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与职业理想探析

2010-08-15葛传兴

文教资料 2010年17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理想价值

葛传兴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42)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与职业理想探析

葛传兴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42)

由于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普通大学生不同,他们更多地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敢于选择和创造新兴职业,但面对就业歧视时容易放弃自己的选择和理想。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他们在就业选择和探寻职业理想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以消除社会对他们的就业歧视。

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选择职业理想

当今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时刻受着社会变革的影响。但又因为他们作为独生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人生磨练与其他大学生不一样,所以他们之间也有差别。在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方面,他们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具有理想性和前瞻性。

一、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的价值取向

1.主要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家庭和社会考虑较少。由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大多以他们为中心,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在遇到问题和选择取舍时,更多地考虑自己而很少考虑他人。对于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也如此,他们考虑的主要是这份工作或这个职业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自己对工作是否有满足感,而对于父母的意见或建议则往往放在次要位置,自己选择的工作或职业对于家庭有什么意义、父母是否有满足感,他们考虑得较少。对于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工作或职业,如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和公益性质的职业,他们也是很少主动选择的,除非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他们就只好被动选择了。至于自己选择的工作或职业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他们更是很少考虑了。

2.更多地把自己看成“社会人”而不是“单位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他们不希望自己将来的工作单位对自己管得太多太死,也不希望自己一辈子从事一项工作或一份职业。他们希望自己和工作单位之间就是一种单纯的工作关系,自己有生活的自由,有工作流动的自由。因此,他们将来针对工作单位的归宿感较低,他们往往不把自己看作是某一固定单位的一成员,而是把自己看成社会的一分子。当然,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人”而不是“单位人”,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工作单位不忠诚,也不意味着他们会对工作不负责任,他们只是期望自己有作为一名单位员工之外的自由,有更广的空间和视野,而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同时从事几项工作,如在正式上班时间之余开网店或从事一些轻松的、个性化的工作。他们选择第二职业甚至是第三、第四职业,目的大多不是赚钱,而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更多的人生体验。

3.敢于选择和创造新兴职业,对传统职业兴趣较低,个性对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的影响较大。在对职业的选择方面,很多独生子女大学生敢于尝试新兴职业,如IT业、互联网业等。虽然他们对这些行业的前景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选择这些工作容易受挫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他们凭着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和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精神,选择了这些行业。这些新兴行业大多倾向于与事和物打交道而少与人打交道,更强调效率,这正符合他们不愿多与人交往、不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个性。一些独生子女大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奇思妙想,自己开店,从事一些个性化的工作,创造出一些新兴的职业。对于传统职业,他们往往觉得有很多东西不符合自己的个性,所以很少主动选择。

4.面对就业歧视容易放弃自己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社会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普遍评价是:自我中心,心理脆弱,为人处事能力差,等等。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尤其是其中的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遭到歧视,不是她们选择单位,而是很多单位不敢选择她们,屡次拒绝。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独生子女大学生便不能充分地认识自我,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感到迷茫,进而退缩、放弃,把自己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等的社会关系,或者选择考研以暂缓激烈的就业竞争,更有甚者,毕业了好长一段时间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家成了“啃老族”。

二、积极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

1.以尊重为前提,引导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独生子女大学生是我国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观念影响着社会,不可小觑。因此,高校要在尊重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成才除了自己的勤奋,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更离不开社会的哺育;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有机地融合,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要教育他们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懂得回报,懂得奉献,这样,他们的就业选择才会正确,职业理想才会实现。

2.一方面要保护他们选择和创造新兴职业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我国社会目前正处在深刻变革和发展时期,会出现很多新兴的职业,这些职业有很多来自朝阳产业,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特征可以让他们在这些行业中更有作为。但新兴的事物不一定都能发展,也容易被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社会发展所淘汰,选择新兴职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也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他们更容易在工作中受挫,也容易失业。所以,在鼓励他们选择和创造新兴职业的同时,高校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接受实践磨练,以磨砺他们的意志,锤炼他们的品性,他们也会在不断接触社会中捕捉职业市场信息。专业指导就业的老师要跟踪了解他们选择和创造的新兴职业的发展状况,为他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3.引导他们在就业选择和探寻职业理想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什么工作和从事什么职业,短期来看主要是个人的问题,但从长远和深处思考,它和家庭、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就业选择时只考虑自身的因素,不考虑家庭的因素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做一个求职道路上的“独行僧”,那么他是很难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很多成功人士正是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认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尽量克服个性使然和兴趣使然的求职行为,综合考虑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做一个志存高远、行动切实的求职者。

4.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消除社会对他们的就业歧视。就业市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偏见主要是针对他们心理脆弱、交际能力较差和责任意识淡薄等,这是他们就业选择和实现职业理想的最大障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引导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学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而且要通过各种途径或载体,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克服个性上的弱点,消除社会对他们的就业歧视。高校可以通过以下载体提高他们的可雇佣性:一是主导载体: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最主要的培训是开设就业指导课,通过专业老师讲解就业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让独生子女大学生学会怎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职业、如何展示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何克服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心理障碍。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模拟招聘的形式,让他们切身感受就业选择的过程。二是内涵载体: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才干,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融入群体,克服他们怕交际、怕受挫的缺点,因此要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自身内涵,展示自身特长。三是外延载体:教育基地。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都需要学生有相关工作或实践经验,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新员工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对于独生子女大学生来说,到学校的教育实习基地去锻炼和学习,既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又可以克服性格和心理上的不足。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理想价值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