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培养健康就业理念
2010-08-15陈勇
陈 勇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近几年来,在高职教育大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就业工作。总体来看,就业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一些有着鲜明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一直不错。但与此同时,即使在“供过于求”的现实就业环境下也出现了很多制约与影响就业的因素,诸如在择业时把收入放在第一位,或希望能够在大城市或热门行业就业,而不从现实的需要和个人长远的发展需求来考虑等不利于就业的想法,使得职业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随之对我们的就业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的突出表现为:(1)在发展方向方面多以就业为取向,但行动缺乏一定的规划。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明确就业领域的学生相对较少,选择“继续深造”的则更少。(2)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渴望,但缺乏一定的引导。多数学生选择就业时最看重的因素是“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但对企业“人才政策”及将来的持续发展空间则较少关注。(3)就业时的追求层面有所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对薪酬的追求[1]。
但是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不客观定位和特殊心理,使他们就业意识处于困惑的心理状态,甚至于要面对就业难的社会现实。一些毕业生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少数毕业生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在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无法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导致无法就业。以上负面心理因素都严重影响他们的择业和就业。
当前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大多是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学方面、教育学方面、经济学方面的教师,而真正从事理论研究的工作者较少,因此在理论研究中缺乏一定的理论性和深刻性,一些重大问题得不到重视。另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理论论述薄弱,加之对创业教育实践总结不够,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根基不够扎实,因而理论研究不能够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毕业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心理干预,若到临近毕业时才进行相关工作,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从入校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和择业理念,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初步定位专业学习领域,则可以有效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
二、开展常规就业指导工作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更是高职生求职择业的需要。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首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尽可能解决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而且在分析思想矛盾、缓解思想困扰等方面也能够发挥很好的教育功能。如果毕业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就可能不会顺利实现就业和择业[2]。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并在求职技巧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如开展职业性格测试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理清求职动机与自我认知,即提高自我认知的准确性,从各方面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知识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也可通过邀请专家、学长开展就业讲座,提供就业指导和讲述就业心得,并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交流会进行学习交流,讲心得、谈感想,以报告会的方式总结经验。或开展校园模拟招聘,全程模拟用人单位真实的招聘面试过程,既包括常规性面试,又包括非常规性面试,力求从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做到与现实情况一致。此外,在模拟招聘结束后,针对模拟招聘过程中应聘者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由面试官主讲,召开一个座谈会,对学生进行点评与建议,使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劣势,找到前进方向。最后,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面向多种所有制单位就业;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主动寻求就业门路,积极创造、把握就业机会,务实就业。
要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使其主动了解我国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增强其对社会、就业市场的适应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同时引导学生开发个人社会关系,自主到企业实习。树立“不等”、“不靠”的就业思想,着重强化自己的就业意识,教育毕业生树立“劳动就是就业”的理念。另外,在可能的情况下,激励学生勇于自主创业,开辟就业的新天地。
三、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扩展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到目标的全过程[3]。目前,大部分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来自于自身经验,以及在解决相关的困惑时也主要是靠自己,这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不到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并充满信心地开展起此方面的工作[4]。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职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低年级抓起,使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此,我们可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指导重点:初期可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中期则可侧重自我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毕业年级则可重点帮助学生了解面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与解决技巧,从而让他们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形成初步的心理准备。
另外,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就业心理咨询“学校—家庭”双层化
注重利用校内资源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就业心理误区给予分析,进行感化引导;课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学生解决具体就业心理问题,从而使学生今后在面对类似就业心理问题时能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的就业观念能与国家就业引导同步。上述校内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对大学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在就业决策时,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的择业观影响很大,因此,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学校—家庭”双层化合作机制,使其作为学校心理辅导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样,学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就业观同步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
2.就业心理辅导个性化
在科学的职业倾向心理测评基础上,指导教师通过与大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专业的就业心理辅导,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个案研究所实施的是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收集个体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可以说个性化辅导,将成为今后就业心理指导最重要的方式。
四、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在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应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及心理辅导,使之相互促进发展,培养高职毕业生健康的就业理念,可全面提升高职生就业服务体系,摆脱原来就业指导工作“就事论事”的方式,把就业指导工作由“产品销售”转变为参与“产品设计”。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的目的。
[1]洪礼章,唐新军.提升高职就业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改革,2008.3,19-21.
[2]陈勇.加强高职思想教育 树立积极就业观[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163-164.
[3]谢威.关于开展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11),188-188.
[4]赵蕾.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及启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