国各级工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处理好两个维护的关系,要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维护和实现职工权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环境发生了如下深刻变化:企业改革改制带来工会组织率下滑和工会干部兼职化;职工队伍分化导致的利益需求多元化和工会意识下降;企业用工自主权扩大带来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和工会维权难等等。工会存在环境的变化,要求工会必须“适应职工队伍发展壮大、内部结构深刻变化和工作对象更加广泛的新情况,创新组织形式,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这一目标既抓住了工会维权的组织前提,也将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打牢根基。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历史阶段,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中国工会必须承担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发展的重要社会职能。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特别是劳动关系领域中的不和谐因素,潜在地制约着社会和谐。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基本前提,实现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是中国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急迫需要。“要把中国工会建设成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群众组织”、“要把中国工会建设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民团体”,这些就是党和国家对各级工会组织的殷切期望和现实需求。

正是做到了高度重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才使得中国工会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做到了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发展中全面履行工会各项社会职能。

总之,《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在解放思想中实现了继承与创新,在工会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中明确了中国工会前进发展的旗帜与方向,在与时俱进中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为中国工会发展确立了正确方向。

参考书目:

[1]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总工发[2005]30号.

[2]颜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研究(第一卷)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中华全国总工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

[4]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在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议上的讲话”.2008-04-16.

[5]王永玺,张晓明.中国工会的开端、演变与启示[J].工运研究,2008(15).

[6]王永玺等.简明中国工会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

On the Philosophic Qua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ic Road to Development

Shuping L i
(Trade Union Adm inistrators’College of X injiang UygurAutonom ous Region,U rum chi,830002)

The resolution on insist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ic road to developm entprojected by the national general union has a significant quality of philosophy.The content that we must insist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ic road to development,embodies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freedom of mind and the spirit that tell it like it is,embodies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the common character of the trade union and its individuality,embodies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reality.It accomplishes inheriting and innovation in chasing freedom ofmind.It clear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for the Chinese trade unions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the common quality and individualit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national trade union;road to development;quality of philosophy

book=1,ebook=55

D412

A

1008-8636(2010)02-0001-04

责任编辑 陆 路

2010-01-10

李书平(1961-),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科研部主任、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劳动关系、工会理论、劳动法律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工会工会工作工会
数读·工会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三十二)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二十七)
工会
工会工作
从载体到理念:中国工会新媒体应用的实践及发展趋势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