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称谓语:社会文化的镜像——英汉社交称谓方式对比分析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36期
关键词:爱称英汉职务

王 琪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前言

在人际交往中,适当而得体的称谓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传达各种语言信息。英汉语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社交称谓,但不同的称谓方式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

二、英汉社交称谓方式对比分析

1.社交通称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称呼关系比较疏远的人或陌生人之间。语气正式,表达的关系不密切。在英语中最常见的称谓方式是“称谓+姓”(Mr./Mrs./Miss/Ms.+surname)。 汉语中的称谓方式是“姓+称谓”,排列次序与英语恰好相反,这种截然相反的排列顺序是英汉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在称谓上的体现。汉语这一称谓方式不仅常用于称呼关系比较疏远的人或陌生人,而且还可用于称呼所敬重的人。因而涵盖的范围比英语广泛,它既可以是专门称谓词(同志、师傅、老师、先生、小姐),也可以是职务、职称称谓词(主席、厂长、经理、教授)和一些职业称谓词(医生、会计、律师、护士)。 常见的称谓有“王先生”、“李医生”、“胡书记”等。

2.职务/职业称谓

英语中能作称谓语的职务并不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President”可用来称呼“总统”,也可用于对“大学校长”、“银行行长”等职务的称呼。在汉语里,几乎各种职务都可以用于称谓,而且职务属于尊敬性称谓成分,代表了荣誉和尊严,因此在语用上,下级对上级要以职务相称。而且汉语对职务的称呼十分具体到位,如“校长”、“院长”、“厂长”等,这是由于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儒家靠严格的等级制度来保证皇权统治,导致了汉语中名目繁多、具体清楚的职务称谓语。

在职业称谓方面,英语中可用于称谓语的职业很少,例如doctor(医生),nurse(护士),waiter/waiteress(饭店服务员),driver(出租车司机)等。在不知姓名的情况下职务和职业称谓也可单独使用。英语中很多不能用作称谓语的职业在汉语中却可以用,例如老师、律师、会计等。几乎绝大多数职业在汉语中都可用作称谓。值得注意的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的“王老师”不能直译为“Teacher”或“Teacher Wang”,因为“老师”这一职业在汉语中可用来作称谓,表示尊敬。在英语中却仅仅是职业而已,不可用作呼语。

3.职称/学位称谓

英汉两种语言在职称/学位称谓方面十分相似。这种称谓方式通常只把高级职称和学位如Professor(教授),Doctor(博士)等用作称谓,来表达对被称呼者的敬重。而相对较低的职称如讲师、助教或较低学位如硕士、学士等都不被用作称谓。如果一位美国人既有博士学位(Doctor),也有行政职务,他会更强调他的学位而非职务,可见学术地位在英语文化中的重视。而在中国似乎刚刚相反,可见在中国文化中行政权利比学术水平更受人重视。

4.直呼其名

英语中同辈人、熟人或朋友之间以称first name最为普遍,亲属间也多以firstname相称。双方为地位关系不平等时,也常被对方要求以firstname相称。在美国,“人们必须用名称呼同事,即使不喜欢他们也得如此”。可以说,英语国家这种以名相称的风气只能表示社会上人们不拘形式、期望关系密切的愿望。实际上相互关系不一定就亲密或平等。在汉语中直呼其名的范围一般仅限于亲朋好友之间,且限于长辈、上级对小辈、下级之间或平辈、平级之间,反映了人们“同龄平辈宜相近”的普通心理倾向。对于长辈甚至是不熟悉的长辈、上级如果直呼其名,一定会惹得对方不快。

昵称或爱称也是一种以名相称的称呼方式。英语中广泛使用爱称,如Dear,Darling等,显示出英美人性格中率真、热情、大方的一面。汉语中的爱称有“亲爱的”、“宝贝”、“心肝儿”或单称名字中的一个字、在单字后后儿化韵,如“玲”、“雪儿”等。汉语中的爱称使用范围很窄,多限于长辈对晚辈的昵称,或恋人之间的相互称呼,但在公开场合这种爱称通常很少出现,这说明汉民族内敛、深沉的性格,不愿公开表露自己的感情。

5.“老/小+姓”称谓

汉语中可以在姓的前面根据对方的年龄加上“老”或“小”来称呼对方,如“老王”、“小李”等。 “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即使被称呼方并非上了年纪,这也被视为对对方的尊敬。“小+姓”在汉语中是上级或长者对下级或年轻人的一种称谓,该称谓显得亲切、随和。英语中没有“老+姓”这种形式的称谓,汉语的这一敬称在英语社会却行不通。因为英美人忌“老”(old),尤其是妇女。“old”暗含“不中用了”、“不再年轻了”,这在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美国是大家都不愿接受的。

6.姓+拟亲属称谓或单呼拟亲属称谓

拟亲属称谓是依照年龄用泛化的亲属称谓称呼一切非亲属的社会关系。此称谓方式既可采用“姓+拟亲属称谓”,也可单呼拟亲属称谓。这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称谓方式。中国人习惯将亲属称谓引入社交,用于称呼非亲属甚至陌生人,如“张大爷”、“刘叔叔”、“阿姨”、“大姐”、“大哥”等。这种称谓可以使交际双方感到亲近,从而缩小双方的距离,收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它的发展史是个人奋斗开拓的历史,人们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和平等性,不论长幼辈份人人平等。granny(奶奶),uncle(叔叔)等亲属称谓一般仅限于亲属之间使用,没有孩子称陌生的老人为 “爷爷”“奶奶”的现象。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与英语简单粗疏的称谓方式相比,汉语的称谓方式显得更为丰富、具体而精确,几乎每一种称谓都在各司其职,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语体和感情色彩也较浓。英语中的称谓不仅简单,而且显示出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且语体和感情色彩平和一些。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1.从群体意识来看,中国人有很浓厚的宗族观念,人们希望“归属”、“依附”、“群聚”,高度重视族类而忽视个体,习惯于将大量亲属称谓引入社交场合。英语文化影响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个性自由”,家庭成员不存在依附关系,这就使得他们的亲属观念比较淡薄。

2.就价值观念而言,英美人崇尚个人主义,提倡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社交称谓体现为注意个人特征,不以年龄、性别和资历作为等级标准。汉语社交称谓以“长幼有别,亲疏有序”为基本特征,具有较强的社会凝聚力。

三、结语

“语言文化背景差异愈大,社会称谓系统区别愈大”。中国和英美国家在宗法制度和价值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称谓方式上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实际上也体现了以血缘纽带维系的、以群体为取向的、重关系的中国社会文化和与以契约关系为基础、个人主义为取向的、重平等或平行关系的英美文化之间的明显不同。

[1]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1992,(2).

[2]黎昌抱.英汉社交称谓的国俗差异[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3).

[3]任海棠.汉英社交称谓语对比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4]陈如心.从汉英社会称谓语看中西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

猜你喜欢

爱称英汉职务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词语的变迁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爱称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