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夫兹博理的真、善、美艺术哲学思想简论

2010-08-15程立忠

文教资料 2010年29期
关键词:辞源第一版柏拉图

程立忠

(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121)

真、善、美是艺术哲学发展中的永恒话题。英国十七、十八世纪美学史,有两个界限相当分明的传统:一是以霍布斯、洛克的思想为代表的经验论传统;一是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或确切地说是剑桥新柏拉图主义)传统,以沙夫兹博理为代表。[1]沙夫兹博理不是一个思想严密的哲学家,主要是一个伦理学家,但却对与美学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卡西勒在他的《启蒙哲学》中说道,沙夫兹博理“以其热狂的和赞美的笔调对美学基本概念所做的加工、耐心透彻的说明和澄清工作”[2],使他在美学史上获得独立的地位。

沙夫兹博理兼收并蓄,综合了古希腊罗马的斯多亚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当时的英国经验论和剑桥柏拉图主义各种成分,独立探讨了审美直觉在创作和欣赏文艺作品过程中的突出作用。他所强调的审美教育在培养人格中的积极作用、政治自由对文艺创作的积极意义等更是闪耀着启蒙思想的光芒。在沙夫兹博理的思想体系中,美和善、美和真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一、美与真

知识欲的目的是真。据《辞源》和《辞海》所载,“真”有本原、本性的涵义,还有与伪、假相对的真实、真诚等涵义。[3]在哲学范畴中,“真”是指主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必然性的状态。[4]“真”最基本的涵义就是“真理”,但是,不能把“真”与“真理”混同。

德国哲学家卡西勒在他的《启蒙哲学》中揭示:沙夫兹博理哲学和美学的基本论点“一切美都是真”只有从这一背景上才能理解。[5]沙夫兹博理这里所讲的“真”,意指世界内在的理智结构,对这种结构,人无法仅从概念去认识,也不能通过对一堆个别经验进行归纳来加以把握,而只能凭直接体验,直觉地加以理解。美的现象中便有这样的经验和直觉的悟性,在这种直觉的悟性里,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障碍消失了。所以一切美皆源于真,而真之全部具体意义又只有在美之中才能被揭示出来。[6]

黑格尔的伦理理论色彩是通过“真”作为中介而显现出来的。真是黑格尔美、善统一的纽带,他在《美学》中也明确提出:“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至于其他目的,例如教训、净化、改善……之类,对于艺术作品之为艺术作品,是毫不相干的。”[7]

二、美与善

关于“善”的哲学追问与反思贯穿于整个哲学发展史。学者对于“善”的探讨随处可见。“善”的涵义很多,据《辞源》和《辞海》所载,“善”有善良、美好之意;有亲善、友好之意,有喜好、爱惜、赞许之意,有大、多之意,有擅长、善于之意,有熟悉、改善之意,等等。[8]

英国美学家、伦理学家沙夫兹博理认为,美的本身带有深刻的道德性质,人正是通过客观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而实现道德上的完善,因此,美和善就其深刻的本质而言,是处于有机的统一之中。他声称,道德与艺术相似,善与美一致。因为,和谐与平衡同样是审判善恶的标准。[9]美是自然的,美与善是一样的。

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认为“美及完善”、“美及适宜”。一件事物如果符合它那类事物所特有的形体结构或模样而完整无缺,那就算达到它的“内在目的”,就叫做“完善”,也就叫做美。[10]沙夫兹博理认为,“从行动,精神和性情中见出美和丑”(及善、恶——朱光潜语)和“从形状、声音和颜色中见出美和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由内在感官掌管的,他把这种能力叫做“内在感官”或“内在眼睛”。这样,他就把美与善以及丑与恶密切联系起来,认为它们都有“社会情感的基础”。[11]

在《美学》中,黑格尔提出了“伦理实体”和“实体性”的概念来解决美与善的关系。他说,诗人的观念、倾向如果自然地消融在形象中,“而不是越出所写动作情节之外的独立意图,即不把动作情节降低为工具,这对于艺术就没有什么损害……”,“完全错误的倾向,他就对真理和艺术犯下了双重罪过”。可见,黑格尔认为,艺术应该有健康的道德倾向,但这不应成为艺术的外在目的,而应当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这表明他主张美善统一于美。[12]

三、真、善、美的统一

沙夫兹博理遵循古希腊罗马将美与和谐、比例等相联系的传统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贯彻到伦理道德中,以此来论证真、善、美三者的统一。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凡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就是真的,凡是既美而又真的也就在结果上是愉快的和善,……比例合度的和有规律的状况是每件事物对真正旺盛的自然的状况。凡是造成丑的形状同时也造成不方便和疾病,凡是造成美的形状和比例同时也带来适应活动和功用的便利。[13]我们还要理解两点:(一)沙夫兹博理接受古希腊以来的传统观念,认为比例、和谐、合度这些方面就是美,并引申到真和善以论证三者的统一;(二)真、善、美并非客观事物固有的属性,而是“内在感官”,是心灵所天赋拥有的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感觉”。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了“伦理实体”和“实体性”的概念,伦理实体是理念在社会伦理领域的化身,既是最高的真,又是最高的善。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真善合一的伦理实体的感性显现。这样,就在真的基础上把真、善与美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统一起来。[14]

四、总结

美与真、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美是真与善的形象的体现,美的同时也是真和善的反映,只有把真与善通过美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哲学、美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研究,都应将真、善、美统一地完善到理论与实践之中。

[1]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范明生著.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第一版).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156页.

[2][德]卡西勒著.启蒙哲学(第一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16页.

[3]辞源(第三册)(修订本)(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208页.

[4]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9页.

[5][德]卡西勒著.启蒙哲学(第一版).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08页.

[6]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范明生著.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第一版).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165页.

[7]辞源(第三册)(修订本)(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68—69页.

[8]辞源(第一册)(修订本)(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529页.

[9]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757页.

[1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646页.

[1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647页.

[12][14]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范明生著.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第一版).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784页.

[13][英]沙夫兹博理著,杂想录(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94页.

猜你喜欢

辞源第一版柏拉图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柏拉图之灵魂观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三批第一版)有关修订情况的解读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张执浩著作要目
《辞海》和《辞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