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继往开新的学术史
2010-08-15韩珏
韩 珏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深圳 518055)
(一)
近几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在建立完善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为民众提供方便均等的图书馆服务的旗帜下,东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创造出“图书馆之城”、“联合图书馆”、“图书馆集群”等各种模式,中西部地区由于志愿者的理念宣讲,公共图书馆逐渐接受了图书馆公平、开放、无偿服务等新理念,其发展蕴育着新的动力。这几年,公共图书馆出现的这些新的面貌,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曾做过研究和总结。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即从近几年公共图书馆在新一代图书馆学家的宣传和推动下的发展,与90年前的新图书馆运动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和比较,即多从历史比较来着眼,力图说明,今天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值得重视的是,短短几年的图书馆学术史,中间穿插了两次历史纪念活动。在我国图书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如此重视对历史的借鉴。
2004年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新理念启蒙的重要年份。这一年的“苏州年会”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次会议以纪念中国图书馆百年之机,开始审视我国公共图书馆百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寻找一种精神,一种图书馆精神,范并思先生将这种精神称为公共图书馆精神,这种公共图书馆精神主张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是平等的、免费的和开放的。范先生在2004年和2005年连续发表文章阐述这种精神:《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1〕、《建设一个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纪念中国近代图书馆百年》〔2〕、《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缺失》〔3〕、《公共图书馆精神如是说》〔4〕。范并思是这次新启蒙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公平和信息保障的一种制度,这一思想对新世纪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如果说范并思的理念代表了理论领域的图书馆学家的声音,那么2004年末和2005年初则出现了实践图书馆学家的呼应——2004年12月,在湖南图书馆和湖北图书馆庆祝建馆百年大会上,张勇副馆长代表湖南图书馆与深圳南山图书馆、湖南大学信息研究所共同倡议发起一个“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旨在弘扬图书馆精神,消弭“数字鸿沟”,建立一种全社会信息公平和保障的制度,使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5〕。实践领域的图书馆学家的另一呼应,是2005年暑期聚集在武汉大学的50余所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拟定和发表的《武汉宣言》,武汉宣言认同关于信息公平获取的理念,认为“消弭信息鸿沟、实现信息公平,是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进行的制度安排。”〔6〕
跨境电商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只有在实际中运用的语言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跨境电商英语写作要领以进行书面沟通与交际。建设跨境电商英语案例库是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语言大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跨境电商语言素材。我们利用寒暑假到浙江、广东、河北的跨境电商企业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跨境电商企业中真实的跨境电商业务邮件,在选择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英语案例方面,遵循了以下原则:
以上是2004年至2005年图书馆界发生的重要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当时有许多社会因素,最重要的是当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提上日程,公平社会理论在理论界和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情。读者权益与图书馆服务的矛盾显得十分尖锐,不断出现“X图事件”。公共图书馆的有偿服务不断受到批评。这两年发生的事件实际上是旧理念与新形势发生冲突的集中爆发,而图书馆百年纪念是图书馆学家发起的宣传图书馆新理念的一种极好的形式。图书馆学家巧妙地利用近代图书馆百年纪念这一契机发起了一系列新理念的宣传。但这只是开始,人们深知,一些旧理念的破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宣传新的理念固然不易,让大家接受,并且在实践中践行这些新理念就更难。图书馆学家们在取得了第一个战役的成功之后,继续思考第二次战役的行动。他们从第一次战役得到启发——寻找图书馆的历史踪迹,从历史反思中重新定位图书馆的功能和性质。在2005年和2006年,新一代图书馆学家又在思考,在新图书馆运动90周年来临之际,图书馆界应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它?
(二)
2004年之后的几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的一段时期,亦是图书馆学术非常活跃的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学说有范并思的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思想,李国新的图书馆自由思想,蒋永福的制度图书馆学和强调读者权益的思想,程焕文强调服务的管理思想和其倡导的图书馆精神等,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颇具特色。这些学术思想在21世纪初迅速得到宣传和发展。有趣的是,这段重要的学术发展史始终留有前代图书馆学术发展的印记,甚至可以说,新世纪的这段学术史,始终贯穿着“纪念近代图书馆百年”和“纪念新图书馆运动90周年”两个话题,甚至有些活动的设计都带有模仿传统的明显特征。例如,近几年在中西部地区造成巨大影响的“志愿者行动”,就是模仿前辈沈祖荣等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宣传美国图书馆理念的行动。
6.为增加钢护筒抗倾覆稳定性,每一节段钢护筒施打完成后,需及时利用低潮位对钢护筒进行加固,钢护筒中心间距为5m,采用12m[14槽钢单面联桩,待回填完成后回收槽钢重复利用。
第二,影响研究与本质研究在时间上并行,在内容上交叉。一方面,考察明治文学创作、明治文学批评对中国作家写作与学者研究的影响。如对鲁迅、王国维的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向远、潘世圣、李冬木、祁晓明等学者的论文。[36-43]值得一提并难能可贵的是,李冬木发文指出鲁迅《狂人日记》“食人意象”对日本的借鉴和模仿不久,便有李有智、王彬彬、祁晓明、周南、张志彪等学者[44-47]接连发文各抒已见参与论争,显示了我国学者认真求实的学风和对中华学术的主人翁责任感。
李国新衡阳调查报告使大家了解到我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举办何种纪念新图书馆运动的活动指明了方向,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志愿者行动”,确实是一个绝佳的纪念方式。新图书馆运动时期沈祖荣等先辈的足迹遍及长江中下游的城市,而今志愿者足迹所及的地方则更远;志愿者的人数比当年从事宣传的前辈人数更多,许多是教师、博导,高校图书馆和省市图书馆的馆长;志愿者行动中有一条规定,不收取讲课报酬,这也表明了志愿者的行动真正是一种自愿、自觉的行动。这是一群自觉的以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己任的学者,我们行业应当为拥有一批这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学者而骄傲。他们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脊梁。
输水槽采用三槽一联的三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侧墙简支结构,槽身横向总宽度22m,单槽过水断面尺寸6.0m×5.4m,底板厚0.5m,边墙厚0.6m,中墙厚0.7m,上部设人行道板和拉杆。基础为端承桩和扩大基础,扩大基础坐落在全风化白云质灰岩基础上。
纪念新图书馆运动90周年,是新一代图书馆学家早就考虑到一个问题。这是由于新图书馆运动实际上是宣传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一次思想启蒙活动,这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公共图书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20世纪初,湖南图书馆、湖北省图、浙江图书馆等一批图书馆虽然建立起来,但是其管理、运作仍然留有旧时藏书楼的影子。如当时的湖南图书馆还实行阅览收费、男女分室阅览,读者多为上流人士,普通市民较少。当时图书馆的管理与欧美图书馆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图书馆创建时间看,中国比英国、美国等国大约晚半个世纪。欧美国家在第一批图书馆创立后,大都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期,即对市民宣传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让大家了解图书馆,以便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沈祖荣先生是我国首位在美国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的学者,他在美国学习3年,因而对美国的图书馆管理十分熟悉。1916年回国后,深感中国图书馆在管理上的落后,这种管理的落后是由于理念的落后造成的,以藏书楼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新式图书馆,显然是不行的。宣传先进的理念,并且让广大民众都了解图书馆的性质,这是当时沈祖荣等先辈发起新图书馆运动的初衷。新图书馆运动是沿用欧美国家的做法和名称而推行的一次宣传图书馆的活动,影响深远。
(三)
和志愿者行动结伴而行的还有关注县级图书馆的一些会议和活动。西部公共图书馆馆长2006年8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研究新时期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发展面临的社会环境,思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促进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措施,从而形成西部公共图书馆的“乌鲁木齐共识”;2006年10月底,中图学会在河南林州举办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百县馆长论坛”,并形成“首届百县馆长论坛林州共识”,这些会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乌鲁木齐会议经《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后,几日内300多家媒体予以转载,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关注县级图书馆建设的大讨论。
在2005年一些学者就开始思考,在新图书馆运动90周年来临时能够做些什么。因为纪念百年活动颇有收获,2005年图书馆新理念的宣传已形成了强大的态势:一些专业期刊集中造势,《图书情报知识》第一期推出刊有王子舟、范并思、韩继章、蒋永福等人文章的专栏;《图书馆》第一期发起“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征文,第二期就有李国新、程焕文、蒋永福等撰文支持;《图书馆建设》第一期则开辟“图书馆权利”专栏,重点刊发制度领域的图书馆学文章。这些杂志不约而同的举措,使图书馆界关于图书馆公平、免费、开放服务,尊重读者权益等新的理念得到迅速传播。半年后,中图学会在桂林召开年会,这次以以人为本提升图书馆服务为主题的年会像苏州年会一样令人关注。这次年会在讨论理念和学术问题之外,也有一些人在思考来年新图书馆运动90周年的纪念。经过民间策划,决定年底在深圳举办以宣传图书馆新理念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考虑在深圳举办,是由于深圳经过三年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图书馆建设经验,如建设1.5公里文化圈,普及图书馆服务,以及公平、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与图书馆学家提倡的理念十分吻合。将深圳的实践推向全国,是大家共同的心愿。这样,12月份便有了李国新、范并思、程焕文、韩继章的深圳报告会。新图书馆运动曾经就是一次长时间的图书馆理念的宣讲。深圳的活动可算作是一次预演。
纪念新图书馆运动90周年,到底是以何种形式为好?这是中图学会2006年新年峰会及之后大家考虑的一个重要话题,既要继承先辈的精神,又要体现时代的风格,更要观照中国图书馆的现实。终于,在中图学会2006年昆明年会上,纪念新图书馆运动的活动出台了,这就是影响深远,已连续开展四年的“志愿者行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活动。
如果说在2004年以后的这段图书馆学术史中,图书馆学家最初关注的是我国图书馆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一些理念都是整体的、全局性的,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有些理念的践行还有一定的难度和不少障碍。如图书馆的免费服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起来很容易,而在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图书馆则有很大困难。因而中西部一些图书馆长对“图书馆进入免费服务时代”这样的提法是持保留态度的。应当说,较早关注我国图书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是李国新先生。李国新2005年7月在桂林参加中图学会年会之后,直接前往湖南衡阳参加由湖南省馆和衡阳市馆组成的调查组,对衡阳地区的多个县、区图书馆和部分乡镇图书馆做了深入的调查。李国新在当年《图书馆》第6期发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县级图书馆的振兴与乡镇图书馆的模式》,这篇文章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年引用率极高的文章之一。李国新在当年秋季中国科协举办的年会上对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发言,反响热烈,使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得到领导和社会的关注。至此,图书馆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由寻找失去的公共图书馆精神等理念问题逐渐转向图书馆实践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经费、人员等困境,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时大家认识到,东部地区的深圳、东莞、杭州、苏州这样的城市,图书馆推行免费、公平、开放的原则,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是在中西部地区,这些新理念的践行则有许多的困难和障碍。
(四)
在2004年之后的这段图书馆学术史中,由于两次纪念活动而使图书馆史研究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空前活跃起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书馆史研究一直是被人冷落的领域,常州“基础理论研讨会”上曾提出要对20世纪的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作系统研究,但并未见此领域的鸿篇巨制出现。进入新世纪后,此领域研究大为改观,首先是范并思大气磅礴的《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学术精英的研究兴趣对研究的倾向性有一定的影响。之后,加之两个主题的纪念活动,使人们认识到历史研究的重要,以史为鉴,可以对现实和未来有更清醒和准确的把握。21世纪以来,图书馆史研究逐渐升温,尤其对晚清和近代图书馆史和图书馆学术史的研究,程焕文的《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张树华、张久珍的《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都较有影响。在图书馆学术史研究领域,吴稌年先生成果颇丰,其对近代学术史研究,对一些重要学术争鸣和学术流派均有较深入的研究。
图书馆史研究,使图书馆学多元化的色彩更加浓重。从图书馆学家个体看,多元化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前所述,一些原本注重理论的学者逐渐对图书馆史发生兴趣并有所涉猎。另一方面,原来图书馆史研究、目录学研究领域的学者转移到图书馆理论研究,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学者转移到应用图书馆学领域,是研究领域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如原以研究目录学见长的李国新对图书馆自由的研究和图书馆法的研究《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述论》〔7〕、《日本“图书馆自由”案例研究》〔8〕、《对“图书馆自由”的理论思考》〔9〕,颇见功底;陈传夫原来的学科背景也是图书馆学,后改治法学的著作权法,成为我国著作权法领域的重要学者;程焕文原攻图书馆史,在此领域成果颇丰,后关注图书馆理论领域的诸多问题,在图书馆精神研究、图书馆权利研究领域皆有不俗的成绩〔10〕;从基础理论向应用研究转移的则有王子舟,王先生在世纪之交曾有大量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论著问世,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上提出知识集合思想,主张建立科学图书馆学体系,近几年王先生的研究重点有变化,在承担“弱势群体图书馆知识援助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发表了一批材料扎实的实证研究报告。学者们的研究转移从研究者个体来说,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由于他们在原来的研究领域有深厚的学科基础,转到新的领域都能较快适应新环境。这种学科内的交叉和融合使图书馆学充满活力。
2004年以来的这一段图书馆学术史,是一段以理论创新和应用图书馆学为主线的学术发展史,应用图书馆学的丰硕成果应当能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搭建新的体系,或以新的视角来审视基础理论中的某些问题,也就是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应当积极在应用图书馆学的丰硕成果中吸取营养,塑造自己的新形象。
1.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
2.范并思.建设一个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纪念中国近代图书馆百年.图书馆,2004(2)
3.范并思.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缺失.新世纪图书馆,2004(6)
4.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精神如是说.图书情报知识,2005(1)
5.张勇.在“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馆长论坛”上的主旨发言.图书馆,2004(6)
6.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
7.李国新.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述论.图书馆,2000(4)
8.李国新.日本“图书馆自由”案例研究.图书馆,2001(4)
9.李国新.对“图书馆自由”的理论思考.图书馆,2002(1)
10.程焕文,张靖.图书馆权利与道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