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英译的审美再现

2010-08-15邓景茹

文教资料 2010年17期
关键词:原诗表象层面

邓景茹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朝阳 122000)

一、前言

中国古诗是文学的灵魂,是精炼的艺术形式,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情感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鲜明,情景交融。古诗最重要的要素是思想情感、意境形象、音韵节奏和风格神韵。古诗是这几个方面的统一体,译诗也要从这几个层面把握,完美地再现原诗的审美。

从美学的视角分析,译者是审美主体,原诗就是审美客体。判断原诗的审美价值的是它的审美构成:构成原诗特色的种种美学要素。按其性质可分为美学表象要素和非表象要素(刘宓庆,2005:222)。在具体的翻译操作过程中,审美主体要理解审美客体,把握原作的表象要素,在此基础上,揭示它的非表象要素,从而再现原作的审美质感。

二、诗歌的审美要素

诗歌的审美要素包括表象要素和非表象要素,刘宓庆认为原诗的表象要素就是原文语言形式上的美,在美学上称为“物质存在的形态美”(2005:223)。在语言符号学中,美学表象要素是语言符号系统三种构成意义: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根据皮尔士的符号理论,语言内部意义指的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结构意义。这里的符号就是表象的物质形式,而结构意义则是表象的物质内涵,主要表现为文字结构和组合形式的形式美及音位组合形式的音乐美。文本都是由符号组成的,皮尔士指出:符号不仅要有物质的形式(body),以至于可以感觉和认知,而且必须有精神的层面(soul),即它必须包含一个可以认识的信息,至少是潜在的。物质层面就是原诗的文字和韵律,而精神层面的则是诗歌的意境和情景。

原诗的审美要素是诗歌翻译的审美旨归。译者要首先实现基础性、低层面的审美再现,即按照原诗的语言形式美研究古诗的汉语结构:平仄、声调和汉语的单音节文字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英语诗歌也有韵律和韵脚,但英语诗歌是通过抑扬格或扬抑格的形式体现的,并且英诗的韵脚有多种方式,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力争再现原诗的美学特质。

三、诗歌审美要素的理解与审美

阐释学(Ricoeur,1982:45)认为理解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循环中螺旋上升的。具体表现为:1)被理解对象的内部与整体的关系;2)被理解对象与其背后的语言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包括作者的语言风格、特殊精神和思想等;3)理解者的先见与理解者的整个活动之间的关系。施莱尔马赫把这种关系应用到文本之中:1)单个字词与作品整体之间的关系;2)作品本身与作者心理状态的关系;3)作品与它所属的种类与类型的关系(Gardamer,2000:29)。这种理解的范式也是译者应遵循的原则,译者在翻译之前要充分地理解原诗的两个审美要素。

首先,从原诗的表象要素着手,从原作的字音层开始,升华到图式层和再现客体层,最终抵达精神层面——非表象要素。在理解字音层时,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把字、词、句与整篇文本相结合。其次,要在理解原诗的同时,解读原诗作者的心理,分析其社会时代和生活背景。最后,不要忽视原作的文体特征,从风格和题材上对原作进行把握。非表象要素是通过特殊的表象要素——“模糊语言”所揭示的。刘宓庆认为(2005:228)所谓模糊语言就是那些语意定界模糊、概念内涵比较虚泛的词语。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而是亦此亦彼的无数梯度值,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使被描述对象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文本的解读留下了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使词义虚化。正是这种模糊语言的弹性和张力使得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得以延展。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四、审美要素的再现

在诗歌翻译中,审美主体的译者要对审美客体的表象要素作充分的解读,将原作的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把握其非表象要素,对原作进行完美再现。

古诗的理解和接受始于表象要素而终于非表象要素;而诗歌翻译,尤其是表达阶段,则应从诗歌的非表象要素开始,直至表象要素而止。刘重德教授指出(1991:76)翻译有两个视角:文学视角和语言学视角。这也就是说译者要千方百计地通过物质层面再现原诗的精神层面,但这要以理解原诗的精神层面为前提。只有通过这样一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循环过程,才能再现原诗的意境和风韵。我们来比较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的两个译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On Climbing the Towerat Youzhou(Tr.柳无忌)

I fail to see the ancients before my time,

Or after me the generations to come.

Thinking of the eternity of Heaven and Earth,

All alone,sadly I shed tears.

2.On Climbing the Tower at Youzhou(Tr.许渊冲)

Where are the sages of the past

And those of future years?

Sky and earth forever last,

Lonely,I shed sad tears.

陈子昂因直言而被武则天贬官,致使报国宏图化为泡影,诗人登上幽州台感怀过去,凭吊今昔。上部慨叹贤君不复见,后来明主不曾现;下部伤怀宇宙茫茫,不仅悲从中来,怆然泪下。我们来分析原作的表象要素,也就是字音等物质层面。在句式方面,此诗为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前两句各五字,音节急促;后两句六字,各加一个虚词,音节舒缓。在非表象要素上,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抑郁不平,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寂寥。整首诗歌苍茫遒劲,令人感动。因此,在译文中译者也要把这种非表象要素通过字音体现出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两个译文。柳译为四行无韵诗,平均7.5字;许译为韵律诗,平均5.5字。柳译每行字数不一,而许译除第一行外,均为5字。柳译上部是抑扬格,下部为扬抑抑格,格律较齐,但音节不齐;许译上部是扬抑抑和抑扬格,下部是扬抑格,格律较齐,并且以abab式押韵,语气较强,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苍茫之势和忧国的悲愤之情。相对而言,柳译对原作的上部有些曲解,古人和来者分别指的是古今的君主而非常人。“Ifail to see”就没有给译文读者留下任何的空白和模糊,而是过于直白。而“where”却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充满了空隙和不确定因素,需要读者的加工和思维,从而激起读者更多的审美情趣。

汉语灵活的意合结构和相对模糊的概念使诗化的文学语言具有得天独厚的可塑性,为读者提高了自由的观感和解读空间。译者在翻译中也要给读者留有某种模糊的空间,令其回味和思索。

因此,译者在翻译操作过程中要从原诗的物质层面进行分析,从形式上升到内容,并且要调动自己的审美意识,揣摩表象要素外的深层含义,感悟原诗作者通过表象要素揭示的非表象要素的深层意义。同时要进行反思性认识,从形式到内容中获取有关审美知识的具体化研究,再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逆向认识,也就是把原诗的非表象要素完美地再现于译作之中。

五、结语

诗歌翻译应该首先深入理解原文,掌握原文的义理、情态和风貌,然后以通畅的文字表达出来。译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增强审美意识,认识客体要经过从直观到理念的思维过程。译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凭借对源语语言的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知识对源语语言构成美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从而析出原文表象的审美构成要素,进而领悟非表象要素,并将其在译文中加以表达。要让译文文本同原文文本一样呈现开放性结构,使译文读者介入其中,去解读、去阐释,从而获得共鸣。

[1]Gadamer,H.G.Truth and Method[M].Trans,By J.Weinsheimer and D.G.Marsha ll.New York:The Continum Publishing Co.,2000.

[2]Ingarden,R.W.The Cognition of the Literary Work of Art[M].Trans.By R.A.Crowley and and K.R.Ols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76.

[3]Ricoeur,P.M.Hermeneu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4]郭宏安,章国锋,王逢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6]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7]英伽登著.陈燕谷等译.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猜你喜欢

原诗表象层面
峨眉山月歌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