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
2010-08-15杨扬
杨 扬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学生礼仪教育以人为本是以大学生为本展开教育,帮助大学生内塑修养、外树形象;可持续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立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统筹兼顾是统筹协调学校内外多方力量展开教育,形成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整体合力。
一、以人为本:帮助大学生内塑修养、外树形象
大学生礼仪教育以人为本是以大学生为本展开教育,尊重他们,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内塑修养、外树形象。
1.内塑修养
(1)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理想信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思想领域充斥着纷繁复杂的思潮,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相互交织。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帮助他们更好地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指导他们适时地自我反省,从而更好地树立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遵守道德规范。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知行背离等不良现象影响着大学生,为教育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引导他们知礼明礼,强化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融入学习、生活。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伦理道德,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3)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培养心理素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如果遇到学习成才、择业创业、健康生活、情感交友等心理问题,能够运用礼仪规范进行自我调适,寻求正确的宣泄途径和释放方式,减少心理困惑和烦扰,避免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地成长。
(4)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彰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体现为对人的尊重和重视,关注人的感受和情感。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帮助他们更好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理解伦理道德,运用礼仪规范。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充分展示礼仪修养,高度尊重重视对方,关注对方的精神生活,强化对对方的内心体验,发现对方的兴趣爱好,关注对方的感受情感,重视对方的情绪反应,处处彰显人文关怀,从对对方的关爱中获得幸福。
2.外树形象
(1)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塑造个人形象。礼仪反映一个人的气质、阅历等,通过观察一个人对礼仪掌握运用的程度,可以洞悉其精神风貌、道德情操等。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帮助他们将文明礼貌体现于日常礼仪举止,体现于细节,更好地提升综合素质,塑造个人形象。随着我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入,个人的形象还体现国家的形象,影响国家的声誉。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使他们了解涉外礼仪,更好地遵守国际礼节与礼仪规范,维护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荣誉。
(2)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遵守礼仪规范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在与人交往中,举止有礼、行为有仪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这就为其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就更容易得到交往的成功、社会的认同与自身的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教育他们处处“循礼而为”,不仅帮助提升综合素质,而且了解与人交往的方式,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在人际交往中更为自信、和谐,从而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
(3)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竞争。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求职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某个职位,想要从若干位同去应聘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具备“硬实力”即学历、学识、能力等条件以外,举止有礼、行为有仪等“软实力”也很重要。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着力培养这种“软实力”。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尽早地了解礼仪对于求职的重要影响,尽早地从仪表、衣着、姿态、神情等方面开始注意礼仪修养,从细微之处展示自我,从容应对竞争,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4)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几千年来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作为后人,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文明礼仪,弘扬民族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使他们重温前人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的经典案例,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自觉抵制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传承和改造传统的文明礼仪,使得古为今用,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二、可持续:建立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礼仪教育可持续是着眼长远发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和横向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建立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
1.纵向到底
所谓纵向到底,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从进校开始,直至毕业离校结束。大学生在四年中不断成长与发展,身处不同年级,经历与面对的事情各不相同,所以礼仪教育也应针对大学生身处不同年级时的不同情况,各有侧重地展开。
大学一年级时,学生刚刚走出辗转难眠的黑色六月,步入向往已久的大学殿堂。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问题。没有了父母的呵护,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一道统一入住集体宿舍,由于各自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都不同,难免产生摩擦,影响学习生活。此时应结合新生入学教育进行礼仪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他们学会独立生活,学会仪容整洁、礼貌待人,与人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适应。
大学二年级时,学生没有了一年级时的懵懂,在逐渐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不文明诱惑。一些学生衣着不整,发型怪异,言语粗俗,故作潇洒;遇到师长不打招呼,背后直呼其名甚至乱起绰号;自习时甚至上课时大声喧哗,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考试时心怀侥幸,想方设法作弊。此时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应引导他们自觉抵制不文明现象,强化校规校纪教育,带动更多的人从细节开始循礼而为。
大学三年级时,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渐清晰,考研、考公务员、择业、创业、出国,都成为选择。确立了奋斗目标后,将注意力都集中到如何完成目标上来,考研、考公务员的上辅导班,复习考试科目;择业的考证,外出实习;创业的分析市场,选择项目;出国的考外语,申请学校、奖学金,等等,集体主义观念有所淡薄,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有所淡化。此时高校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通过巩固班风增强集体凝聚力,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增进人际关系。
大学四年级时,学生即将毕业走进社会,此时应对他们进行职场礼仪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适应社会。礼仪教育还应结合文明离校教育,针对毕业生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诚信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倡导和力行文明健康的离校方式,为母校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2.横向到边
所谓横向到边,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等紧密结合,涵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条理分明、内容丰富的教育网络。
(1)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礼仪教育的内容与之都相契合,所以应有意识地与之相结合,共同推进。
(2)与日常管理结合。在日常管理中,从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等多个层面要求大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符合大学生身份,仪容端庄,衣着整齐,举止大方,待人有礼。还可以将文明礼仪纳入综合素质测评细则,成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
(3)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借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通过讲座、咨询、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心理剧等活动,将文明礼仪知识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更好地用礼仪规范管理自我情绪。
(4)与课外文化活动结合。大学校园里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深吸引着广大学生,影响广泛而深远。如果将礼仪教育与课外文化活动相结合,定期举办相关的活动,必将掀起学习文明礼仪的热潮,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5)与社会实践结合。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将礼仪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举止有礼、行为有仪,展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并且带动社会中更多的人注意礼仪修养。
(6)与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结合。在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时,通过专家讲座、模拟招聘、经验交流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面试礼仪、职场礼仪等教育,强化礼仪修养,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尽快适应职场生活。
三、统筹兼顾:形成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整体合力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教育是立体的,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层面。大学生礼仪教育统筹兼顾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并且统筹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互动,兼顾各方,努力达到和谐统一和优化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形成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整体合力。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1)优化家庭礼仪教育环境。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家长是教育大学生的首任老师,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深受家庭、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家庭礼仪教育环境,一方面家长应转变固有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理念,重视礼仪教育,并且自身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礼仪修养,身正为范,为大学生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另一方面家长应增进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寻求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相互信任、理解、尊重,为大学生礼仪教育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互动。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和及时的反馈机制,畅通共同教育渠道。辅导员、班主任定期与家长联系,双方交换理念,及时交流大学生的情况,对于出色的表现,双方都及时表扬,但是对于发现的问题,也共同协商、制定教育方案,及时解决问题。以学校为媒介,搭建大学生家庭与家庭之间沟通的平台,家长与家长之间加强联系,相互学习礼仪教育的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1)优化社会礼仪教育环境。社会是重要环境,也是大学生成长的大课堂,应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他们从社会中汲取文明礼仪知识,倡导建设文明的社会环境。优化社会教育环境,一方面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传媒的积极导向作用,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另一方面应激发社会各阶层关注礼仪教育,集结社会的力量,增强每个人的礼仪意识,并身体力行,为大学生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谐互动。邀请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典型人士走进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专题讲座、交流座谈等形式,向老师、学生宣讲文明礼仪的事迹,激励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规范自身的礼仪。带领大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主动学习社会中文明礼仪的优秀成果,增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互动,使得双方的教育目标、内容等都和谐统一起来。
[1]赵学清等.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影.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的引导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4]李卫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4).
[5]韩国勇.高校学生行为礼仪教育的实效性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6]张吉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