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诚信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彰显

2010-08-15杜秀兰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诚信历史教育

杜秀兰

(洪泽县朱坝中学,江苏 洪泽 223100)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尽管世事更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讲究诚信的精神始终延续不断。不久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提出“诚信”,指出全社会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中学生正处于独立意识增强,世界观、人生观正逐步形成阶段,对其加强诚信教育尤为重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更具有独到功效。本文从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在历史课程中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世纪我国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正是如此,中华民族才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有较强凝聚力的传统文化和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诚实守信从来就是一种智慧,先辈们正是拥有这样的大智慧,才能使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拥有长期的辉煌。

(二)是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需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历史已经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不仅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很难建立起来,而且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都将面临倾覆和崩溃的危险。

(三)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在历史课程中运用典型事例教育,他们与人为善应成为铸就其健康、完善的人格要义之一。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就要以培养他们的诚信品格为切入点。具备诚信品质,才具备了向善、求真的前提条件。只有排斥一切虚伪、欺诈、言行不一的坏习气,养成了开诚布公、襟怀坦白、刚正不阿、求真务实的良好品质,他们才能健康成长。

二、诚信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那么,如何把诚信教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呢?我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历史科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抓住相关实例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教育”。历史科内容具有无限的广博性和教育性,在这其中有许多“诚信教育”的实例。但由于受知识水平和思维深度的限制,许多学生不易在自己学习时发现这样例子,当然也就谈不上自觉地接受感染和教育。这就需要我们自身先具备这种意识,遇到范例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启发,以达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目的。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屠杀义和团,日本不宣而战发动甲午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地扣留张学良,以及皖南事变、“重庆谈判”,等等,都可以作为非常好的范例讲给学生听。教师还可以借题发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这些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后人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形成的一种默契,是为全人类所认同和遵从的,没有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诚信”,社会秩序也就没有了保证。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不论其遭遇如何,最终的结果是彪名青史的;相反,背信弃义的小人也许会一时得意,但公道自在人心,他们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

(二)充分利用历史科可开展多种教育形式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将诚信教育从他律引向自律。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如用CAI辅助教学、观看历史电影电视片等,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观,以历史问题为核心征文、辨论,以及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等也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开展“诚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我曾在教学中做过一些实验,感觉效果很好。如让学生以“诚信”为题,收集资料,集古今中外名人的诚信小故事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组织“诚信”考试、举行辩论会,等等。在学习西安事变时,我安排了一场题为“要不要杀蒋介石”的辩论会,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正方持“放”的观点,反方持“杀”的观点。正反方都提出了各自的很多理由,其中正方的一位同学提出: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就已通电全国,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也就是说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想要和国民党合作的态度,如果这个时候杀掉蒋介石,势必引起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这不等于失信于全国人民吗?那以后党的诚信何在呢?我对这位同学表扬了一番,他不仅提出了关于这个问题一个较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他已开始自觉地依据诚信意识来思考问题了,这一点是尤为可贵的。如果我在讲这个问题时仍采用一般说教的授课方法,恐怕这位同学的灵感就没那么容易被激发了。而且正是因为这样的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或者说直接经验获得的,其教育意义远大于从教师的说教中间接得到的东西,在他们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的行为从他律逐渐过渡到自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利用学科本身“真”的特点,建立历史学的崇高感和威严感,树立诚信教育的正面楷模。所谓诚信,“诚实守信不欺之谓也”。诚实,就是指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颠倒事实,光明磊落,处事实在;守信,就是说话算数,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诚实守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历史科向来是讲究“直笔”的,古往今来,无论中西,历代史家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世负责的精神,一贯追求历史科学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惩恶扬善的功效,这与诚实守信所要求的“真”,从本质上是相通的。正是由于这种严谨求“真”的修史传统,传承至今的绝大多数史籍都是可靠的信史,具有公认的权威性,这使历史科本身就成为一种求“真”的典范和榜样,对学生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历史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余遗力地宣传历史学这种求“真”的特点,弘扬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引导学生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树立“诚信”意识。

(四)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诚信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尊重,才可能取得诚信教育的良好效果。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这一学习方式呢?有专家提出了很有意思的问题:“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有人认为:“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特别注意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做法,创建平等互信的新型课堂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勇于置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实现师生的真诚合作。这种合作既是一种诚信关系,又是诚信教育的基础。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是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人的品德是在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的,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有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又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只有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高素质人才,担任起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任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1]赵亚夫.公民教育新时期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

[2]徐赐成.高中历史活动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6.

[3]石中英.诚信教育的价值与方法.人民教育,2003,(24).

猜你喜欢

诚信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