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缺失有效沟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2010-08-15于志英

文教资料 2010年29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意识

于志英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自杀等极端案例屡见报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个人与家庭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对学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今部分大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虚荣、人际关系敏感、社会责任感欠缺、亲情淡漠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有关外,与大学生家庭有效沟通的不到位也有一定关系。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沟通的信息要准确清楚,且沟通的主、客体双方都要充分表达对沟通信息的看法,才真正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

一、家庭有效沟通缺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教养、沟通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不同影响。家庭教养、沟通方式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和行为方式,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专制型家庭。

这类家庭沟通方式基本是从父母往子女单向进行的,即父母通常以命令式语气直接下达规则和指令给孩子,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或主动行事。这种家庭的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上往往采用被动方式,等待领导下达指令,竞争意识不强,常表现出焦虑、心理压力大和喜怒无常等。

(二)放任型家庭。

这类家庭的孩子放任自由,沟通很少,尤其是当孩子进入大学,就不再关心其生活和学习。家长不了解大学生在校的情况,只提供经济支持,大学生不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有的父母经济很困难,但认为不能告诉孩子怕影响其学习,结果有的学生在外花钱如流水。处于这种家庭的大学生在沟通上往往缺乏技巧,缺乏对人的尊重,太自我,争强好斗,易有攻击行为。

(三)成熟型家庭。

这类家庭成员互相之间积极有效沟通,父母和子女之间互相了解,父母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子女,能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困扰,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加以指导,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与同伴能积极沟通,能很快适应环境并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大学生和家庭有效沟通缺失的成因分析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 (Lawrence Summers)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下,学生们面临的五大挑战之一就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必须加强沟通意识[1]。沟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沟通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沟通能力涉及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源自沟通缺失,分析有效沟通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沟通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以考试分数为主;到了大学阶段,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少,家长认为学生长大成人了,上大学了,教育任务基本完成,其他的教育全部推给了学校;大学学习以主动自学为主,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较中小学时期减少更多,很多教师上完课就走人,教师的沟通意识也已淡化;而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长大成人了,不再需要接受别人的教育,沟通意识都比较缺乏。比如,某大一新生花钱大手大脚,视父母为银行提款机,当自己需要钱的时候直接要,从不考虑父母是否有钱,钱从哪里来。其实该学生父母是小城市的下岗工人,家里的经济情况从不和孩子沟通,有“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其实,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有困难可以让孩子适当节俭,或通过勤工俭学为家里减轻负担。如果不能有效沟通,有的大学生就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反正要钱父母就给,以为家里有钱,花钱也就没了节制,造成父母在家省吃俭用,一分钱当两分花,自己却消费“出手不凡”。

(二)缺乏沟通技巧。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从出生就会和周围的环境有沟通,但有的人沟通得好,有的人沟通效果不佳,主要因为沟通技巧的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沟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沟通是否顺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比如,某大二学生说:“我就是家里养的一条狗,父母就只知道给钱和吃的。”其父母是农民,靠自己做点小生意很辛苦地供孩子上学,但很少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让孩子觉得亲情淡漠。经过咨询,该学生和父母平时很少沟通交流,放假在家和父母也很少谈心,也不知道如何和父母有效沟通,经常和父母刚谈两句不是没有话题就是谈不下去吵起来。该学生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敏感,社会支持很少,基本没有好朋友,觉得很孤独、失落,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同学圈子或如何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缺乏沟通实践。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重要,沟通理论方面的各种书籍和资料也随处可见,很多学校也开设关于沟通艺术方面的课程,但很多大学生在沟通实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掌上明珠,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到了大学开始集体生活,如果再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就会比较紧张。另外,现代社会网络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大学生一有时间就上网聊天、网恋或玩网络游戏,甚至有人网络成瘾。网络中虚拟的人际交往十分肤浅和脆弱,很少有人用心深交,不少大学生熟练网上的虚拟沟通,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少,阻碍了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经常有学生因为人际关系沟通不和谐来咨询,他们清楚地知道与人沟通过程中要换位思考,但在交流过程中疏于实践。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全面,但人和环境的复杂并非直接套公式那么简单,还需要在实践的沟通交流中不提总结和提高。

三、家庭有效沟通缺失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意识。

我国大学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意识较淡。意识决定行为,应提高学生、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意识。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要有积极沟通的主体意识,发挥年轻人沟通交流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和学校、家长积极沟通。大学生的父母,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并不是孩子上大学后就可以终止或减弱,家庭情感的有效沟通将伴随人的一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补充。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学校,也应该提高和学生家庭有效沟通的意识,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学校和家庭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针对目前大学生沟通能力不足的现实,高校应开设提高沟通能力等的相关理论和实训课程,并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大学生对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为大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做必要的准备。大学的集体生活、社团活动、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等都为实践沟通能力提供了施展平台,大学生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和不同的人接触、沟通交流,在实践中成长。

(三)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大部分心理健康问题都源自沟通不畅,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能提高心理抗击打能力,培养自信、宽容、合作、坚韧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心态,克服沟通交流中的心理障碍,提高交流沟通能力,成为受欢迎的人,为成就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大部分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部门,大学生应好好利用各种资源,出现各种困扰主动寻求帮助,在挫折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成就美丽人生。

人是社会人,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家庭有效沟通是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学生、家庭和学校应建立立体交流沟通网络,及时有效沟通,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1]哈佛校长点拨北大学子.世界变小须加强沟通.http://www.sina.com.cn.北京晨报,2002-05-15.

[2]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J].教育与职业,(八).

[3]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第六卷),(1).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