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艺术:小故事大道理
2010-08-15王荷琴
王荷琴
一、故事改变我
多年前,我就看了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看完了,笑过了,心头漾起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如今,做了十年班主任的我,再来看这步影片,就不仅仅是感动了,更多地折服于这位伟大的父亲,一个充满智慧、懂得教育艺术的父亲。他把一场本来充满着硝烟的战争神奇地幻化成了他与儿子的一场精彩游戏。他用他的大智慧他的大爱成就了孩子的“美丽人生”,没有斥责、没有威吓、没有恐惧,在轻松惊喜的游戏中保全了孩子的性命,保全了孩子纯洁无邪的心灵,让孩子远离了邪恶,远离了战争。这是多么“美丽的人生”。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远离教师、家长的斥责、谩骂、惩罚,一直沐浴在赏识、期待、等待中,那么,他们就能像影片中的儿子一样——拥有快乐的美丽人生。
二、一个故事,一个女孩
班主任不发火,不批评学生的概率几乎是零。如何使批评不伤人,又起到教育的作用呢?让“故事”说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中,我一直崇尚“让故事”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相信教育者的话语有着强大无比的力量。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们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只有当话语里蕴藏着追求道德理想种子的时候,话语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工具。”
一堂午睡课上,睡意朦胧中,有孩子推了一下我:“王老师,我想咳嗽。”“那你咳呀。”这么本能的事还要我批准吗?“我一咳嗽,肯定会把别的同学吵醒,我想出去一下。”这下,我睡意全没了。这是一个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安徽籍女孩。
还记得第一次报名时,她那双惊恐的眼睛,和她妈妈哭红的双眼。她妈妈因为生了这个女孩被家庭冷漠甚至离弃,孩子一生下来就过着不健康的家庭生活。妈妈不屈服于命运,只身带着孩子来到张家港打工。开学一个多月来,她一直生活在自卑、自闭中。课间,我经常坐到她的座位旁和她说话,她总是低着头以沉默拒绝我。我知道孩子她的心房没那么容易打开,于是组织班干部开会,要求他们多关心这位新同学,在课外活动时,多邀请她一起游戏。但是,我的苦口婆心、良苦用心似乎对她毫无作用。
一节晨会课上,我给全班同学读了一个故事: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里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孩子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管别人给多少钱,决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孤儿院后,男孩兴奋地告诉了院长,院长笑笑,要他明天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十倍的价钱来卖这块石头。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份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为 “稀世珍宝”。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了院长,并问院长为什么会这样。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地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价值,竟被称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你看重自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故事讲完,我的目光接触到了她,她那专注而又明亮的眼神在那一刻照耀了我,也温暖了我。我知道,她被这个故事触动了。
不敢说一个故事能够改变孩子,但至少她从这个故事中汲取了一种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她不再那么封闭了,而是变得主动融入五(1)班这个集体了。在“你想成为五(1)班这本书的哪一页”的调查中,她写道:“王老师说我们五(1)班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那我就做五(1)班这本书的最后一页,默默无闻,却可以让人永久回味。”
一个故事,换来了一个“永久回味”。
三、一个故事,一位家长
这一天大课间活动,五(2)的吴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们班陈同学最近穿来的一双溜冰鞋有可能是我们班蒋新宇的。”“怎么有这种事?”吴老师接着说:“蒋新宇说你们班陈同学穿的溜冰鞋和他丢掉的一双一模一样。”有这等巧事?五(4)的孙老师也正好在,听说这么回事马上接口道:“很有可能是你们班陈偷的。陈同学我三年级教过,曾经去超市偷过赛车。四年级时还把同学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偷了。这孩子家庭教育有问题。”
我从队伍中一下子找到了他,用聊天式的方式问他:“王老师问你,你有几双溜冰鞋?”“两双。一双80多元,一双400多元新买的。”他还特地强调新买的。我的心咯噔一下,孩子一般有一双溜冰鞋就够了。“那你今天把新鞋带来了吗?”“没有。我爸不让我带。说新鞋应该放家里用。”这个理由似乎能够说得通。“那你明天叫爸爸来一趟学校,老师想了解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五(4)班的孙老师提醒我:“陈的家长有点难对付,他们溺爱孩子是出了名的。”
对于这样的家长,我该如何找到突破口呢?讲道理,可能他的理论胜过我,放任吗?可能就此毁了孩子,毁了一个家庭。于是,我从我平时储存的故事中找到了一则:一封信—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这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口,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当我把这个故事给这位家长看后,他很震撼,也意识到了平时对孩子的宠溺和不正确的引导。后来,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最后,把溜冰鞋还给了隔壁班的孩子。事后,家长很激动地对我说:“王老师,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差点就毁了我的孩子。”
是呀,与其滔滔不绝地讲解,不如用“故事”说话。因为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用事实说话。当事实摆在面前时,说服力就不只增加了一倍。
四、一个故事,一节班队课
“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让故事说话,用故事的形式来教育学生,学生爱听,也较容易接受。每星期的班会课,我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发现孩子们变得自私,对班级中的事情也不如以前积极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决定让故事替我说话:一个女孩走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回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你许个愿,我将实现你的愿望?”女孩想了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在她耳边悄悄耳语了一番,然后消失了。小女孩得到仙女的秘诀,果真快乐地度过了一生。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听完故事,我的问题也随之抛出:“同学们,你们知道仙女对小女孩说了什么吗?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讨论起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明白那位仙女给小女孩快乐的秘诀是“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你给予的爱心。”“孩子们,爱心最珍贵,真情不会老。只要你献出一份真诚的爱,你将得到加倍的爱的回报?愿你们用爱心、真心去浇灌美好的生活!”
五、结语
故事具有无穷的魅力。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当空洞乏味的说教激不起孩子的兴趣时,当机械单调的灌输不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时,不妨“让故事说话”。因为教育故事会使说理叙述增强形象性,增强生动性和趣味性;因为教育故事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通了“电”带了“磁”一样,使学生不仅能专心地听,而且容易激起强烈的共鸣,滋润干涸的心灵,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