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与突破:景德镇陶瓷设计发展趋势之探索

2010-08-15邹晓松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年9期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设计

邹晓松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 景德镇 333000

继承与突破:景德镇陶瓷设计发展趋势之探索

INHERITANCE AND BREAKTHROUGH——EX 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ERAMIC DESIGN OF JINGDEZHEN

邹晓松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 景德镇 333000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曾经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景德镇陶瓷目前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景德镇的制瓷传统与当今设计创意趋势的角度着手,分析景德镇陶瓷在21世纪的设计发展趋势。

景德镇陶瓷;设计;趋势;创意;自“建镇千年”庆典以及“瓷都”名号易主之后,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发展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部分人认为曾经的御窑厂所在地似乎已不复往昔的辉煌,但另有一部分人亦主张景德镇陶瓷的生产是无法被替代的。这类争执至今未能分出高下,但在多方探讨后,我们不难看出悠久的制瓷历史对于景德镇而言既是荣耀也是日益沉重的负担。在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景德镇如果还是一味地延续曾经辉煌的历史,显然没有任何发展的机会,但突破的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突破的限度如何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辉煌的历史与尴尬的现状

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据史书记载,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即公元25-220年期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时期,景德镇陶瓷已名扬天下。后世《陶说》、《饮流斋说瓷》等书中均对景德镇陶瓷的生产状况有所介绍,所谓“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等。

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景德镇的鼎盛时期应自元代开始。1278年,元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事官方贡品瓷和外销高档瓷的督造事宜,在政府的督促下,景德镇窑工创烧出独具特色的青花和釉里红瓷,奠定了景德镇陶瓷傲然于世的基础。

有明一代,景德镇真正成了天下窑器所聚之地。除了在继承前代技术并发扬光大的种类烧造方面外,景德镇还广采博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拘一格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造型和装饰,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玲珑瓷、薄胎瓷、斗彩、娇黄、锥花甜白、鲜红、祭蓝等新产品不仅造就了明代景德镇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而且光照千秋,辉映千古。至清前期,景德镇制瓷业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在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咋装饰题材、装饰风格方面,都达到了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极度繁荣境界,制瓷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时的景德镇“延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万,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唐英《陶人心语》)。

从乾隆中期开始,景德镇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至晚清则日趋衰落。道光以后直至公元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景德镇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故乾隆一朝,为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在原有民间小作坊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包括人民瓷厂、建国瓷厂、艺术瓷厂、为民瓷厂和宇宙瓷厂在内的“十大瓷厂”。但自90年代开始,各大瓷厂均因改制等各种原因而纷纷倒闭。至今,景德镇的陶瓷厂家普遍呈现小型家庭式作坊与中大型企业生产的格局,在产品种类上虽有一定的创新,但明显不足,尤其是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景德镇普及起来的中低档陶瓷“展销会”给人们带来了景德镇陶瓷粗制滥造的印象,严重制约了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发展步伐。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可喜之处,近5年来,自政府至企业主亦已开始逐步重视改良和进化景德镇陶瓷的对外形象,但这一改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如何改头换面,重振雄风已成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必须直视的重大课题。

二、多元化发展的整体设计趋势

“设计”即为“设想”与“计划”的总和,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展以来,“设计”在工业生产中已占据有越来越重的份额,一些老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早已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从政府的角度来提高设计的比重,与封建社会时期的低生产力不同,现今生产力、资源已不再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条件,要想获取更多的市场地位,就必须发展设计的力量,美国人已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因此,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后,以专业设计师为主的人群开创了一种新的生活和消费格局,其中的代表人物如美国设计师提革、德雷夫斯、罗维等均提出了设计价值的全新理念,而波普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无名性设计等也在世界范围内提出了设计多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时至今日,在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设计的价值已无需置疑,同时,由于社会发展日渐多样化,陶瓷设计的发展趋势也势必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如欧洲一些老牌陶瓷公司目前均已将陶瓷设计的重心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个部分,其中之代表如荷兰皇家蒂士拉马肯陶瓷公司曾以生产传统陶瓷而闻名,但是,目前该公司也开始进行现代化陶瓷产品的设计生产,比如聘请包括罗得里克·沃斯(Roderick-Vos)和约伯·斯米茨(J ob Smeets)、海拉·杨格瑞斯(Hella J ongerius)和马赛尔·万德斯(Marcel Wanders)在内的国际级设计师为公司设计独具新意的高端陶瓷产品,使得古老的陶瓷艺术散发出时尚的品味。目前,皇家蒂士拉马肯陶瓷公司最主要的产品类型有:(1)、传统陶瓷器皿(2)、迪克·范·霍夫的办公用品系列(3)、海拉·杨格瑞斯的陶瓷器皿设计(4)、亚历山大·范·斯罗华的项链设计(5)、罗得里克·沃斯的陶瓷器皿设计。这五类设计风格使得皇家蒂士拉马肯公司成为当今欧洲颇负盛名的陶瓷设计领头人。除此以外,欧洲的荷兰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公司、丹麦皇家哥本哈陶瓷公司、芬兰阿拉比亚公司、瑞典皇家罗斯兰陶瓷公司以及上海SPIN陶瓷公司都已开始将设计的目光转向以传统为基础、多元创新为手段的方向上,力争以多变的设计来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

三、创意产业:再造辉煌的契机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凯夫斯在其《创意产业》一文中,为创意产业归纳了七个特点:1、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2、创意产业的创意者十分关注自己的产品;3、创意产品不是单一要素的产品,其完成需要多种技能;4、创意产品特别关注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5、创意产品注重纵向区分的技巧;6、时间因素对于一个创意产品的传播销售具有重大意义;7、创意产品的存续具有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可以说,新术语、新行业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对旧术语旧行业的反思与批评,因此,“创意产业”这一新术语的产生亦有其自身的背景和语境。创意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通过越界,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对于景德镇而言,将传统陶瓷生产演变为创意产业已是势在必行。2009年瓷博会期间,景德镇在雕塑瓷厂举行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揭牌仪式。萨尼威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军认为,景德镇应该成为世界顶尖陶瓷专家云集的场所,而且完全有实力成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戛纳”。根据预想,到2015年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届时,这里将是世界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等创意、策划、品牌、工艺、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并成为国际陶瓷产业最有影响力的风向标。但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建立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创意产业,毕竟,景德镇无论在地理交通、消费市场还是产业类型上都没有占据很大的优势。在景德镇发展创意产业就必须要具有本地特色,具体说来可分为如下几点:

1、多行业、多领域配合发展。

由于“创意产业”首先要求“越界”发展,因此将之对照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来看尤显不足。目前,景德镇的陶瓷设计大部分还是为了瓷器而瓷器的,也就是说现今景德镇的陶瓷设计者还局限在以单一的瓷质来完成陶瓷设计的整体规划,殊不知欧洲国家的产品设计师们早已开始探索陶瓷与其他材质合作的可能性,比如金枪鱼公司已设计生产出木质与瓷质的结合,施华洛世奇公司已开始探索人造水晶和瓷质结合的可能性,此外,不锈钢、玻璃、塑料等也均已成为设计师手中与陶瓷结合的完美材质,但是,在今天的景德镇陶瓷作坊满地皆是,可想要找到一家木制品或金属制品的配套生产厂家缺是难上加难,这也直接导致一些今年落户于景德镇的创意型企业必须去外省市寻找其他材质的合作者,如果我们以创造性产业的视角来看待景德镇当今的陶瓷产业设计趋势则不难发现,在景德镇地域内首先应当更多地设立和推广其他材质的加工和研发厂家,以此将单纯的瓷质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去,使陶瓷成为人们生活中更多变、更奇妙的表现材质。

2、精品化、合作化、品牌化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花建曾说过:“创意产业的概念,本身就是老工业城市为克服落后制造业能耗大、污染大、附加值低而提出的”。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当今世界可以说已步入“城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一座城市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历史情势下,如何铸造城市自身的优势与活力,也就成为城市能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由英国和美国各大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城市的发展在于经济发达,而当今社会形势下,设计是引导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深圳商报》评论说:设计水平说到底是一种文化能力。一个城市设计发达与否与它背后潜藏着的文化能量和能力紧密相关。凡是设计发达的地方,往往是世人公认的中心城市。所谓中心城市是指同时具有经济和文化辐射能力的城市,比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样的城市被公认为世界级的中心城市,不仅是因为它具有经济上巨大的辐射能量,更重要的是其文化的辐射能力。这一点对于景德镇而言是具有相当优势的,经过千年发展后景德镇所具有的文化积淀无疑是独特且深厚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实际上就是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下再次发掘出景德镇的文化内涵,重现“瓷都”曾经的文化辉煌。

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目前景德镇陶瓷设计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多数生产厂家只为眼前利益,粗制滥造,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曾经的皇家贡品陶瓷生产基地就在90年代一次次的所谓“景德镇陶瓷精品展销”中轰然倒塌,粗劣的瓷质、雷同而粗糙的画面、一降再降的价格使得景德镇陶瓷逐渐成为低档产品的代言词。要向再次树立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地位就必须依靠良好的设计理念和道德准则。就目前的设计生产状况而言,我们可以尝试以精品化、合作化的方式进行发展,即大企业发展精品设计,小企业负责配合生产,从根本上截断低档瓷器的生产销售,亦可由行业协会或政府出面控制生产品类,按照企业生产规模将高中低档瓷器分类生产,但在生产比例上严格调控,做到多出精品优品。以此重塑景德镇的城市形象,建立起景德镇新的品牌地位。

3、传承与创新结合发展。

千年瓷都使得景德镇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优良传统,但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新局面,经过千年开采,景德镇的瓷土已经枯竭,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景德镇名列其中。因此,发展设计已成为刻不容缓之势。瓷土资源枯竭后景德镇虽然不宜再发展消耗大量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传统陶瓷产业,但这丝毫不影响发展高附加值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不过,在发展创意产业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在创新理念的同时还需使当地继承传统。正如国内知名设计师石川在《优质生活与原创设计》一文中所说:“传统再出发除了对传统经典的文化符号进行简单的移植运用外,对于传统的传承其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层面尝试和表达方式。既可以像半木的产品一样,注重精神层面的挖掘,他们的产品总是无所不在地散发着禅意;也可以像王杨那样对黄铜的这种材质情有独钟,让新的产品充满中国的味道;还可以像Nature Bamboo两位年轻的设计师那样,对传统竹丝工艺的运用拓展上孜孜不倦,使这项技艺得以免除被淘汰的厄运而得以新生”。对于景德镇而言,丰厚的历史积累是新设计中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以多变灵活的思维形式表现出传统元素的新生命将是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4、更新现有人才使用模式。

景德镇传统的师徒传承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技术延续,但是对于世界化、市场化的陶瓷设计创意而言远远不够,景德镇现有的陶瓷生产厂家对设计人员的重视普遍不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也普遍不足,抄袭、模仿遍地可见,这对于以创新为生命线的现代设计产业而言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虽然景德镇现有国内唯一一所陶瓷专业高等院校,但对于其中人才的利用率明显不足,好的新锐设计无法走出校门面向市场,终归只能作为纸上谈兵。事实上,德国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实现了乌尔姆造型学院与布劳恩公司(现德国博朗公司)的设计合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回报,对于景德镇的陶瓷厂家而言,适当的校企合作也不失为企业发展的好方法。合理地使用好已有人才亦应是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

结语

千年瓷都如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准目标,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全球化合作,提高自身的品牌地位,真正将创意产业的精髓体现在景德镇陶瓷设计中,在21世纪,只有设计创意才能重现景德镇的千年辉煌。

猜你喜欢

景德镇陶瓷设计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