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文主义关注教学主体
2010-08-15张进军
张进军
(高台县城关初中,甘肃 高台 734300)
九年级世界历史的学习,必然涉及文艺复兴运动最核心的内容“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个性自由,发扬人的才智与进取精神。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新课改呼吁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要大力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学历史教学要弘扬源源流长、底蕴博大的历史人文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学生,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教育中就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最大化地参与课堂为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备“学生”的意识,围绕学生的特点和知识需求展开教学设计。例如新课导入时,不仅要承上启下,而且要考虑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设置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我在中国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民族抗战》一课的导入中,采用了歌曲《松花江上》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这样导入新课,可以自然地对相关旧知识(九·一八事变)进行复习,更能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达到“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使这一课有了一个较为成功的开始。再比如,对课堂问题的设置,不仅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具体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从而设置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问题。在中国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中,我就这样设置了一连串的问题,如“你了解鸦片吗?”“鸦片的输入有哪些危害?”“是林则徐禁烟导致了鸦片战争吗?”“鸦片战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样由浅入深,能够探讨并得出“清的腐败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结论,从而达到深入历史现象探寻其本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一个设问、解答的过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积极地参与教学,有利于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并且通过启发,经由学生自我反思得出认知和结论。
二、关注国家,心忧天下
爱国主义教育应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一部中国近代史,能够反映出祖国的深重灾难,人民的血与泪,民族的耻辱。这与中国的四大发明、汉唐的辉煌相比是何等的差别?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了?从古代屈原的投江报国,岳飞的抗金报国,到文天祥的誓死报国,说明了什么?从近代的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鲁迅的三改志愿,他们为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会思考,我们青年学生怎样才能报效祖国。通过思考,学生们会认识到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全国人民全面奔小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通过对中外历史的比较或现实生活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与世界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而树立危机感、紧迫感,进而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把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操,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的动力,从而真正领悟到:强盛祖国,开拓未来,重任在我,为了祖国的明天,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也真正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关注社会,心系他人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转型、社会的发展,社会上一些人逐渐缺少维系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应有的人类社会的积极心理,例如尊重、同情、理解、诚信、互相帮助、奉献、牺牲等。一些人职业道德感淡薄,社会责任感丧失,甚至一些人赤裸裸地表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狂热心态,这些现象已对我们的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没有责任感,对国家社会、对家人对别人就会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这样的人不仅愧对家人,还愧对先人,更不配生活在这个由千百年来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社会中,所以作为历史老师,我们要时刻帮助学生、启迪学生,要从小建立起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如介绍毛主席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安徽省小岗村的书记沈浩一心为了小岗村的发展而累死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讲述,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认识到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理应肩负历史的重托,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关注人品,塑造自我
中国历史上许多优良的伦理道德观念,应让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力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诸葛亮鞠躬尽瘁、克己奉公的敬业精神。“一诺千金”这一成语要求我们做到诚信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让学生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丰富营养,从而在思想上筑起人格的长城。这些实例的讲解将对学生良好的人格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关注“三观”,明辨是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此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一些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良好道德品质的逐渐丧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不断滋长,封建迷信,甚至黄、赌、毒、邪等现象沉渣泛起,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等也都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理应在历史教学中联系现实,针对时弊,纠正学生思想上的偏差,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社会的主流,用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通过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对比介绍,可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难和曲折,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
总之,历史学科是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良好途径,它的内容处处体现着人文主义精神,我们应充分挖掘、利用它的作用。正如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读死书”成为了学生成才路上的一大障碍。人文主义教育倡导对人的价值的发现,解放人的个性,发展人的能力,主张自由平等。创新更是人文主义的中心。所以,不仅是历史教育,所有学科的教育也都应以人为本,充分展现人性的光辉,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目标,即培养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