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小说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2010-08-15夏家亮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韩麦尔性格特征外貌

夏家亮

(吴江市盛泽第二中学,江苏 吴江 215228)

小说有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其中心,正如老舍所说:“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第一项任务。把一件复杂热闹的事写得很清楚,而没有创造出人物来,那么至多也不过是一篇优秀的报告,并不能成为小说。”[1]可见,人物描写是小说的本质特征。小说通过描绘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塑造各种不同的典型人物来揭示社会生活。为了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通常多角度、多层次地细致地刻画人物,在进行初中小说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对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鉴赏,从而深入理解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明白两点:一是我们所面对的是12—15岁的初中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都显不足,因而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像大学老师讲小说那样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地讲,而是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二是要牢牢把握好以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练习是纽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既不可因为这类文体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全部由自己侃侃而谈,又不可因为文学评论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训诫而让学生不受节制地自由发挥,而是必须依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定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练习的过程。这个引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的铺垫,如小说有关常识的介绍、相应作家作品及背景的介绍、阅读分析方法的讲解等,另一方面是练习的设计,即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教师应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在教学中相机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这些练习既可以是口头的,又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课堂上完成的,又可以是课后去完成的;既可以是课内内容,又可以是课外延伸。总之,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意图,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和学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

如何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和小说本身的特点,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综合运用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来实现的,因此,从这些具体细致的描写入手,是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1.外貌描写分析法

分析人物外貌,要注意人物富有特征的细节与外貌变化。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出场时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极富特征性的描写将孔乙己不伦不类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里可以让学生比较孔乙己和上文提到的“短衣帮”与“穿长衫的”有何差别,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生活贫苦,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实际上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说明他还要端读书人的架子,羡慕上层阶级,轻视下层劳动者,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这样,一个穷酸而又有些清高的落魄书生的形象就初步展现在我们面前。接下来文中还继续对孔乙己的外貌进行了描绘:“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言简意赅的描写中含有丰富的信息,指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人物外貌的变化也是我们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故乡》通过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不同外貌的比较,形象地反映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少年时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时的闰土,天真活泼,淳朴可爱;中年时的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时的闰土贫困憔悴,麻木呆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画出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作对比,引导他们概括其中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外貌虽然只是人的外部特征,但古人云“相由心生”,更何况小说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包含了作者的一定意图的,因此,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是我们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2.行动描写分析法

行动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分析行动描写是我们理解人物形象的另一重要途径。思想指挥行动,人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其思想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反映。尤其是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行动,更能反映其思想性格特征。如《最后一课》,作者从韩麦尔先生的穿着、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对他进行了刻画,以表现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最有意义且最能表现他思想性格特征的是小说结尾时韩麦尔先生的行动,“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里的动作所蕴含的意义并不难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答案,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例如,写粉笔字本不吃力,韩麦尔先生却为何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竟会“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如果没有这一行动描写,那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上效果又将如何呢?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慢慢理解其中所反映的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感情,以及面对残酷现实的痛苦之情,这样写更能让人震撼,表达的感情也更深沉,也更能深刻地表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抓住人物那些特征性的动作,启发学生去探寻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对提高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语言描写分析法

分析语言描写是我们理解人物形象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言为心声,这是语言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高度概括,特别是个性化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变色龙》这篇小说除开头和结尾使用了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外,主要部分都是人物对话。透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警官奥楚蔑洛夫卑劣的灵魂。警官处理街头一件“狗咬人”事件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但是因为狗主人的不同处理结果迥异,因而使原本一件普通的案子就变得不普通了。在这个过程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充分展示了其“变色”本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勾画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对待狗与狗主人态度的句子,然后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特征。以上问题也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让学生来完成。从这些对话中,学生不难发现,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有六次判定,五次改变态度,这完全是因狗主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而改变的。当他不知道狗主人是谁时,说“要好好地教训”狗主人,骂狗是“野畜生”“疯狗”“下贱胚子”“野狗”;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将军、将军的哥哥时,立刻夸它是“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极力巴结讨好狗主人,还打算派人送上,最后甚至还恐吓受害人:“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在这个过程中的不断 “变色”,充分表现了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我们透过他可以看到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另外,有的小说中虽然人物的语言不多,但一些极富个性化的语言仍可以使我们对人物有更多的理解。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对别人说他偷书时的辩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小孩子还想吃他的茴香豆时,他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些都表现了他性格中迂腐可笑的一面。我们要充分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这是人物体现其思想性格特征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通过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心理描写分析法

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对我们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心理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感情的发展变化。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去向老丈人胡屠户借考试盘缠被臭骂一顿后的心理描写:“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它一考,如何甘心?”这一简洁的心理描写,将范进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追求功名利禄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最后一课》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逐步转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表示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语句语段先找出来,再结合情节的发展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人物形象。小说一开始写小弗朗士的心理:“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反映了其贪玩、不爱学习的性格特征。当韩麦尔先生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作者对小弗朗士的心理作了大段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思想开始猛醒,并把它转化成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强劲动力。最后写韩麦尔先生在小弗朗士心中的形象,“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一句,既是对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又反映出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影响下,爱国主义思想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茁壮成长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真切地反映了小弗朗士从一个贪玩厌学、纯真幼稚的不懂事的孩子转变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孩子的过程,使我们对小弗朗士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分析心理描写,最好将作品中的有关心理刻画的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认识人物形象,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情节的发展变化入手

情节是人物展示其思想性格特征的逻辑基础,小说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情节是由场面组成的,随着场面的转换,情节一步步展开,形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把握住人物在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特征,就把握住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就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它不以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见长,相反,通篇都是作者在叙述,但是我们通过情节的发展仍然可以看出作家塑造的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篇非常适合学生自读的课文,在自学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两个病人相互之间对对方的态度如何,并以此为突破口来理解两个人物的形象。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人物——靠窗和不靠窗的两个病人。两人是同居一室的病友,经常谈天,这是故事的开端。应该说这时二者的关系是友好的,靠窗的病人经常向不靠窗的病人讲述他看到的窗外美景,不靠窗的病人这时也静静地享受着这一美好时光,靠窗的病人的高尚品格在这里已经表现出来了。接下来不靠窗的病人开始心生不满,为自己不靠窗看不到美景而感到愤愤不平,这时他已心生嫉妒,心态失衡,导致病情加重,旁人却不知道原因,这是情节的发展。再接下来他的嫉妒心恶性发作,私欲极度膨胀,为了得到靠窗的位置而竟对一向善待自己的病友见死不救,导致病友死亡,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丑恶灵魂,这是故事的高潮。结局却出人意料,他到窗边后“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从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的美与丑、人性的善与恶、灵魂的高尚与卑劣。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人物的思想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特别是在高潮部分,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表现得最充分、最突出。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三、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入手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在《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贫困潦倒,周围各色人等都看不起他,包括他的岳父,动辄还要教训他几句。这时的范进表现出一副迂腐无能、逆来顺受的样子。中举后的范进可谓一步登天,周围各色人等都立刻前来逢迎巴结,连那素不往来的张乡绅也送钱送房来拉拢,这时的范进表现了其圆滑世故的一面。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或让学生先在课下查找相关资料,要让学生明白在科举制度下,只要考中了举人及其以上的功名,就意味着荣华富贵有了。这就深刻揭示了人物种种表现的社会根源,也就是说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作者调动各种感官和多种表现手法,对“烈日”和“暴雨”两种自然景物作了真实而细腻的描写(这个可以让学生在书上找出来),有力地烘托了祥子勤劳且挣命的特点,也就是说自然环境对人物形象起着烘托作用。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它们都是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土壤,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时不能忽略环境的因素。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时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来选择相应的方法,切忌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一篇小说最好是以选择一两种较为适合的人物分析方法为主,而以再选的方法为辅的办法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学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其次,小说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类文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实现师生的互动,尤其是要注意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以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与其他教学内容如基础知识的学习、主题的理解与归纳等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教学内容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欧恢章,葛启进,罗受伯主编.文学基础理论.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171.

猜你喜欢

韩麦尔性格特征外貌
下课之后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