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分类及其风格特点
2010-08-15刘宇瀚
刘宇瀚
(安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陕北民歌的题材样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号子、信天游和小调。它们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三种体裁。陕北民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本文将从这三方面来介绍陕北民歌的分类和风格。
一、号子
号子是整个人类文化中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最早的民歌。号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它是伴随着劳动者劳动节奏而唱的。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在劳动工序越来越复杂、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密、劳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时,号子的品种也就越来越多样化。陕北就有黄河船工号子、打夯号子、绞煤号子等多种号子。
例如《船夫曲》,从它的旋律线来看,基本上是以2—5—5—1进行的,这就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使人想象到它是在展现水上情景。再从它的节奏和速度上来看,既平稳又具有一定的力度,这就使人感到不是在激流险滩中行船,而是在较宽的平静的水面上行进。从整个情绪上来看,使人听了以后,脑海中自然出现一幅大船在黄河平静的水面上航行,船上传来船夫开朗的歌声的画面。透过歌词的内容,仿佛看到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和艄公的形象。
陕北号子音乐大多速度为中速稍慢,力度变化不大,唱起来上口、好听,这与陕北人的劳动强度有关系。黄河船工号子多用于拉船上岸或推船下水。打夯号子、打硪号子也只是在砸地基或打桩时为统一劳动动作、活跃情绪而即兴演唱的。
号子的词多是即兴演唱,除唱有关劳动的歌词外,也有反映历史故事、天文地理、生活情趣的歌词内容。
二、信天游
信天游的音乐具有高亢宽广、节奏自由、起伏跌宕、委婉动听的特点。它那独具特色的音乐语言、鲜明的西北韵味、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具备了很强的艺术魅力。
信天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音域不宽,用音简洁,节奏鲜明,结构方整,风格较轻松、明快、诙谐。反映的大多是爱情内容,也常为妇女劳动干家务或静夜独思时所唱。由于受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这类信天游小调的音乐特点,一般多用于平腔演唱。如我们所熟悉的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旋律自然流畅,优美恬静,用平腔演唱更能表现出恋人之间的无限钟情。
另一类信天游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悠长,旋律起伏跌宕(演唱者常用真假声结合的高腔演唱),调时而激越奔放,时而委婉深情。乐曲表现的有亲人别离之悲,也有走西口、揽工人的相思之情,歌声中也更多地充满了对黑暗世道愤愤不平的愤懑之情。如最有代表性的《脚夫调》,连续的大跳,用高腔演唱就将脚夫的愤恨与不满贴切地表现出来了。
信天游的歌词特点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由于它的词是倚声填词,受到旋律线条的严格限制,因此就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它用比兴作为形象思维的手段,去选择生活,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这就是“索物托情”或“触景生情”。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方式随着信天游的长期发展,已成为它的优良传统,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例如《兰花花》就是陕北信天游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它的曲调高亢悠扬柔美、开阔有力,节奏舒缓自由,极具地方特色。它以优美舒展的音调、纯朴感人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向往纯真爱情、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农家女兰花花的形象,鞭挞了封建买办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也赞扬了兰花花勇于冲破封建传统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
这首歌将叙事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该曲语言淳朴,旋律优美流畅,深得群众喜爱。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节歌形式,两句体多段式,共八段歌词,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它的曲调以悠扬的高音开始渐向低音进行,由于它是一呼一应的对称旋律(上行下行)造成了富有对比的上下句,这种对比根据各段歌词不同的内容,在曲调上作了适当的变动,因此音乐形象颇为鲜明。它有时是愤恨的反抗,有时是抒情的哀怨,很好地表达了当时人民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小调
小调是指流行在人民群众休息、娱乐、集庆等生活场合中的各种民间歌曲,如果说信天游是“山野之歌”,那么小调则是“里巷之曲”了。所谓“里巷之曲”是说小调的流传与发展更多的与城镇相联系,多数小调是由城镇传往农村的。
小调主要流行于陕北榆林地区各县,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一般小调
一般小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哼唱的小调歌曲。它既不依附于特定的民俗事象,又无需丝弦和打击乐伴奏,更不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不论在山峁沟洼,或是在窗前院落;不论在干农活、做家务,还是推碾子、做针线,都能脱口而唱,抒发个人情感。因而一般小调题材面广,曲目众多,流传广泛,在不断地集体加工和发展中沿袭下来。 如《揽工调》、《走西口》、《五哥放羊》、《东方红》、《三十里铺》等。
小调中衬字衬句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有以虚词插于句间或句尾,作以衬垫和填充的;有以虚词或实词作情感的渲染,以深化内容、丰富形象的。如歌词已完,而用“哎嗨哟”、“孩儿的妈妈哟”作结;有的衬句是在小调的传承演变过程中延留下来的,原意已不复存在,只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
(二)丝弦小调
丝弦小调分为打坐腔和耍丝弦两种形式。打坐腔是一种带乐器伴奏的小调坐唱,主要流行于陕北的府谷县、神木县,以及晋西北、内蒙西等地。打坐腔音域宽广、旋律优美、起伏跌宕,善用装饰音和滑音。虚词衬字运用丰富,唱词质朴、生动、活泼。演唱时发挥性强,具有一定的即兴创作特点。
耍丝弦是流行在陕北榆林县城内的一种带乐器伴奏的小调坐唱,又名 “乐器”、“榆林小曲”、“榆林清唱曲”。耍丝弦的歌词结构工整,辞藻华丽典雅,曲调多平稳级进,其总体风格具有优美抒情、纤巧细腻、委婉缠绵的艺术特点。
(三)社火小调
社火小调又称陕北秧歌,它主要在榆林、延安两个地方流行。它既是传统的、具有自娱性的广场歌舞,又曾是庄重的祭祀性活动的演唱曲调。春节期间,当地群众把秧歌活动叫“闹秧歌”、“闹社火”。其中有一种很具代表性的形式叫跑旱船。这种歌舞中一般有两个角色,一个由年轻妇女扮演坐船,一个是手执撑杆的老艄公,插科打诨其间。先在锣鼓声中跑圆场,后由丝弦托腔伴奏,一问一答,载歌载舞,饶有情趣。
(四)风俗小调
风俗小调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酒曲是陕北民间喜庆饮宴时所唱的一种歌曲。酒曲的曲调不多,多为一曲沿用,一般长段酒曲,多运用混合拍子,节奏较自由,叙事性、诵唱性强。
猜拳调是民间喜庆饮酒时,猜拳行令所唱的小调,又称唱拳调。它的曲调结构简单,篇幅短小,形式比较灵活,多为一曲沿用。
神官调是巫师们作法事所唱的曲调,叫神官调或跳神调。神官调的曲调结构简单,旋律多级进,基本接近当地自然语言形态,诵唱性强。
祈雨调是昔日陕北农民抬龙王神楼游街或在庙中跪求时所唱的曲调,它曲调简单近似呼号、吟诵。
四、结语
陕北民歌产生于陕北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源于劳动生活,且直接作用于生活本身。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劳动号子,并使其为劳动生产服务。在广袤辽阔的高原上,陕北人民用激昂高亢的信天游喊出了勃勃热情。可以说,陕北民歌渗透在陕北的各个角落。本文对陕北民歌作了初步介绍,它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体会和领悟。
[1]吕政轩.陕北民歌艺术论[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2]吴岫明.中国民歌赏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四海.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5.
[5]黑格尔.美学(1)[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李巍.陕北民歌“信天游”艺术表现浅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