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对策

2010-08-15马苏江

文教资料 2010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高校教师心理

马苏江

(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在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确立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革命。教师在学校中核心地位的确立,将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和选择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教育价值的地位,首先要定在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定在教师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上。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加强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正是教育使命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但也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高校教师。当前,高校学生中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等现象已引起了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正在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求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同样较普遍存在于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的心理问题、障碍等现象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在教育竞争日益加剧,教学工作愈加繁忙,科研、家庭压力日增的今天,高校教师同样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工作矛盾与压力,导致产生心理压力、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等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与调适,就势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没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惶论的学生心理健康呢?因此,分析教师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障碍、问题及其成因,探讨其化解与调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高校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对其心理问题的疏导,对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干预,使广大教师身心健康地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这不但是摆在高校领导、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是高校教师素质培养的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

一、教师面临的心理诸问题及成因分析

近代思想教育家梁启超警示:“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更不消说了。一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我劝他立刻改行。”那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教育界立身,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要求和难度更高,压力也就更大。分析得知,造成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对其的期望值过高与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差等原因,又有家庭、子女、学生方面给其带来的沉重负担,但更多的却是来自于其职业、工作的性质及对其的过高要求,特别是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愈来愈繁重的工作压得其喘不过气来,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工作重负和社会压力,从而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和障碍就势所难免了。

1.繁重的工作压力。在改革中心理压力增大,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教师扮演着多重的社会角色,工作的多样性、丰富性也使他们面临多方面的压力。教师首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工作,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不断地“充电”、“加油”,将别人用来休息、调整的时间用来进修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要精通教学工作,而且要善于做管理工作,还要擅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这都是需要教师下气力、花精力才能做好工作;随着教师职务评审制度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量化管理、考核,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诸多硬性要求,特别是教学岗位竞聘制的推行,都使得教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沉重而巨大的工作压力,本来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就使得教师不堪重负,如今不得不为应聘工作岗位,参与激烈的岗位竞争而付出更大、更多的劳动与心血,特别是竞聘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人为因素更使一些教师担忧不公正、不公平而心情紧张,甚至惶恐焦虑。教学质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最基本的是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努力程度,然后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艺术等。如果一个学生自己不努力,即使教师花再多的精力也没有效果,然而评价教学效果的板子都打到了教师身上,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教师一个人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现在的大学生差不多都是一些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百般关爱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都养成了“自我”、“任性”的坏毛病与习惯,进入大学后,教师的正常批评教育也会使他们产生抵触、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连学习、恋爱方面的些微挫折也会使其干出跳楼自杀等闹剧,使得高校教师不得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感受到来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另外,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教师和学生几乎是同时接收到相关信息,甚至有时教师因忙于工作而不能像学生那样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也使得教师的权威性、传统的社会角色都受到挑战,自然使教师感到压力倍增。

2.强大的社会压力。现在是高科技的社会,是快节奏、竞争强的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特别是教育管理体制、方式的变革,更使广大教师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压力。随着高校改革力度的加大、步伐的加快,在教师中引起的震动也愈大,一旦其超出教师的承受能力,便会发展成为各种心理压力、障碍等疾患。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改革的深入,社会文化的变迁,都会对人的心理生活产生巨大冲击与强烈震撼,此被称为“文化震荡”。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一书中指出,这是“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1](p.6)从高校来看,随着内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岗位竞聘制的推行,教学科研考核力度的加大,原来平静的“象牙塔”已成为一个人员、工作竞争空前激烈的场所,教师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其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可想而知。再从社会来看,教师已成为当前受世人普遍尊崇的一项社会职业,其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培育人才的神圣工作,因此对其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都很高很严,甚而要求其是“完人”,事事处处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与榜样,在工作上也不能有任何的一点瑕疵和过错,否则就会成为社会群起而攻之的对象。如当前社会上普遍流行一种“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说法,颇为形象地表现了社会对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过高期待和过于苛酷的要求。本来教学的质量、效率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素质、基础及努力程度等,现在却将责任全部放在教师身上,这难免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工作与心理压力。也正是这种长期紧张的工作使其始刻绷紧生命之弦,不敢在精神上、思想上有丝毫懈怠,从而使得其压力过大而出现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

3.繁琐的家庭压力。教师在家庭中承担着多重的社会角色,既为人妻、人夫,又为儿、女、婿、媳;上有老人要照顾瞻养,下有小孩要照料扶养;生活琐事多,家庭压力大,许多事要自己操心过问,往往不胜其烦。一遇到麻烦事或者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工作,而且使自己倍感身心疲惫。

4.多种的个人因素。社会竞争激烈,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具有竞争的意识,也要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需要有与他人合作、有人际交往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多心理压力来自于个人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就极易产生心理障碍等问题。例如,教师要进修提高,而这极容易产生工学矛盾;教师要评职称,要竞聘岗位,这就难免给自己增加无形的目标压力。在其工作与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曲折和打击,自然也就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与心理压力。如果调适不及时或不当,极易产生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

二、教师心理压力的调适与化解

1.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改变认知,正视压力。人在面临心理压力之时,首先应对其有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是人,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人的个性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对社会等外部刺激的一种自然、本能的应激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为此而焦虑惶恐不安。还要看到,压力虽是一种危机,但也是一种机遇,正确的态度是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积极促进矛盾向好的方向、方面转化。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勇于挑战自我,适时地改变自我,而不是消极逃避竞争。另一方面,在压力面前,要注意放松情绪,转移注意力,因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绪很重要。先要科学地分析压力的来源和成因,然后分析自己在解决这个问题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再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与办法,以主动地去适应、化解压力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压力,就能使压力得到有效的化解与调适。

2.优化心理品质,正确取舍,学会放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十全十美的事是从来不会有的,或者说人生常有不如意之事,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面对。不少同志因为别人职称高、工资奖金多、教学成绩突出、科研成果优秀,难免自觉不自觉地与别人攀比,觉得环境、形势都对自己不利,有时会为此感到自卑,感到无脸见人。甚至有人怨天尤人,或者觉着生活中的一切都已没有意义,常显得情绪低落,萎蘼不振。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千万不能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那只能越比越灰心丧气。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现实,主动地适应和顺应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要分析原因,并作出取舍的决定,学会放弃。比如说年轻同志谈对象,总希望对方身材高、学历高、薪金高,要把这些条件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往往就比较难找,如果在某一方面降低要求,就会发现“天涯处处皆芳草”。实际上,工作、学习、生活都是这样。古语说得好,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发现某个目标难以实现时,就要学会放弃,这才叫果断。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许多烦恼或不快都是对一时难以实现的目标却又不能毅然割舍造成的,由此引起的挫折和压力往往来自于对“鱼和熊掌”兼得的追求上。也就是说,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更需要淡泊名利,这就需要做到正确取舍,学会放弃。

3.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自我调节情绪。在面临心理压力的时候,特别是在感到情绪上的紧张、焦虑、烦躁时,更要注意调整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情绪的途径方法很多:一是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例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采取看电影、听音乐会、去外地旅游等活动来分散、转移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注意力,否则总是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某件事情上,只能是愈加焦虑不安等;二是学会排解和渲泄。如干一些家务劳动,培养个人在绘画、书法、下棋、唱歌、跳舞、运动等方面的兴趣、爱好,也能使人增添生活乐趣,调节生活的节奏,借此放松心情。或全家人外出聚餐,或向亲人倾吐、诉说自己内心的苦衷,既能求得家人的宽慰和安抚,又能使自己紧张不安的心绪得以稳定。女同志可以采用上街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会等方式,借此来化解紧张情绪与工作压力。也可以采取参加球赛、游泳、拳击等激烈的体育活动,或者在无人的旷野之处放声唱歌、大声吼叫,借此发泄自己内心深处的愤怒与不满等,也能有效地使紧张不安的心情平静下来;三是注意保持心理平衡。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这是好事,因为这是一个人积极进取、不甘平庸的表现,但也要掌握一个度。有些人就是喜欢遇事与别人攀比,更喜欢拿条件、成绩好的同志比,这样越比越觉着自己无用、无能。实际上,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千万不能用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否则,只能越比越自惭形秽。在这方面,不妨有点“阿Q精神”,觉着自己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更要知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换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换一种比较的方法,人的心情就会平静、平衡得多;四是集中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工作,只要集中注意力投身并专注于工作,就会自然地忘却种种不快、烦恼和焦虑之情。要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保持适度的自尊,既不可过于自傲自负,又不可过于自谦自卑。

4.预防和疏导相结合,扩大心理解压方法的外延,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化解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既要个人自身的努力调适,更要外界的帮助。要学会与人交往,改变自我封闭心理。找人倾诉,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当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或有烦恼和委屈的时候,须找亲朋友人倾诉,尽管得不到他们强有力的实质性帮助,但这种倾诉,再加上友人的安慰劝解,定能使人心情舒畅许多。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向心仪的主持人倾诉自己的不快或烦恼;可以采用网上聊天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指点、化解等帮助;可以把在单位、工作中的事情告诉家里人;可以采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求教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多采用写日记的方法,这都能使人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人感到倾诉后的轻松和愉悦。

5.与时俱进,增强心理解压方法的内涵,求助心理咨询。有人认为心理咨询只适用于大学生,殊不知对高校教师来说,也同样适用,特别是那种有着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人更是如此。心理咨询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有的放矢,使心理咨询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对于自尊心很强的高校教师来说,应注意心理咨询管道的畅通性和个人隐私的秘密性。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也可以通过访问心理咨询网站等形式,采取虚拟姓名的方式,求得专家、学者的心理指导和帮助,借以调节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排解心理障碍,以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因心理压力、障碍得不到缓解、排除而日益严重。对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患的教师,应去医院找有关专家进行对症的心理治疗,这往往能收到药物起不到的独特效果。心病还需心药治,就是这个道理。

6.创造条件,磨炼意志,增强心理承受与抗压能力。

面对压力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对人的高要求,必然带来工作上的高竞争性和高挑战性,故对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免得到时惊惶失措,自增压力。另外,同样的事件,对于心理承受、抗压能力不同的人来说,其所引起的刺激和反映的程度的大小、强弱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差很大的。因为所谓的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情绪体验和心理反应。有些人因为以前已经经历过相近相似的事件或挫折,其承受打击或挫折的心理抗压力就会很强,从而处之泰然,从容应对。而一些新工作的同志就会因为缺乏这种锻炼,导致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想不开,常为此感到压抑郁闷,甚至会把遇到的困难无限放大,导致认为无法解决和控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通过锻炼,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增强。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就注意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炼,借以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这既是调适心理的有效方法,又是我们迎接各种挑战、应对各种困难与挫折的重要而坚实的良好心理基础。同时也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自我剖析:我为什么必须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是正常的、是必要的?要以丰富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为背景,在个人生命质量和生活意义的层次上理解增强心理解压的重要性。

[1]黄珠红.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调适[J].福建商业高专学报.

[2]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高校教师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