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推进大学生情商教育
2010-08-15孟富仙
孟富仙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1609)
加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推进大学生情商教育
孟富仙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1609)
青年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情商的重要性及可培养性的基础上,从自我认知、自我情绪调节、自我激励及人际交往四方面,探索了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对高校青年志愿者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做法。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大学生情商教育
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大学生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内容一般由大学生志愿者自行到校内外联系(如助孤助残、义务劳动、科普宣传等),也可参加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我们可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以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感谢党和国家、社会、学校和父母的养育、栽培之恩。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锻炼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人格的塑造和对自我的超越,从认知与行为层面上促成了青年自我发展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因此情商教育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情商教育
在当今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下,社会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校园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正确社会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保障与和谐,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价值,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受助者的境况让他们走出困境,但是青年志愿者用他们的心灵和行动去传递关爱,让那些受助者知道他们没有被社会遗忘,让他们树立起信心,乐观面对生活。
青年志愿者也起到了先锋的作用。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高校青年志愿者先锋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他各界各层的志愿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去,也使得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实现全民志愿,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让每一位受助者走出困境。志愿活动也可以提高个人品质。当我们从帮助他人中得到锻炼,从他人的微笑中得到满足时,就会逐渐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那就是“帮助他人,回报社会”。这不是我们的责任、使命,也不是我们的义务,而是我们的追求,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志愿活动会让你感觉到帮助他人就像成功做成一件事情一样让人感到高兴和自豪。你会喜欢上帮助他人,渐渐地把帮助他人当作一种习惯。美国诗人朗费罗说过,“把使命和责任当作一种习惯,生活才会有意义”。
情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横贯人的一生,具体到大学阶段,情商培养可贯穿到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所有过程中。我查阅到的文献中,把大学生情商教育与志愿服务联系起来的较少,而事实上,二者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过程实质上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过程。倡导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过程中推进大学生情商教育,事实上能实现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对象的双赢,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奉献了爱心,而且充实了自己,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与充实自己、感悟人生变得同等重要,有助于使志愿服务成为许多人选择的一种社会时尚、生活方式甚至生存状态。
我对志愿活动一直都比较关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意识到志愿服务与情商教育有一定的关联,于是,开始了尝试性的探索,本文是初步探索的结果。
二、强调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过程,推进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对情商的重要性及可培养性的认知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情商对人生活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1世纪的教育支柱概括为: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可以说,这四项内容和要求实际上也是情商教育的主要内容。
情商理论认为,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商能帮助人们尽可能地以最佳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能提高个人的幸福(包括职业上),增加信心和满足感,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去选择和发展自己的生活道路。良好的自我认知有助于进行自我管理,而对他人及他人情感的敏感度则有助于与他人融洽相处。情商理论还认为,情商是一种可培养的技能,是一种更持久的人格品质。情商是影响人生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锻炼得到明显的提高,进而带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坚信培养情商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使情商的培养这一过程变得更有价值。
鉴于情商的重要性和可培养性,我们需对志愿者做如下培训:1.请心理专家为他们讲解情商与生活的关系,让大学生志愿者知晓情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以实际案例分析,使志愿者们相信情商可以培养且有助于自己素质的全面提升,鼓励他们培养情商,用情商而不是“充电电池”技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技能;3.帮助他们选择个人核心价值观(对自己来说重要且固定的价值)并予以培养,具备了这些,才可能有更强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培养任何价值观都要诚实正直,这是个人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加深对情商的理解,可指导他们辅之以一定的练习。如,想想情商由哪些部分组成,想想什么创造了情感,你如何看待某个缺乏情商的人,等等。这些都能帮助志原者进一步了解情商,揭开情商的神秘面纱。
(二)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志愿服务的质量取决于志愿者本人的心态、服务态度及技能与岗位的匹配度,那么他们如何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志愿服务如何定位,如何将个人长处与志愿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以及是否能意识到情绪即将失控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予以关注,需要组织者予以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
情商的核心前提是“认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才有可能准确地了解事态,有效地做出实际性的改变。自我认知“指的是持续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思想状态,认识自己的感受以及缘由,辨别引起心烦和‘情感劫持’①的事件起因”[1]。换句话说,自我认知即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点、自己的价值和原则,以及怎么用情商来管理它们。评估自己情商②是自我改变的开始,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过去的各种经历中去反思,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成长。[2]
具体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过程,我们可以尝试采取如下措施:1.培训时跟志愿者讲清认识自己对整个人生的重要性,请大家找到自己真正愿做志愿服务的原因,并使他们对接下来的情商改变过程的难度有一定的心理准备;2.可结合志愿服务,让志愿者们认识到自己从事某岗位的优缺点,进而在工作中注意克服;3.建议他们在服务后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这样可增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增强了,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和行为,也才有可能改变自己,更好地服务于他人;4.当遇到困难或挫折而即将情绪失控时,要试着学习标示情感(任何情况下,有更广泛的情感选择就能更准确地辨认自我的感受),通过标示情感,可以帮助我们判定情感与情境是否匹配。其次要找到自己情绪产生的真正原因;5.教他们一些自我意识练习方法。如各写出自己10个明显的优点和缺点、标示情感、简单记下自己一天的情感经历等。[3]
(三)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情绪调节力是面对压力依然能变通,保持活力的能力,即用情感来适应压力和逆境,它能管理情绪反应,保证情绪适应情景,是一种适应压力、困境、创伤和悲剧的能力。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保证志愿服务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的有效条件,有助于人在逆境中保持理智情绪。当遇到压力时,良好的调节能力可以使志愿者暂时跳过问题,看到生活中的其他乐趣,更好地处理以后的压力。
情绪调节力如此重要,如何培养调节力?调节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去实践,跳出安逸的领域,愿意尝试更加艰难的事情,去做曾经放弃过的事,在感受各种情感(如忧虑和恐惧)的基础上去实践。除此以外,需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学着管理强烈情感和控制冲动,还要积极地自我对话。
通过培养在向既定目标奋进过程中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教育学生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在遭遇挫折、打击时不消极萎靡,能用辩证观来分析和对待挫折、打击带来的痛苦,进而转化为追求的动力。具体可采取以下方式:邀请一些成功慈善人士或者一些长期做志愿者的人来谈谈他们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借助志愿者内部交流平台讨论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教会志愿者们进行情绪控制训练的一些方法。
(四)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
目前,多数志愿服务活动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比较单调且琐碎,而高校大学生年龄尚小,阅历浅,缺乏耐性,难以恒定地长时间去做一件事。鉴于这一现状,教会大学生志愿者们自我激励就非常重要。首先,引导志愿者们制定个人目标,制定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目标。目标可以增强个人动力,有动力才能为重要的目标而奋斗,才能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中,才能更愿意主动争取而不是被动接受,才能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当然,目标的制定要适当,合时的、经过努力可实现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自我激励的能力,而过高、不切实际的目标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其失去自我激励的动力,过低的目标又会因太容易达到而使得学生骄傲自满,失去自我激励的动力。
其次,通过培训、座谈会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利用对志愿者们的培训,可以对其遇到的困难进行预估,告知其如何应对。学生在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反复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非凡的抗冲击力,长期磨炼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极其活跃,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耐挫力。
(五)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社交能力对带动其他情商技能很重要,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总体上能反映这个人的情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了解和积极适应各种变化,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想要的回应,能与团队的人和睦相处。当然,这些技能均可以培养和改善,所以,有必要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好的社交技巧有助于人遇见兴趣相投者,获取自己想要的工作,在职业和人际关系中得到长远的进步。
志愿服务过程实质上是与人交流的过程,志愿者间的交流、志愿者与组织者间的交流、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交流,能在很大上锻炼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正因为此,使多数志愿者意识到这一点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志愿者们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4]同理心能让人更好地了解别人,感受别人的情绪和看问题的方式,对他人关注和感兴趣的东西表示出兴趣;同理心能让人更容易在生活中包容各种差异。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80后”与“90后”,因为成长环境比较优越,又多是独生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正因为此,培养他们具有同理心才刻不容缓。培养他们具有同理心不仅可以使他们在学校比同龄同学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更大的裨益。其次,教志愿者们一些沟通技巧。倾听和理解是最重要的技巧。另外,保持眼神交流、积极回应、变换声音的节奏、尊重别人的观点等技巧都需要辅以一定的案例予以具体掌握。再次,建立稳固的内部交流制度,给他们人际交往创造一个平台。
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对志愿者本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及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需明白一个真理:情商的培养重在实践,作为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志愿者提供锻炼与交流平台,而事实上,真正的获益要靠志愿者本人持之以恒的实践。
注释:
①情感劫持”指2不去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妄下结论,或是没有质疑或核实事情的准确性,草率地去下决断。
②可参照英国克里斯汀·韦尔丁著,尧俊芳译的《情商》一书P14-18对自己的情商予以评估。
[1]克里斯汀·韦尔丁著.尧俊芳译.情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40.
[2][3]克里斯汀·韦尔丁著.尧俊芳译.情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36-53.
[4]克里斯汀·韦尔丁著.尧俊芳译.情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122.
本文是2007年上海高校优青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在大学生情商教育中的作用》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dz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