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就业培养促进机制研究

2010-08-15汪文首刘大中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素质机制政治

汪文首 刘大中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151)

一、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31万,创下新高,加之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进入扩招11年以来最困难时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如就业政策、就业制度、就业环境等,又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成才观等。其中大学生就业素质不高是就业难的关键,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大学生就业素质是在就业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观念、诚信品质、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奉献精神、就业心理等素质。这正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的内容,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1)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过多强调技巧培训等实用性的教育;(2)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内容不完善、方法手段落后、队伍建设不健全的情况。因此,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迫切需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

二、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还存在问题和不足,因而我们必须认真探讨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我认为,一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二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三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四是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五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的首要地位,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服务的理念。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都有过论述。毛泽东同志说过,学校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在新时期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些论述确立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首先,这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德”,就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德”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处于首要地位,我们要用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具备良好的品质不仅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而且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立足之本。其次,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我们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对高职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其增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感和开拓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责任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实行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还应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服务的理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更是党和人民生活中的大事。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就业工作服务的理念,必须转变观念,把工作职能定位在“三个服务”上,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随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认识,自觉适应当前就业工作的需要,在就业工作中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转变,把高职毕业生这类人力资源开发好、利用好。这对于毕业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高等学校的发展和稳定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是特别重要的。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实行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须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的职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主要体现在:加强国情、政策宣传和就业形势教育,加强择业观、成才观、创业观教育,强调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就业心理、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职业教育,使高职大学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明确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动的一般规律,形成正确的就业心理、择业观念、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就业需求,了解用工制度等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培养学生认识就业需求,增强其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和合理配置自身资源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贴近用人单位、贴近现实,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就业。

3.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实行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必须大力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全程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就是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模拟招聘等形式,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共性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个体教育就是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思想问题和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单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全程教育就是从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去,渗透到学生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去,渗透到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实习当中去,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毕业教育是指在学生毕业学年进行的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专题讲座、优秀大学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成才意识,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消除可能出现的偏差。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帮助子女规划人生,帮助子女认清就业形势,使他们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好就业准备;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坚持任人为贤的标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校要作好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学校要主动和各用人单位及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信息,建立人才需求交流信息库,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宣传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先进的就业理念,与家长一起作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实行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必须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坚持传统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曾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职大学生处于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因而要不断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一方面,把多媒体有效地运用到就业指导课及其他就业教育活动中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建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网络或学校BBS,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就业心理的分析,同时通过网络传递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就业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及时纠正大学生在择业中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实行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必须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水平、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专兼职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建立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院系书记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队伍,辅以专业教师、专家、学者,大力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要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促进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服务意识、政策水平、业务水平等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培养一支政治水平高,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强的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马海枫.就业指导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3]石亮.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与缓解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猜你喜欢

素质机制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