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政治课考试方式的校本思考

2010-08-15董建民马书军

文教资料 2010年22期
关键词:政治课题型考试

董建民 马书军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考试不仅是对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而且会对教学与学生学习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一直沿用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教师教教材,学生背教材,相对应的考试方式就是记忆考核。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政治课的考试方式也逐渐由重记忆考核向着重能力考核转变。我们通过顺应这种转变,推动了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一、改进政治课考试方式是适应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是统一的。教学改革必然引起学习评价与考试方式的转变,反过来也会促进教学发展。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知识的过程,考试正是对这种建构效果的一种测量。因此,考试方式必须与新的教学要求相一致。

1.政治课传统考试方式的特点与弊端

由于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教材而展开的。教师教的是教材,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只是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而考试所测量的也是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因此,这种考试显著的特点就是记忆考核。谁的记忆好,谁就能得到高的考试分数,考试结果与学习效果显然不能统一起来。在考试题目设计上,反映出的特点就是考核的知识点少,题型单一且较为固定;在考试测量目标上,则是以教材知识的掌握为主,对思考和概括及知识迁移的要求不高;在考试题型搭配上,记忆性的题目多,而发挥性的题目少。接受性的学习模式与记忆性的考试方式,使得教学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说教,内容缺乏联系,知识缺乏迁移,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惰性。学生学习中缺乏思考,知识掌握层次较低,运用和评价能力难以形成。由于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就变成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学与学习效果都难以保证。

2.素质教育呼唤新的学习评价与考试方式

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由知识接受向能力培养的转变,是近年来政治课改革的基本取向。这也从根本上使得考试测量的目标,从单一的掌握教材知识向着掌握知识与形成运用能力相统一转变。在教学策略上,由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向着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不再限于课堂与教材,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及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对社会生活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并形成自己正确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这种学习上的要求远远超出了教材和课堂自身,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变化相适应,在考试方式上也从单纯的记忆考核向着运用能力方面转化。第一,考核与测量的方式更加开放灵活。例如,在考试形式上,有了开卷考试、政治论文、调查报告等。在题型方面增加了选择题、判断题、辨析与应用题、材料分析题、社会与生活现象评价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第二,考核的知识点与知识面大为增加。由于多种考试题型的采用,一份试题的知识点一般由原来的30到40个,增加到现在的60到70个,甚至更多,难易程度也有了层次上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与涉猎更多的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更加了解社会生活,有着更为成熟的社会认知。第三,测量评价标准的变化。原来的评价标准过于机械、死板,限于固定的结论与思维方式,答题的局限性很大。新的评价标准是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的统一。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教材与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形成迁移,能够分析、认识、解决有关的社会问题,显然这种要求要比原来高得多。

二、改进政治课考试方式的校本策略

对于改进政治课考试方式,提高政治课的命题质量,我们的策略是,首先把握好政治课的常用考试题型;其次做好试卷命题中的题型搭配。

1.把握好政治课常用考试题型

不同的考试要求,在题型选择与题型搭配上是不同的。依据题型的不同测量方向,我们将题型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第一,对基本知识点测量的类别。基本知识点构成一门课程学习的基础,其掌握情况如何关系着应用能力的形成,在课程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在一张试卷中这部分题目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一般占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由于基本知识点分布广,测量方式灵活,因此,这种题型能够较好地测量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中常见的基本知识点有人物、数据、时间、结论、观点,规定、现象与概念等。对这些问题考核常用的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改错题等。其中,选择题分单项选择题、双向选择题和不确定性选择题三种,三种题型在难度上依次加大,共同的特点是测量的知识点多,一个题目可以涉及多个知识点,考核的信度和区分度较高,而答好这样的题目需要准确、系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判断、填空、改错等题型,考核的知识点单一,但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考试中学生常因为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和理解的不准确而丢分,因此,这种题型也是政治课考试中的常用题型。

第二,对基础理论测量的类别。基础理论是一门课程的关键,属于中间层次的学习目标,只有将课程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了、理解了,才能提升学习的目标层次,而许多学生的学习就局限于这个层面上,机械地重复记忆,由于缺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贯通,对课程的学习也就难以达到系统掌握的学习要求。这部分知识测量常见的考试题型有:回答题、简答题、简述题、论述题等。这些题目重点测量学生对课程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一张试卷中一般占百分之三十的比重。

第三,对知识运用能力测量的类别。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中,能够认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测量目标,这种测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同时也能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单单掌握课本知识,而是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当然,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是建立在低层次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的,如果低层次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理论掌握不牢固或者不系统、不熟练,就会制约高层次学习目标的实现,能力形成也会受到局限。在测量方式上,高层次学习目标的测量方式主要有:分析题、辨析题、分析理解题、运用题等,这些题型在各类题目中的难度是最大的,在一张试卷中一般占百分之三十的比重。从考试结果上看,这些题目的得分率总体偏低,考试成绩的区分度较高,因此,能够测量出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

2.做好政治课命题中的题型搭配

不同的考试要求,在题型设计与题型搭配上是不同的,一套高质量的试卷需要统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确定需要考核的知识点的数量。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政治课考试中对知识点的考核已经成为测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本手段。知识点越多,测量的效度越高,也越能反映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知识点的确立上,还要统筹考虑考试时间,使之与考试时间相协调。第二,确定考核的层次及各自所占的比重大小。在考核层次上,一般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面,相对应的难度分别为易、较难和难,各层次的所占比重一般为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三十,这样做既体现了照顾多数,又保证了答题有一个很好的效度和区分度。第三,确定题型与做好题型搭配。在题型选择上,一张试卷一般要有四到六种题型。选择什么样的题型,以及每一种题型所占分值,要综合考虑知识点的多少和测量的层次性要求来具体确定。

三、政治课考试方式改进后的效果评价

考试方式的改进,使政治课从单纯的知识教学与记忆考核中走出来,促进了教师教学思想与学生学习观念的双重转变。首先,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教教材的机械做法,以教材为本,以教材为据,将有关的社会现象及学生自身的认知带进课堂,用交流、讨论和思考的方法来解决学习问题,从而拓宽和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大为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知识教学中同时渗透了情感与人文教育。其次,在学生学习方面。由于考试对学生学习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学生在比较系统地掌握了课程知识以后,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将自己的认知同社会现象主动结合起来,思维的活跃性大为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思路和要求去学习,较大程度地改变了学习上的惰性习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

在改进考试方式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作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首先,试题的总体难度不易过高,主要是涉及平时教学及社会政治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回答上来。其次,阅卷的标准易活不易死,特别是主观性的题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灵活掌握。最后,根据各科教材和各专业的实际,由学科组老师集体讨论决定试卷的题型与题型比重。在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有些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出勤率不稳定,作业应付或者抄袭,这些问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管理;二是由于年龄和阅历原因,学生普遍对社会生活了解不深,对国家政治生活关注不够,再加上中学阶段许多同学没有系统地进行德育课的学习,也就难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较深层次的学习认识,因此,也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针对性地施教;三是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普遍不高,这不仅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关,而且与平时教学和作业训练不足有关,这也是我们在今后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政治课题型考试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