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0-08-15吕凤英刘若慧

天中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教学模式

吕凤英,刘若慧

(黄淮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吕凤英,刘若慧

(黄淮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为了更好地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践、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基本技能训练、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一体.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自由创新的环境,文章提出了以多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为基地的实验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三课堂”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根据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需求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融入各专业课程中,对于改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应用严重脱节的局面,实现高等院校“英语精,电脑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1].

1 课程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学生在大学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先进性[2].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拓宽知识面,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所有大学生成为既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点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计算机应用技能这两个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冯·诺依曼机器结构、指令、程序、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网络的基本概念,这些教学内容重在让学生对计算机及其技术形成整体意识,找到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应用的结合点,为日后的专业应用打下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主要是指常用软件的应用技能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电子邮件、IE浏览器等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具有最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操作能力,还应具有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所学专业领域并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应用能力.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实践性都很强,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上机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纲”和“灵魂”,只有它才能使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做到“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近几年,我国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实践上有所突破,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1)对面向应用要求的认识不足,实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专业方向,实用性较差;(2)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重知识轻能力,学生习惯于纸上谈兵,动手实践能力差;(3)过于模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不合适;(4)教学方法、手段简单老套,实验照“片”宣科,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3 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上机实验.加强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教学模式,而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基本技能训练、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一体.

3.1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分层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3.1.1 依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应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需要和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应用为主线,即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的具体要求,认真研究各个学科、专业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方向和作为支撑的相应的知识结构,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多环节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数的同时,应压缩验证性实验学时数,提高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和专业(方向)实验的比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2 依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分层次培养方案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宜采用分层次培养的方案,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培养方案分为应用型和创新型2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自由选择.应用型培养方案面向一般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能够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型培养方案面向优秀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除了能够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外,还具备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能够在一个较高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应用中遇到的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3.2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案,加强与专业课程的整合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就是从现代办公应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选取各种典型案例,形成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构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模块,而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还包括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要从专业应用的实际出发,做到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有效地将计算机应用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中,从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改善计算机基础与专业需求脱节的局面,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3 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三课堂”,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课堂”中的第一课堂是指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课堂是指学生的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第三课堂是指社会实践、产学合作教育等.计算机基础“三课堂”实践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以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为原则,以一系列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为主线.“三课堂”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要能促使学生由“执行者”变为“设计者”,由被动参与变为活动的主人.

计算机基础“三课堂”活动种类多,差异大,加之班级多,因此组织管理的难度较大.为了保证“三课堂”实践教学有计划地开展,需要按照活动的特点分类管理,建立和健全“三课堂”教学制度,并安排事业心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还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0.

[2] 刘卫国.当前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3(1):49―51.

[3] 熊玉珍.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3(1):55―57.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9.

〔责任编辑 张继金〕

G642.423

A

1006-5261(2010)05-0083-02

2009-12-16

吕凤英(1969―),女,河南泌阳人,讲师.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教学模式
“不等式”基础巩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