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诗经》教学论

2010-08-15李见勇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资料库国风诗经

李见勇

(内江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近年来,各高校大多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对专业课的教学时间进行了压缩。作为中文系课时最多的科目——中国古代文学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削减课时,《诗经》教学也因此受到冲击。目前,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分段不一,课时安排也不一致,但《诗经》教学大多在8—12个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既要讲文学常识,又要讲作品选,实在是捉襟见肘,更别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创新精神。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对于《诗经》的重要地位自然有着明确的认识,那么如何走出《诗经》教学面临的这一困境呢?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应对课时减少、教学容量增加,教师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多媒体课件和电子古籍两者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纲目清晰,材料丰富,可以节省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深度。电子古籍具有资料丰富、携带方便、容易检索、可以复制等优点,这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很多《诗经》的电子古籍,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迪志文化出版公司开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版,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的《四部丛刊》全文检索版,尹小林研发的《国学宝典》,等等,还有超星图书馆的图像版书籍及其他各种格式的电子古籍。在需要材料时,可以通过检索获得大量的资料,再进行筛选,把需要的材料复制粘贴到课件就可以了。如我们在讲解《诗经》的比兴特色时,就可以不受文学史和作品选的约束,把具有这一特色的典范作品有选择性地罗列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如在讲授《诗经》的句式特点时,只需把相关作品转入到课件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如将《关雎》、《芣苡》、《桃夭》三篇并列,即可明确说明诗经是以四言句为主及其重章复沓的特点;再列出《摽有梅》、《蒹葭》、《黍离》等篇,既能让学生明白诗经句式的多样性,又能加深对重章复沓的理解。这些作品的电子文本都是很容易就可获得的,如果仅依赖课堂板书或者是作品选的篇目,要想让学生有较深的认识是比较难的。

我们在制作《诗经》多媒体课件时,还可以加入图片。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在讲解《诗经》作品时,我们避不开“鸟兽草木”,而这些“鸟兽草木”就可以用图片来展示给学生,如雎鸠、荇菜、蒹葭等。还有涉及《诗经》的一些绘画,如《豳风·七月》诗意图、《麟趾》诗意图、明周臣《毛诗图》。再有《诗经》研究书目的书影等,如《毛诗传笺》、《毛诗传笺通释》、《诗经原始》等,都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有关《诗经》方面的图片资料有董乃斌、钱理群主编的《彩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日本冈元凤纂辑的《毛诗品物图考》,等等。此外,台湾潘富俊所作《诗经植物图鉴》所载图片尤为精美,并附有说明。利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将书籍上的图片录入电脑,再移植到课件上,上课时的效果非常好。我们还可以利用百度图片搜索寻找自己需要的图片。如我在讲授《关雎》时,即从《毛诗品物图考》中提取了雎鸠的图片,又从《诗经植物图鉴》中提取了荇菜的图片,此外如《蒹葭》、《黍离》、《芣苡》、《生民》等篇目中的植物均可以通过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而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从而既达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效果,又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重视诵读,开展《诗经》朗诵会

诵读是讲授古诗词的一个必要环节,目前除了零散的《诗经》朗诵作品外,结集出版的有两个系列:一是《儿童经典诵读——中西文化经典套装》。该套产品由北京育灵童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联合制作,由32张CD组成。其中中文经典共27张CD,《诗经》朗诵有2张CD,由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虹云朗诵,收国风75首,小雅7首,大雅1首,共计83首。该套产品在选目、文字校对、读音、配乐、朗诵等方面都做得较好,非常值得收藏。二是《儿童中国文化经典诵读》系列。由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录制部联合制作,其中就有《诗经选》,含《国风·周南》11首,《小雅·鹿鸣之什》10首,《大雅·文王之什》11首,《周颂·清庙之什》10首,共计42首,该产品选目别出机杼,也值得收藏。两套产品选目不一,除去重复,共计119首,占《诗经》全部作品的39%。 包含《国风》81首,《小雅》17首,《大雅》11首,《颂》10首。这些音频资料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让学生欣赏:一是将需要讲授的作品插入到课件中,在上课时放给学生听。二是把这些材料发给学生。由于现在学生基本都有MP3,一些手机也支持MP3,因此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欣赏到《诗经》作品的朗诵,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诗经》朗诵作品的文本制作成歌词文件,学生就可以在使用MP3听朗诵时看到该作品同步显示的文本。还有一些《诗经》被谱写或改编成现代歌曲,如《关雎》、《蒹葭》等作品,也可插入到幻灯片中。

一个更能让全体学生参与《诗经》朗诵的方法是开展《诗经》朗诵会,我们曾经开展过古诗文朗诵会,在学生中反响很大。同样我们也可以开展《诗经》朗诵会,分班举行,也可以分年级进行,甚至全系参与,力求通过朗诵,再现先秦古风,增加《诗经》的影响力。

三、组建《诗经》研究资料库,布置《诗经》论文

课外练习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古代文学课外作业往往是写作论文。由于网络的普及,很多学生不是自己写,而是下载,东剪一段,西剪一段,改头换面,有的甚至直接下载打印,教师不可能完全判断出学生是否抄袭。在《诗经》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布置一篇论文。为了避免学生抄袭和论文价值太低,同时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和研究能力,我们要求学生组建《诗经》研究资料库。

组建《诗经》研究资料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诗经》要籍资料库,即搜集有关《诗经》研究的各种典籍;(2)《诗经》研究论文资料库,即通过中国期刊网和维普期刊网等搜集《诗经》研究论文;(3)《诗经》音频资料库;(4)《诗经》图片资料库;(5)学生《诗经》论文资料库,即将学生的《诗经》论文搜集汇总。这些资料库建设由教师指导,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班进行。即由一个班同学分工完成,最后结集为光盘,组成《诗经》研究资料库,并将这些材料发给每个学生。如我在讲完《诗经》后,将全班同学分为15个组,每个组研读一个国风,合起来即是15国风。学生在研读时,写出读书笔记,包括每首诗的内容、特色和摘录的佳句;然后通过电子古籍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相关论文,最后针对所选的国风写出一篇论文。而将这些资料汇总,就构成了一个小型的国风研究资料库。

四、开设《诗经》选修课

开设《诗经》选修课也是促进《诗经》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已经有好些高校开设了这门课程。《诗经》选修课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针对全校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开展《诗经》通识课教育,这类课程着重《诗经》作品欣赏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课程名称可叫《诗经》赏析或《诗经》导读等。二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诗经》选修课,课程名称可叫《诗经》研究等,此类课程是要进一步深化《诗经》教学,着重对《诗经》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经》,激发研究兴趣。

总之,课时限制使得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完备深入地讲解《诗经》,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探讨新的《诗经》教学模式,力求把《诗经》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光大风雅精神。

[1]张启成.诗经研究史论稿[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2]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资料库国风诗经
国风·陈风·月出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基于内容与协同过滤的GitHub学习资料库推荐
寻找“国风少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今字’资料库建设与相关专题研究”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
施工企业技术资料库的建立与完善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