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2010-08-15张音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张音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高职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生中的一个较特殊的群体,是各行各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一支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随自己的条件、信念与选择日益呈现出多向化、多维化、多层次立体化的状态。他们的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从而让他们觉得迷惘与困惑、怀疑与失落、混乱与冲突。面对这种状况,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具体经验,从而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及其现实表现

一种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价值观念体系,必须有自己合理而又切实有力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作为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否定,是以广大人民的全面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以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念。从价值主体方面看,社会主义本质上依托于一种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为整个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的光明前途而奋斗的价值观念。从价值取向方面看,在目前阶段,社会主义应该体现一种“劳动本位”的原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劳动光荣,诚实的劳动和创造是致富和文明的根据,是人的价值的标准!”[1]这样的观念是当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价值导向。

然而处在转型期的当前中国社会,高职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已不是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价值观,而是处于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状态,出现了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外来、正统和非正统、主流和非主流的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并且不断交叉甚至冲突的复杂局面。这种多元化趋势造成部分大学生政治不坚定、信仰迷惘,经典理论失去说服力,先进典型失去感召力,进而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当代高职学生多元价值观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种是相对主义价值观。相对主义价值观只肯定价值的相对性和主观性,而否认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他们否认普遍客观的价值标准,认为没有符合全人类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价值导向,但是每一种价值观体系或基本原则,都有着在某种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合理性,在某个历史时期、某个民族或某种文化框架内,有其必然和不可侵犯的性质。所以,“相互差异相互反对的价值观体系不是处于不同发展层次和水平上,而是处于相互平行的不同发展方向上,不存在着谁先进,谁落后,批判谁和取代谁的问题。”[2]在价值相对主义的世界里,参与道德和价值的讨论和在评价尺度上难以形成共识,从而导致彼此争执不已,最终形成的不是价值的和谐,而是由于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随着接触和交流的愈加频繁所带来的价值碰撞和冲突愈加剧烈,从而导致人与社会的分离,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冷漠。

第二种是虚无主义价值观。虚无主义认为每一种价值体系及其原则的存在都是完全偶然的现象,是完全孤立的现象,彼此之间没有因果联系,也没有发展层次和水平上的连续性可言。按照这种观点,人们可以为所欲为,不用担心任何道义责任,不仅没有什么合理客观的价值标准,而且对价值观念的批判性思考本身就是多余无意义的。虚无主义就其实质,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最高价值的自行废黜,没有目的,没有‘为何之故’的解答”。[3]虚无主义必然带来主体性生存姿态的缺失,以及由此所引致的自我认同的茫然和无所适从。在价值虚无主义的世界里,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似乎自觉地在追逐着各种价值,做着各种各样的价值选择,却不知道为何要选择,为何要追逐。个体处于“空壳化”状态,变得身不由己。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导向于价值观的无政府主义和反理性主义。

第三种是情感主义价值观。情感主义认为价值是情感的表达,目的是唤起听者对表达者所支持的东西的赞许,选择什么样的价值以生活,以安身立命,纯粹是个人的事情。作为情感主义代表之一的休谟得出的结论说:价值“就在你的心中,而不在对象之内。”“道德宁可以说是被人感觉到的,而不是被人判断出来的。”[4]509-510情感主义价值观通常导致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尤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欲求的满足成为价值的主要内容,高职学生生活的功利化、物质主义倾向大大加强,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在高职学生中有着相当大的市场。

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现实中存在的高职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已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纠结并发生了激烈冲突。高职学生正处在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时期,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意志品格以及他们已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决定着他们对多元化的价值观信息的选择与取舍。他们虽然有着较高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但他们的心理意识却不够成熟、稳定,具有易变性,容易因外界的刺激而发生改变。当前社会上纷繁多样的各种思潮不断地呈现在他们面前,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利益最大原则”以及自主、开放、平等、竞争的气氛使他们意识到了物质价值尺度在衡量事物价值方面的重要性,他们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倾向于物质价值尺度。从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数控技术等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的招生形势往往比其他专业好很多。高职学生对于专业技能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对理论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则兴趣不高。这些都说明当前高职学生已将知识学习同将来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高职学生崇尚实惠,追求物质利益的越来越多。现实中,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是高职院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能学会技术就行了。这种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单纯或过多地从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衡量教学质量的观点,使不少高职院校的价值观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当前高职价值观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教育目标的标准化,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权威,忽视学生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使教育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三是教育内容现实针对性不强,教育方法单一。目前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强制灌输性的教育方式,没有紧扣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就业、创业需要来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责任等职业化人才所必备的道德教育,没有实事求是地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客观分析,而是过分地追求德育目标的完美化、知识的体系化、标准的统一化。这种脱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言之无物的空洞说教只会让学生厌烦。

三、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

“即使在文明冲突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仍然存在普遍认同的价值。”[5]260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多维化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是如何处理好多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取舍、平衡和协调。为了给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在解决相对主义、虚无主义、情感主义所带来的价值混乱和道德困境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适应高职学生自身情况,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要求的教育机制。

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整合。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社会主义中国,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6]12因此,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不能缺位、不能含糊,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同时要坚持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最大限度扩大共识上取得最佳效果。要运用高职学生喜欢的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要把现实利益作为大学生关注的切入点,注重争夺大学生的话语权并试图影响现实。

二是要加强社会实践,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从根本上说,价值源于创新,但创新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不仅要有好的教风和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方法,还要富于创新性,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要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学校与社会融合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到生产一线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活动,把自我职业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精神。同时学校要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要通过一些生活细节的变化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中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有更真实、更深刻的体验。

社会要为关心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政府要积极为高职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

三是要立足情感教育,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它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又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之所以会在短时期内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产生误导,使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是排斥和抵触,其根本原因是这些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一个人只有首先从感情上关心或者关注某一事物,才有可能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进行衡量和判断,进而才能把价值判断变为自己的行动”。[7]因此,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让高职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表达自我情感,在实践中实现情感参与和渗透在其情感上接受后实现道德接受。

就教育方式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是强制式的,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学生主体性,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要教导学生认真对照荣辱观的具体要求,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通过践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律。在强调主体自律的同时,必须加大他律的力度,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他律的手段,规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校园风气,从而为高职学生的自律创造一个强化和巩固的外在条件。

[1]李德顺.当前价值观的走向[J].新华文摘,2004(1).

[2]沈亚生.价值观相对主义辨析[J].人文杂志,2008(2).

[3]袁祖社.“虚无主义”的价值幻象与人文精神重建的当代主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1).

[4]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7]陈姝宏.重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