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培养的“复合导师制”探讨

2010-08-15

天中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企事业导师制产学研

方 贵 庭

(武汉大学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研究生培养的“复合导师制”探讨

方 贵 庭

(武汉大学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复合导师制”是我国高校根据当代社会需要和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对研究生导师制所进行的积极探索.文章论述了在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中引入“复合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复合导师制”的建议.

复合导师制;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将知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应用型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更是如此.高级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现场工程师岗位群[1]7.有关资料显示,企业的高级专业岗位,80%以上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2]7.如何保证培养出来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达到社会要求,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研究生导师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对研究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完善,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复合导师制”就是我国高校根据社会需要和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对研究生导师制进行的积极探索.

“复合导师制”,是根据研究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兴趣,在为研究生配备学术型导师之外,还从国内企业、公司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实践导师,从而使研究生能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迅速提高.“复合导师制”是对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双导师制”的发展,其目的是造就高层次的创新型、复合型、实务型人才.但是,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一些高校对“复合导师制”重视不够.本文对“复合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价值等问题进行重新思考.

1 研究生教育实行“复合导师制”的必要性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理论教学导师的工作重点放在了课堂组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较少关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知识更新、技术装备更新等问题,从而造成了导师本人知识陈旧和实践操作技能低下等严重问题.应用型研究生来自全国的不同院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他们只能跟着导师转,如果导师的知识陈旧老化,实践技能缺乏,无论他怎么精心地编排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都不可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必定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和生源结构,高等院校必须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的教学模式,以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整合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提高应用型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创造必要条件;从事理论课教学的导师不能消极坐等,应主动转变观念,不但重视授课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同时也重视自己知识的更新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但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中所涉及的实践方面的内容众多,而一个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无论学术型导师怎样努力,他们也不可能使自己的实践教学完全满足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因此,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实行“复合导师制”是十分必要的,高等院校应根据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从国内著名企业、公司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实践课教师.

研究生教育实行“复合导师制”,不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能促进学术型导师与实践型导师的交流.学术型导师与实践型导师的交流,至少有3个方面的良性作用:一是可以帮助企业、公司解决一些理论上的难题;二是可以提高学术型导师的实践能力;三是有利于学术型导师了解社会对研究生能力的要求,明确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不足,学生的技能训练得不到保障.一些院校甚至降低实践训练的标准,如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课改为观摩课、用黑板充当试验田等,学生虽然参加了技能训练,但感受往往不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举[3]209.《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4].实践课是培养研究生动手能力的直接过程,而学科通开课也是提高研究生动手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学科通开课越来越引起高等院校的重视.在学科通开课教学中,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用实例进行阐释,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实行“复合导师制”能够提高学术型导师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行“复合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科通开课的教学效果.

2 “复合导师制”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研究生培养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最新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教师.高等院校如果不改变那种以职称和资格为标准的用人观念,很难招来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即使招来也难以留住.一般情况下,高学历人才只是在某学科某些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上具有较高的造诣,从行业领域角度看未必就有较高的实践技能,而高技能人才也未必有高学历.因此,高学历既不是高技能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综观世界各国的高等院校,他们在应用型专业领域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采取了“开放式”手段,这一做法可以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领域师资建设的借鉴[5]205.在挑选研究生导师时,我们既应看重学历、文凭、职称,也应该看重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例如,当代国际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艾路明先生,在武汉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从事过多种行业,阅历广,业绩突出,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艾路明被聘为武汉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后,学生对他的实践案例课非常感兴趣,普遍认为他在课堂上思路开阔,善于将理论逻辑问题与社会的实际问题相联系.

真正的复合型导师在高等院校是很难培养出来的,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学历再高的人也很难成为复合型导师.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一方面,高等院校应让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去实践,在帮助这些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研究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研究生的技能;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应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工程研究和高层管理方面的人才)来做兼职研究生导师,除讲授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外,还对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科研实践、创新活动等给予指导.近年来,武汉大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从企事业单位聘请金融管理、工程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做兼职研究生导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表明,高等院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不仅可以缓解“复合导师制”下导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和数量不足的难题,同时还有利于学术型导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3 “复合导师制”下的产学研结合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既是高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产学研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体系.产学研合作的内容包括开展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随着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的不断扩大,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

“复合导师制”与产学研结合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一方面,产学研合作利于高等院校更深入地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状况,从而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更多、更优秀的研究生兼职导师.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通过在企事业单位聘请研究生兼职导师,能够加强与这些单位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从而企事业单位可以为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提供更多的科研课题、更多的经费支持和更好的检验科研成果的场所.企事业单位所提供的科研课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能够促使善于解决虚拟问题的研究生导师置身于现实环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科研逐渐掌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法,逐渐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研究生在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能在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提前接触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这有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有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复合导师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想途径,是高校师资队伍现代化的有效保障.“复合导师”的成长不能单靠必要的培养,更有赖于其内部强烈的成长动机.“复合导师制”有利于将学生和导师的内外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随着“复合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研究生导师队伍也必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1] 冼永光.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9(12).

[2] 安琪.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昌吉学院学报,2009(2).

[3] 王红山.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2009(3).

[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DB/OL].http:// 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30/info34030.htm.

[5] 邬适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会展专业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09(1).

〔责任编辑 张继金〕

G643.6

A

1006-5261(2010)05-0061-02

2010-05-28

方贵庭(1955―),男,湖北蕲春人,高级职员.

猜你喜欢

企事业导师制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浅谈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