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曲调,情已在先——例谈语文课堂导语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36期
关键词:冷雨沁园春导语

吴 江

(睢宁县第二中学,江苏 睢宁 221200)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非常著名的句子,琵琶女在演奏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的氛围之中,也正因如此,她的演奏才格外打动人心。一堂好的语文课亦是如此,好的导入如演戏前的开台锣鼓,未开台,先叫座,往往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一种让学生欲罢不能的功效。因此,巧妙的导语设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想象力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把握好导入设计的方法,通过精彩而成功的导入,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达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上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良好状态?近几年我在不断地探索和揣摩,现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导入,以飨读者。

一、专题版块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例如,在教授《致橡树》时,我这样设计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树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而且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再如,在讲授雨霖铃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百花园中,宋词无疑是众多美丽的奇葩中最为耀眼的一束,她像一座丰碑让后人景仰膜拜,在我们领略了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豪放词之后,今天让我们在一同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欣赏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阴柔之美。”

二、由面到点导入

学生学习知识是由点到面的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则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况落实到特殊的一篇课文上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清丽女子,随落叶而至,随飞雪而归。有天高地广,金风送爽的心旷神怡,也有北雁南飞,霜风凄紧的萧索悲凉。秋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不管什么时候读,都会别有情味。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有人伤别,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有人独上西楼,萧索寒秋,只见残月如钩,梧桐深院,秋夜里,李后主读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在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他又带给我们怎样的一番情致。”再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涌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辛弃疾来到历经沧桑的京口北固亭,同样情难自已,书写下一曲《永遇乐》,引起后人无限感慨。”这样的导入,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趣味故事导入

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对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老师倘能结合课文谈及一些故事或典故,定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拿来主义》时,我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东西,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不会因为吃了肯德基就会变成美国人,美国人也不会因在家中摆放了中国的瓷器就会变成中国人。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立即问:“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我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

四、设疑法导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诗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所,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好的设疑,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设疑,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进行激疑,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必不可少。只有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打破对教科书的神秘感,才能出现“群疑并兴”的局面。当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问到“点子”上。这“点子”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比如《我有一个梦想》的导入:“‘我有一个梦想’中心落在哪个词上?‘我’有怎样的一个梦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梦想?”由此进入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梦想的段落范围,去了解马丁·路德·金有怎样的梦想,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梦想。再如我在教《听听那冷雨》一文时,根据课文的标题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当我们面对‘听听那冷雨’这个题目的时候,会获得哪些信息,会有哪些想法,会有哪些问题?”“是谁在听?听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冷雨’是本文的一个核心意象,作者为什么要写“冷”雨?是怎样来描写的?在冷雨中,听者听到了什么?”一系列问题很快带领学生融入课堂,走进文本。

五、引用法导入

利用诗、词名篇或名人名言引入,生动活泼,知识性强,能充分利用诗、词,能顺利导入佳境,极具有艺术魅力,如我在教学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时作这样的导入:“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张继的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的少年壮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的孤苦悲戚。那么,大家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欣赏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给我们描绘的秋天后,也许你们心中的秋天会更加美丽。”

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情境导入、图示导入、提炼观点导入、点出人物导入等不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语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多彩多姿。不管采用哪种导入设计,都要紧贴学生实际,联系文本,利用语文知识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趋力和求知欲,力避落入俗套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给学生造成一种不良的学习心态。

[1]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2001.

[2]课堂教学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冷雨沁园春导语
导语
沁园春·赞中原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相见欢·无聊独自彷徨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卜算子·清明
沁园春 ·春朝送暖
导语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