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在线解读
2010-08-15王梅
王 梅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熟练理解和使用隐喻会为交际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那么该如何正确解读隐喻的在线意义呢?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认知理论之一,概念合成理论为阐释隐喻的在线意义理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一、隐喻的两种认知机制
1.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出版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此后隐喻不仅被看成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现象,更被认为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隐喻涉及两个概念域,分别为始源域和目标域。隐喻就是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即从一个人们比较熟悉的始源域概念映射到一个不熟悉或较难理解的目标域概念。人们将其有关始源域的经验或知识映射到目标域,从而重新认识目标域部分特征的过程就构成了对隐喻的理解。如“信息高速公路”,喻指电脑互联网络,其中“高速公路”属于交通范畴,通过隐喻使词语的语义得到抽象化认知,喻指互联网络像高速公路般四通八达,信息得以快速传递。既然网络的概念可以通过高速公路来表达,那么在互联网上碰到“交通堵塞”、“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奔驰、抛锚”等表达也就不足为奇了。
2.概念合成理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Fauconnier和Turner等认知语言学家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构建理论,即概念合成理论或合成空间理论。
“心理空间是根据语言表达所提供的线索在话语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构造物,是人们谈话或听话时用成分、角色、策略和关系建构的域(domain)”。[1]在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的帮助下,我们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个抽象而互相连贯的概念包。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可以建立起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包,即心理空间。例如:
昨天一个特技演员从五角大楼楼顶上跳了下去。
这句话就包含了若干个概念包,建立起若干个心理空间:时间(昨天)、地点(五角大楼楼顶)、人物(特技演员)和行为(跳了下去)。这些心理空间相互连贯,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而“特技演员”这一概念包又刺激我们的长时记忆,从中调动已储存的信息,即背景知识,让我们明白这是一个特技表演而非自杀事件。
Fauconnier把话语的意义构建看作是通过激活两个或多个空间并对其进行合成以产生新空间及形成新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跨空间映射及来自两个或多个心理空间的整合。[2]他还勾勒出一个“四空间”交互作用的模型,用来阐释自然语言意义的构建。概念合成中的四个心理空间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分别代表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类属空间对两个输入空间进行映射,代表两个输入空间共享的概念结构,并决定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类属空间有与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相似的概念结构,人们在理解隐喻时首先须从隐喻的始源域中抽取出反映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用它去把握目标域。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部分地跨空间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去。在合成空间中,认知者将两个输入空间的信息进行合并和互动,并产生新的意义即层创结构。
概念合成是普遍的潜意识的认知活动。我们在日常的活动和交流中,经常会进行具有创造力的即时的概念合成,人类也正是逐步通过概念合成,来不断地认识世界和人类本身。
二、隐喻的在线解读
概念合成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都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隐喻上,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如两者都认为隐喻是概念性的而不是纯语言现象,都涉及概念的系统的映射。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一些区别: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心理表征关系是双域模式的,概念合成理论构拟的是四空间模式;前者把隐喻定义成一种严格的单向性映射现象,后者并不这样认为;前者通常关注固化的概念关系,后者往往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短暂新奇的概念上。例如:
生命不是可以随意播放和停止的唱片。
逛街是很好的爱情试纸。
上面的句子在某种语境下,都是经概念合成产生的隐喻。这种合成是一种在线的(on-line)实时空间建立过程,是创造性的认知思维的表现。我们以后一句为例。在没接触这一隐喻之前,人们不会意识到“逛街”和“爱情的试纸”之间有什么联系。而作者为了表达自己一种特别的看法和感受,把两个并无联系的概念创造性地联系在一起。究竟作者想表达怎样一种看法呢?这里始源域输入空间是“逛街”,目标域输入空间是“试纸”。接受者在解读隐喻时,通常先是在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寻找相似点。一开始,接受者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这两个概念之间根本不存在相似之处,完全是两码事,无法往一块联想。可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 “概念连贯缺省性期望”(人类往往根据常规对言语交际中的概念链具有连接贯通特性的预设性希望[3])会促使接受者对两者的关系采取新的角度进行思维和理解。同时,始源域输入空间和目标域输入空间的这种不对称也打开了接受者思维与想象的空间,为概念合成提供了发生的通道。要解读这个隐喻,接受者需要敞开心扉,动用自己平时积累的长时知识、对社会及人生经验的把握,以及长期培养而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能力,来对这一信息进行编辑、处理。经过充分的联想,接受者发现尽管“逛街”和“爱情的试纸”这两个概念表面上不存在什么联系,但从某一点来说,逛街确是可以起到“考验爱人”的试纸作用。因为在逛街时,观察一个男人不经意中流露出的神色、情绪,大致就能体会出他的修养、性情及个性,而聪明的女孩就此可以断定他是否就是适合自己的爱人。由此,“逛街”确实比问对方“你爱不爱我?”得到的回答更能充当“爱情的试纸”。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都是在几个心理空间相互映射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从输入空间中有选择地提取部分结构并将之整合到一个新的心理空间即合成空间后,便产生了对认知对象的新的认识。因此,可以说概念合成是隐喻的在线意义解读过程中的重要认知活动。
三、关于概念合成理论解读隐喻在线意义的思考
Fauconnier认为,语言信号只是讲话人为了引导听话人在心理空间中穿行而设立的路标。也就是说,语言本身只为接受者提供了一个最低限度的有效提示来构建一个概念结构,而这一提示的形式组合并不是概念结构的直接反映,而是依据语用信息和接受者的背景知识帮助接受者整合概念结构,在线地构建话语意义。始源域输入空间与目标域输入空间的概念内容并不一定具有相似性,或者说接受者所面对的目标域与始源域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即发生了空间冲突,语义构建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接受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开拓思路,展开丰富的联想,并根据语境的提示一步步构拟出始源域输入空间与目标域输入空间之间的相似性,最后得出隐喻的真正含义。
[1]文旭.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束定芳主编.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GillesFauconnier&Mark 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New York Basic Book,2002.
[3]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朱勇生,蒋勇.空间映射论与常规含意的推导.[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