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作文训练的思考与实践

2010-08-15谢奎琴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论据审题高三

谢奎琴

(扬州市维扬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0)

新《大纲》对作文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也就是说,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还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放手让学生去写。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解放思想,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真正把作文训练落到实处。

从2005年江苏省实施新课改开始,我们就使用新教材。就新高考的作文而言,从“好奇心”到“品味时尚”,让这两年的高三学生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好奇心,这个本应伴随人一生的奇妙东西,却让2008届的许多考生面对题目束手无措,“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题目提示语里的这段话成了当年许多考生的“救星”,绝大多数考生就去抓这8个词,至于“好奇心”如何就不去管它了。思维的枯竭、写法的刻板、语言的干涩暴露出当代不少高中生已经真正把作文当作“文章”来写,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已经成了稀罕物,与文章融合不到一块。2009年的“品味时尚”也让很多考生思维短路,“时尚”这一“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的时髦玩意儿,让考生们无从下手。对现实生活的陌生,对“层出不穷”的、“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如过眼烟云,有些会沉淀为经典”的时尚的茫然,加之阅卷评分细则这一“游戏规则”的变化,据说让大约20%的考生作文拿了及格线以下的分数。有一位权威曾在一个较正式的场合讲过这么一句话:“要让作文的得分成为一个学生能不能上好的本科院校的重要砝码。”这对语文老师来讲是该高兴,还是该感到悲哀呢?

每接新一届高三学生我都很忐忑:如何让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对一道从没有看过的作文题目做到心不慌乱,从容面对?这两年摸索下来,我认为不能离开以下四点。

一、“一看”

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周看中央电视台周六晚上的“新闻周刊”或周日晚上的“世界周刊”。让学生通过看来了解天下大事,关注热点问题;通过看来学习电视主持人或电视评论员对时事的剖析、对国计民生问题的深度解读;通过看来补充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认识缺乏的营养。像两会召开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点话题,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源,温总理的答记者问,“3.15”中国式维权之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美日核密约曝光事件,俄印军事70亿美元大订单的背景,修复中美关系之旅,人民币升值——成长的烦恼,等等,对于整天做题目的高三学生来说,是一股清新的风,是一场淋漓的雨,让大家感到自己还真实地生活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感到生命里还有许多比数理化公式值得关注的东西。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坚持下来,同学们感到掌握的信息多了,知道的东西多了,能说一点看法的话题多了。

二、“二读”

我要求学生每周读两篇“搜狐评论”。高三学生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阅读两篇搜狐网评文章的筛选工作全部由我来做。从“深度阅读”到“民生评论”,从“文化博客群”到“有此一说”,都在我的选择范围之类,并且每周选择两篇有参考价值的文章下载打印出来,张贴到班级墙上。像《日本综合国力缘何高出中国五倍》、《奥巴马中国之行所学到的》、《“三鹿”案犯被处极刑的警示》、《“按分数推荐上北大”暴露的教育现实》、《钱是捐给耶鲁的,心情是寂寞的》、《历史深处的唐德刚与钱学森》、《从奥斯卡奖看美国人“活得有尊严”》等一些文章,非常受学生欢迎。现在只要一到周一,文章一到班上,同学们争相阅读,先睹为快。一学期将推荐的文章装订成册,放在班上大家传阅,成了大受追捧的班级刊物。

三、“三说”

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说审题思路、说结构提纲、说运用材料。高三一年,学生复习内容多,考试多,时间紧,作文训练如何展开?我的做法是:每次作文要学生思考一定时间后,说自己审题思路的形成过程,说自己构思文章的写作提纲,说准备运用的写作素材。通过说,全班同学知道自己的不足,学到别人的长处,以便在写作时学习借鉴,即使一次学习到一点,几次下来之后大多数同学也就能做到审题基本正确、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材料运用基本得当。“说”作文这在过去没有训练过,现在实行下来效果不错。

四、“四写”

我还要求学生写自由周记、写结构提纲、写开头结尾、写片段作文。所谓写自由周记就是每周看过《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或者“搜狐网评”的相关内容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有针对性、有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一事一议,只要言之有物皆可。

所谓写结构提纲就是让学生进行审题列纲训练,每次作文不是要求写全文,而是要求学生编提纲(主要侧重于议论文体的专项训练)。

写开头结尾主要是让学生在谋篇布局的同时,集中精力写好开头与结尾,开头的写作重点强调以下四点: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揭示全文内容,交代写作动机,或切入正题,使全文纲举目张,便于下文条分缕析;2.运用修辞格(如引用、比喻、排比等)开篇,营造一种氛围,引人入胜,然后急转直下,切入正题。引用指引用名言、警句、诗文或与文章有密切关系的话语;3.抒情开篇,拨动读者心弦,烘托渲染气氛,引出所叙说的人和事;4.设置疑问,引起读者注意,急于卒读。结尾的写作也强调四个方面:1.照应开头,结构圆合。这种方法因为前呼后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2.篇末点题,画龙点睛。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总结,把文章推向高潮,使意境得以升华;3.抒发情怀,余味无穷。这种结尾法,因为感情激越,常使读者久久难以忘怀;4.蕴含哲理(包括引用名言警句),发人深思。

所谓片段作文训练主要还是针对议论文段的写作训练。对于议论性文段我们是进行专项训练的,要求学生在议论文的2、3、4几个文段学会用“段内四层论证法”。即开头用分论点统领全段,然后用一两句话对分论点进行阐释,接着运用论据(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进行论证,最后扣住分论点与前面的论据进行分析论证。议论文段的训练主要是解决学生作文中论据运用不当、分析议论空泛、段内层次不清的问题。

“四写”可为学生写好整篇文章夯实基础。

诚然,高中作文训练应该从高一抓起,有一个系统性。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作文训练当成是写作技巧的传授,把作文训练变成一个个专项训练,那势必会出现学生重写作技巧、轻思想提升的问题,所以,抓好学生写作还得从根本抓起。高三作文训练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创作主体意识,让他们写出真情实感。另外,高三作文训练应该多一些不限体裁的材料作文训练,发挥学生的写作优势,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应试作文能力。坚持在思考中做,在实践中思,能得到一点有用的东西,能让学生有信心走进考场,从容面对作文写作,是我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论据审题高三
“三招”学会审题
恰当使用论据
七分审题三分做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我把高三写成诗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