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言语

王 瑾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一句话,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便是语感。近年来,语感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热点,在逐步被人们所重视,而朗读教学则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语感与语文教学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什么叫语感?人们对于语言文字具有的灵敏的感觉,通常就叫做“语感”。语感之“感”与“美感”、“乐感”之“感”相同,意思为感觉、感悟,只是它所感的对象为“语”——言语。它表现为对作用于它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要表达的意思融入作品的字里行间,通过书面语言这个载体转化为语言信息。学生学习这些文章和作品时,首先接收语言信息,初步认读理解语言文字,再披文入情,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与运用之妙,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最后准确地还原作者的思想感受和所表达的意思。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文约辞简,仅二十八字,却尺幅千里,意境无穷。语感好的学生在学习时,随着词语的进入视觉,一幅秋郊黄昏旅人图便浮现在眼前:老树被枯藤缠绕着,归巢的乌鸦或栖或飞。溪水潺潺流过小桥,溪边茅舍人家,炊烟袅袅。秋风萧瑟,古道漫长,在夕阳的余晖里,一匹瘦马伴随着主人还在艰难地跋涉。这就有了语言文字的形象感、意境感。这时对作品中的词语,如“枯”、“老”、“昏”、“古”、“西”、“瘦”等的意义、色彩、格调,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领悟出作者所表达的游子悲秋的情味来。

可见,语感乃是一种较高一级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是语言文字信息通向与作者心灵相契合、与作品感情相共鸣的桥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以语言形式为对象的语感作为一项重要培养目标。我国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二、朗读与语感

语感由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感受积淀而成。将所有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主要是朗读。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说:“用眼睛看,听老师讲,固然可以从某些词语句式中体察出其内涵的感情,然而,要确切地把握其语气语调,却非用口来读不可。”和看、阅不一样,朗读是放声地读,必须发出声音,默读、阅读是后起之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熟读能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为主观的语感能力。

在朗读中,字、词、句、语、修辞、逻辑、语气、情味有了,篇章结构有了,思想内容有了,含英咀华的美感享受也有了,潜移默化的道德修养也渗透了,因此古人有“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之说。可见,朗读对于语感的生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朗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重视朗读教学。

三、朗读教学与语感培养

所谓朗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朗读,贯穿朗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和欣赏课文,从而陶冶情操,提高语感能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对文章的感受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近年来,语感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热点,逐步被人们所重视。但朗读教学这种培养语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却坐了“冷板凳”。由于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无不围绕一个“讲”字,“重讲轻读”成为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很多教师变戏法似的把篇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美文搞得支离破碎,变成了纯粹传授。字、词、句、篇、语等的知识课上,学生学了一大堆语文知识,却感受不到课文之美,而且失掉了感人的气氛,以至于即使把课文熟练背诵下来,也只是 “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实施朗读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朗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的基础上要多读多练,这是朗读教学的突出特点。教师可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读,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渐掌握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陶冶情操。朗读教学要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还必须采用恰当、科学的朗读方法。在课内,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整体朗读。即以一则相对完整的材料或一篇文章为朗读对象,以感知作者思想感情或审美倾向为目的的朗读。教师可事先作示范朗读,学生跟着仿读,重复几遍之后,让学生再进行试读,教师予以评价、点拨和指导。

2.情境朗读。在学生朗读前设置情境,把学生导入某种情境之中,让主客体达到一定的和谐,再进行朗读,会加快感知的速度,易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甚至产生对原作品的艺术再创造。

3.欣赏朗读。就是播放录音磁带或教学光盘,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朗读。这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帮助很大。

4.角色朗读。适用于具有较强表演色彩的课文,如《雷雨》。这类课文很适合学生走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性朗读,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对人物性格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和播放背景音乐的方式来辅助朗读教学。因为它们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等的优势,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创造特定的朗读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其感受美的熏陶。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既要激发兴趣,又要着眼于训练效果;既要因“文”制宜,又要因“人”制宜。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朗读训练,并加以具体的指导,达到“以讲代读,以读代讲”。这样读书目标明确,训练到位,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教师应教会学生朗读,让琅琅书声回到校园,回到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形成对汉语言的语感,在读中去感去悟去豁然开朗,从而有效地达到训练语感,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的目标。

[1]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

[2]张颂.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8.

[3]吴郁.播音员语感及培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2.

[4]莫崇芬.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0,(2).

[5]王有新.朗读教学初探.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4).

[6]肖风花.关于朗读现状的一点思考.山西教育,2002,(9).

[7]姜其欣.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山东教育学院学,2003,(1).

[8]严光文.朗读中的逻辑停顿和语感培养.成都大学学报,1998,(4).

[9]茅玲麟.以读为本训练语感.安徽教育,1996,(5).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