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学科馆员学科室工作机制刍议

2010-08-15荣宪民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上海20162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9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图书资料馆员

●荣宪民(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图书馆,上海 201620)

1 学科馆员学科室机制的实施原因

当代“知识爆炸”态势明显,知识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增强。而据有关资料计算,人类的科技知识到20世纪中叶大致每10年增加1倍,现在是每3至5年增加1倍。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1]在图书资料信息的收集、组织、整理、控制能力受到挑战背景下,高校馆具有通过学科馆员学科室机制的集成管理,解决图书资料信息堆积、信息需求、信息选择、信息使用矛盾,为学校学科发展做好基础图书资料工作的必要性。

另外,学校学科竞争力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职能的准确定位。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在高校馆所在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战略中,高校馆学科建设和学科服务具备一定水平是所在学校教学科研水平整体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发展的实质,是学校性质的教学科研人员的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科研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协调发展、及其包括高校馆在内的为学科教学科研能力、水平、成果发展的保障条件的整体提高。高校馆的文献信息中心、教学辅助部门和学术服务机构定位决定了高校馆应当顺应所在学校的这个客观需求。学校学科教学科研人员与学校高校馆学科馆员在学科教学科研和学科文献服务上的分工协作能够使学校在学科建设的学科教学科研、学科服务上形成系统。学科馆员学科室机制中的学科室,狭义地说,是相对独立的学科资料室,广义地说,还包括高校馆藏书库分门别类的具体学科藏书区域。分门别类的资料室与藏书区域经过整合构成了分门别类的具体的学科室。从高校馆行政工作部门来看,学科室隶属于高校馆两级管理部门学科服务部。从贴近读者的理念来看,与传统的流通部都属于高校馆一线大流通部门。流通部侧重高校馆对读者借书阅览的常规服务,学科服务部侧重高校馆对读者的学科服务,是高校馆所在学校学科发展背景下的特色服务。通过建立学科馆员学科室机制,具有在实际工作层面上通过二线学科建设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学校图书馆为学校一线学科教学科研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学校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质量的效果。

从高校馆内部馆员的工作关系来说,建立学科馆员学科室机制,有利于学科室馆员积累学科专业知识,为从事学科学术服务做好知识准备。有利于学科室学科馆员、学科资料管理馆员熟悉学科文献,为从事学科学术服务做好资料准备。有利于反映不同学科室及其馆员之间的服务成效,为提高高校馆工作成效、提高学科学术服务水平做好队伍管理准备。通过学科馆员对高校馆采编部外采学科图书、流通部学科馆藏建设的把关作用,改善和提高馆藏图书结构,吸引学科教学科研人员寻访馆藏学科图书,提高教学科研人员对馆藏图书的使用率,取得为学科教学科研服务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归根结底,学科馆员岗位工作对内有利于提高馆员素质、图书资料建设和管理水平,对外有利于高校馆与学科学术服务对象进行业务交流,满足他们对高校馆的学科学术服务要求,提高高校馆学科服务水平,从而增强学校的学科竞争力。

2 学科馆员的定位、工作原则和岗位职责

2.1 学科馆员的工作性质

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第30条规定:“高等学校鼓励图书馆……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规程”提出了学科馆员的定位问题,那就是:学科馆员是学科的专业馆员。但是从学科馆员与学科教学科研工作者的关系来说,这里只明确了学科馆员与其他教学科研工作者工作性质的共性问题,其相同点是从事学科专业工作,而没有直接阐明学科馆员与他们的个性问题。从工作性质上看,应当说,学科馆员与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的不同点是从做好学科文献信息链系统建设工作出发,做好学科资料学术服务工作。学科教学科研工作者也研究使用学科文献,但他们之间使用的目的是不同的。学科馆员研究、使用文献的目的和职责是围绕学科、专业、课程,用图书馆、计算机、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将他人已有的学科成果建成有序的文献信息系统,用以为教学、科研一线提供服务。更快、更新、更全地做好为教学科研人员的学科资料学术服务,这是学科馆员的基本工作和科研方向。围绕这个基本工作和基本方向,做好为学科教学科研一线的服务工作,这应当是学科馆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因此,将学科馆员的发展定位表述为“学科服务馆员”较为确切,以区别于学科教学、科研工作者占有学科文献用于学科教学、科研的不同性质和作用。这样,也解决了学科教学科研一线和学科资料学术服务二线的关系问题,对两者的互相支持和各自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2.2 学科馆员的工作原则

在学科馆员学科室工作机制下,学科馆员的工作原则,从外部要求来说,要求学科馆员学科室建立与对口学术服务院系的双向业务交流机制;从内部要求来说,要求学科馆员学科室建立与高校馆采编部、流通部的业务交流机制、建立起学科室工作机制。学科室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求学科馆员领衔的学科室馆员从大处着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从实际出发,按照为学校教学、科研一线核心部门学术服务原则,对准学科目标循序渐进、长期积累原则,学科馆员负责、馆员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原则,基础积累、特色发展原则开展工作。

2.3 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

2.3.1 第一阶段的岗位职责

了解学校学科级别、教学、科研工作对学科图书资料的需要是高校图书馆做好学科馆藏工作、学科服务工作的主要依据;熟悉本馆馆藏学科资源现状,根据学校性质和学科发展需要,学科馆员要对馆藏宏观学科资源现状、学科资源保障作出分析和评估,就是对资源保障率、资源覆盖率、资源增长率作出分析和评估,是学科馆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在准确了解学校学科发展对图书资料需求、熟悉本馆馆藏学科资源现状情况下,提出本图书馆学科纸质、数字资源馆藏现状、网络资源利用现状和学科资源建设计划和细则。

2.3.2 第二阶段的岗位职责

指导和参与本馆馆藏学科资源建设,侧重点是从馆藏建设的宏观方面提出建议,实现图书馆构建既动态发展、又具有特色的学科馆藏。动态熟悉本馆纸质、数字及网络信息资源资源,成为学科文献行家和专家,是学科馆员胜任学科服务的基本功。提供学科资料服务。本阶段提供学科服务应当具有为院系学科发展提供学科服务的功能要求,逐渐达到与馆藏学科资料建设水平相适应的质量水平要求。

2.3.3 第三阶段的岗位职责

孩子们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课中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指导和参与本馆馆藏学科资源建设。对学科馆藏建设的微观上提出补缺、补全。在动态熟悉本馆及网络学科资源过程中,做好学科服务工作的学科服务网络和平台。提供学科资料服务与学科知识服务。学科知识服务是学科服务的发展阶段,是学科馆员在学科信息资料服务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积累,对现有知识具有新发现、形成新观点、新方法的学科服务,是学科服务的高级阶段。

2.4 三阶段的主要工作

在学科馆员岗位职责发展的三阶段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学科馆员岗位职责发展三阶段的主要共同点是,三阶段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学科资源建设和服务进行工作。其主要不同点是是三阶段岗位职责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随着学科的发展、高校馆学科资料建设、学科学术服务水平的发展,对学科馆员学科服务的梯度发展要求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根据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学科馆员应当做好的主要具体工作,在第一阶段,要深入有关院系,熟悉教学科研人员对图书资料的需缺要求,要深入图书馆流通部,熟悉馆藏实际,深入图书馆采编部,熟悉图书期刊采访流通规律,为图书资料建设做好准备。在第二阶段,要在了解学校、高校馆图书资料需求情况下,着重做好学科图书资料、学科期刊资料的纸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导和参与高校馆有关部门构建完整的学科图书资料体系,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相应的学科文献资料服务。在第三阶段,重点做好相应的学科图书资料、学科知识服务。

3 学科馆员工作的实施保障

3.1 组织领导保障

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工作,是与所在学校科研、教学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这种内在联系,是学科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否实现这种客观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积极促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学校成立由主管学校教学科研部门和图书馆的主管校长领头学科科研教学服务的学科工作组(下同),统一理念、统一规划、统一协商、统一制定学校学科科研教学及其学科服务工作、由学校学科科研、教学单位主管副院长(副处长)和高校馆学科服务部主管副馆长负责学科科研、教学、服务的协调工作,使学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在学校领导重视、学校学科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进行工作,使学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在学校学科科研、教学内在需要的背景下健康发展。

3.2 业务制度保障

3.2.1 准入制度

学科馆员准入制度,是学科馆员队伍素质的保证,是学科馆员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学科馆员的准入条件由三方面组成,在知识结构上,达到所在学校性质学科本科水平,熟悉新世纪图书馆核心课程,具备学科建设和学科服务需要的基础知识技能;热爱学科馆员工作。

3.2.2 学科室业务梯度指标

建立学科室业务建设与服务梯度指标下,是促进学科室建设发展的保障。一级指标是学科室建设的第一阶段,在建设任务上,是构建学科室纸质、网络、数字图书资料的基本框架。在建设依据上,高校馆采编部、学科室通过搜集根据学校性质、学校各个教学科研部门等途径向高校馆推荐的各学科基本图书资料动态一览表、书目,及时收藏一流学科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单位的学科资料。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料一级指标是馆藏达到符合所在学校教学科研要求的基本指标。

二级指标是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对学科室纸质、数字、网络图书资料建设、服务的实施指标。二级指标特征一是补缺,是对核心出版社、核心作者为主的图书资料进行跟踪收藏、特色收藏。通过收集各年代、国别、地区代表性流派、著者、出版社、版本等反映学校性质的纸质、数字学术图书资料,建立完备的学科学术图书资料库。通过建立学科网站、课程网站、专题网站,通过全文查找、内容对比检索方法计算、检索、提取知识点[2]等途径和方法,通过学科室贴近读者的学科文献服务,不断提高对读者学科图书资料需求的保障率。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料二级指标是馆藏和服务达到符合所在学校教学科研发展要求的动态指标。

三级指标是在一、二级指标基础上对纸质、网络、数字图书资料建设与服务的提高指标。在建设方式上,按照学校核心学科、专业、课题的规划、大纲、目次、体系,学科室进行学科前沿资料系统积累和整序、学科馆员对学校核心学科的各级知识信息主题和知识内容的新元素、新进展、新成果进行系统跟踪积累和整序、对学科前沿文献实现跨文献、文献、文献知识单元、文献知识元素的制作,系统地进行学科文献新成果的基础建设和服务。在建设的层次上,不断提高学校主干学科图书资料基础建设水平,逐渐提高为学校一线教学科研学科个性前沿文献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逐渐适应学校教学科研整体发展对图书馆学科文献服务能力的水平要求。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料三级指标是馆藏和服务达到符合所在学校教学科研战略要求的保证指标。

3.2.3 学科馆员与有关方面的互动模式

(1)与所在学校学科业务单位学科发展互动模式。学科工作组统一规划协调学科科研、教学、服务工作计划之后,由学校学科业务部门和学校图书馆从学校学科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好学校学科业务部门教学科研工作和学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规划的落实工作。建立学科馆员与学校对口学科业务部门和教学科研人员内在联系的工作机制,实施和落实学校学科工作组的学科合作规划。从学科教学科研人员方面来说,要主动向学科馆员提出教学科研信息需求,使学科馆员了解相应信息,做好学科合作的沟通工作。从学科馆员方面来说,要参加相应的对口学科、教研室、有关教学科研人员的主要业务活动,从中了解教学科研信息,掌握对口教学科研人员对有关学科信息资料的需求,使学科馆员的学科信息资料建设和学科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与高校图书馆采编部互动模式。学科馆员指导学科信息资料建设,要将教学、科研人员对学科信息资料的需要信息及时通知图书馆采访部,采访部也要将有关采访信息及时充实馆藏,并及时通知有关学科馆员。

(3)与学科信息资料基础建设工作与学科信息资料查新工作互动模式。指导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料建设工作是学科馆员的一项常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从传统的信息资料建设向学科信息资料建设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学科馆员熟悉学科信息资料的必要工作。学科资料基础建设工作与学科信息查新工作是辨证发展的过程,随着学科查新工作的发展,老的“新资料”成为学科基础资料,新的“新资料”成为学科馆员的新追求,成为学科馆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新工作,成为推动高校馆所在学校学科科研教学服务紧密型联系的新抓手。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3.3 馆员管理保障

3.3.1 学科室模式馆员管理指标

一是学科室馆员政治素质管理。根据“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读者服务宗旨,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学科室馆员岗位工作日常思想行为规范,进行馆风、馆纪管理、馆员对读者“热情、专业、高效”的职业服务规范管理。二是学科室馆员业务素质管理。其一、学科室岗位的专业化分工。确定学科室各类馆员的业务发展方向、业务工作岗位、业务工作内容,为各类馆员专业工作方向、专业知识技能、专业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创造条件。其二、学科室职能的分岗位标准。制定学科室学科馆员、资料管理馆员具体岗位的知识、技能水平标准,工作质量标准,为学科室及其学科室之间馆员管理和工作管理提供依据。其三、学科室馆员的分岗位管理。按照学科室职能的专业化分工、分岗位标准,学科馆员负责对对口的学科室进行管理,高校馆学科服务部对学科室及其学科馆员、资料管理馆员进行分岗位管理。三是学科室馆员工作绩效管理。在图书资料建设方面,要求学科馆员领衔的学科室做到业务工作符合学科室性质与目标,学科基础文献和前沿文献数量多、质量好、有特色。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要求管理馆员对采编部新到图书及时登记、上架、对读者使用以后的图书文献及时上架。学科馆员学科专题资料分类明细、使用方便。图书资料服务数量统计、文献流通记载规范、学科服务质量达标。在图书资料服务方面,要求做到学科馆员领衔的学科室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积极性、主动性强、积极了解、努力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提供服务方法新、效果好。这项工作的成败,学科室具有重要使命。要通过高校馆学科服务部、流通部两级科学管理促进学科室机制的建立、运行与完善,而作为领衔学科室学科文献建设、管理、服务的学科馆员更是义不容辞。

3.3.2 学科室馆员激励模式

工作目标激励,根据学校学科工作组对图书馆的要求、高校馆的发展路径,明确高校馆学科室发展前景、发展过程的要求,激发馆员岗位工作内动力;工作内容激励,政治、业务要素的激励、通过体现学科室管理质量指标的资源保障、利用率、馆员主观努力度、读者满意度的设计、制作和落实,通过对学科室岗位工作额度、工作定额、工作质量设计、制作和管理,指导、检查高校馆学科室馆员工作,是一种以工作实绩为基础和特征的激励约束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评价激励是通过以学科馆员工作实绩评价激发馆员工作内动力来投入工作的激励管理。绩效评价激励的标准,首先是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对象的评价,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其次才是图书馆内部的政治和业务评价。通过柔性的榜样激励、刚性的绩效评价激励,通过工作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岗位聘任、岗位职级、岗位职责、岗位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作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体现学科室馆员干好干差不一样、经济政治待遇不一样、发展前途不一样,对被激励馆员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追求和事业追求具有重要作用。

[1]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99.

[2]石凤.图书馆知识管理应该引向知识点信息管理[J].图书馆杂志,2006(5):14-17.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图书资料馆员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途径和实践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