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新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0-11-27毕爱红杨卫华许兰平
毕爱红 杨卫华 许兰平 白 萍
(1.石河子大学 学工部;2.石河子大学 研工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3)
近年来,研究生群体因心理压力过大引发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日渐增多。这些问题轻则影响学习和生活,重则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给研究生本人、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因此,要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压力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措施。为此,我们对石河子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新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其关系,研究应对措施,以期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大学2008级研究生新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48份,收回有效问卷522份,有效率95.3%。其中,男生259人(49.6%),女生263人(50.4%);汉族504人(96.6%),少数民族16人(3.1%),民族缺失2人(0.4%);独生子女学生80人(15.3%),非独生子女学生432人(82.8%),未填写10人(1.9%);家庭所在地是大城市的学生21人(4.0%),中小城市的学生134人(25.7%),小城镇的学生81人(15.5%),农村学生282人(54.0%),未填写的4人(0.8%);在读专业理工类357人(68.4%),文史类154人(29.5%),未填写的11人(2.1%);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47岁,平均年龄24.81岁。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教育部统一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简称CCSPSS)[1]。 此量表依据应激源所涉及的活动领域,将全量表区分成学习、生活、社交、发展、家庭5个主要的分量表。要求受试者报告在一年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与日常琐事,并评定它们各自 “性质”和“心理影响程度”。在性质一栏中,分为正性事情、负性事情和中性事情。要求受试者依据心理影响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评定各类事情的心理影响程度 (分为极小、小、较小、中度、较大、大、极大7个等级)。该量表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0.96,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3 施测过程
本次调查安排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大学新生团体心理测量。测量的主试人员主要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兼职教师和经过培训的院系辅导员担任,参加测试的新生以每100人为一个测量团体,整个测量持续2周时间。
1.4 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均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软件CSPA1version 110和SPSS11.5 for Windows上完成,答题卡数据应用光标阅读机自动输入计算机。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显著性检验等。
2.结果
2.1 研究生新生CCSPSS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将新生CCSPSS各维度平均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届研究生在各分量表及总分均分大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外正性事件分量表),说明研究生新生遭遇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方面的事件或琐事的影响超过大学生平均水平,而且遭遇的负性事情高于大学生平均水平。
表1 心理应激量表各分量表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s)
表1 心理应激量表各分量表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s)
?
2.2 不同性别本科生CCSPSS评分比较
将不同性别本科生心理压力各因子均数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在学习和正性事情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 不同性别新生CCSPSS各维度评分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新生CCSPSS各维度评分比较(±s)
?
2.3 不同专业CCSPS评分比较
不同专业群体比较显示,理工类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负性事件和生活琐事分量表得分高于文史类学生,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3 不同专业本科新生CCSMHS各维度评分比较(±s)
表3 不同专业本科新生CCSMHS各维度评分比较(±s)
?
2.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CCSPSS评分比较
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因子均数比较,结果见表4,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社交、正性事情和生活琐事分量表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学生(p<0.05)。
表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CCSPSS各维度评分比较(±s)
表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CCSPSS各维度评分比较(±s)
?
2.5 城镇与农村生源学生CCSPSS评分比较
将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学生心理压力各因子均数进行比较,结果见表5,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
表5 不同生源地本科新生CCSPSS各维度评分比较(±s)
表5 不同生源地本科新生CCSPSS各维度评分比较(±s)
?
2.6 按照心理影响的总量排序
一个应激源的心理影响总量反映了该生活事件或生活琐事对于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影响程度。从各种生活事件或琐事产生中度以上心理影响和压力 (各分量表T≥51)的学生人数看,研究生新生主要经历或受到来自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应激源的影响。按照心理影响的总量对项目的排序,位于前10位的项目是:①开始读研;②学习内容加深;③生活环境发生变化;④学习方式发生变化;⑤自由支配时间增多;⑥操心日常开支;⑦没有考上理想大学;⑧被人误解或错怪;⑨想家、思念亲人;⑩不喜欢所学专业。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整体来说,虽然严重的生活事件或变故,尽管可以导致遭遇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甚至造成心理障碍,但由于它们很少发生,因此对于学生整体来说并不是一个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影响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是那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事情。
3.讨论与分析
3.1 研究生新生心理压力状况总体分析
在本届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中发现,本届新生在过去一年里,遭遇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方面的事件或琐事的影响及遭遇的负性事情超过大学生平均水平。分析原因,一方面这可能与研究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有关。与本科相比,研究生无论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现在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采取外语过级、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硬性考核指标,这就给他们增加了压力。另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再像本科阶段那样学习大量的课程,墨守成规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学习,而是需要研究生开始掌握做科研的能力,需要对自己所在的领域进行钻研和创新。因此,在学习方面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和经验恳谈活动,培养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学习生活。
在人际关系方面,研究由于生年龄较大,参差不齐,各自又有着独立的生活空间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因此人际隔阂比较明显。研究生群体本来就小而散,有的分散编在各个研究所、教研室或课题组,没有统一的课程表,生活节奏和作息规律又不一致,因此,研究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面窄,缺乏沟通和心理渲泄的渠道。
研究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此阶段需要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面临着婚恋压力。由于缺乏经济基础等原因,在许多高校里,还有相当多尚未成家或没有找到情感归宿的硕士甚至博士,正值婚嫁关键时期的青年人,其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导致了强烈的心理压力。
3.2 研究生新生心理压力的差异性分析
3.2.1 不同性别群体的差异分析。本次调查显示,男生在学习和正性事情方面的压力要高于女生。在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中也发现,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压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因为女生更倾向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个体的压力释放,而男生则不愿意将自身的压力释放,更多的是选择将其积累,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女生由于经常释放而使得内心的压力较少,而男生由于较少释放而使得内心的压力感增加。除此之外,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更希望获得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对自身有更大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方面会给男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本调查显示,男生更倾向于把压力当成是好事,因此,一定的压力也可能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
3.2.2 不同专业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显示,理工类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负性事件和生活琐事分量表得分高于文史类学生。分析原因可能与文科类的研究生在学业上要比理工类的研究生更轻松,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其他问题。
3.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本研究显示,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社交、正性事件和生活琐事方面遭受的心理影响程度或心理压力要大于独生子女学生,这和以往的观点不同。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用风笑天提出来的“消磨—趋同”理论和“社会交往补偿”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2],非独生子女因为要花较多的时间在家庭里与兄弟姊妹交往,从而限制了他们家庭以外的人际交往。因此,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能力要低于独生子女。另一方面,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自城市,父母均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与收入,家庭人口少,结构简单,一般来说,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要好于非独生子女,相对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显得较大。同时,由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复杂,父母对其未来的希望与独生子女的期望有所不同,这也造成了非独生子女家庭压力大于独生子女的原因。
3.2.3 不同生源地差异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生源学生和城镇生源学生在心理压力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这和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因为考入研究生的学生,经过了本科学习的阶段,已经能适应大城市的学习和生活,并且,我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相应的助学岗位和助学自助政策,因此,在生源地方面本研究显示没有差异。
因此,对研究生新生的学习、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一年级开始,使他们能正确面对学习及生活压力。同时要多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压力状况,特别是男生、非独生子女和理工类学生,要根据不同群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郑日昌,邓丽芳.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量表手册[M].教育部,2005:1-27.
[2]风笑天.走进“围城”的独生子女:概念、规模与质疑[J].江苏社会科学,2005,(1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