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010-08-15张旭东
张旭东
(如皋开发区戴庄小学,江苏 如皋 226578)
一、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涵义
把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师生活动等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进行排列、组合,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系统,把这个系统叫做课堂教学结构。
当然,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要素还有很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
二、传统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劣分析
我国最初的小学阅读模式是引进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主要是:(1)启发工作;(2)阅读全文;(3)读后谈话;(4)逐段阅读分析;(5)编写段落大意;(6)复习阅读;(7)复述和创造性讲述;(8)结束谈话。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为“教授法”,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小学阅读课程采取的都是这种教学程序,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前期小学教学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较符合儿童阅读文章的认识过程,并注意了阅读的理解性和教育性,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
“教”和“学”是学校的一个重要关系,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学校教学模式的一个体现。“教授法”强调的是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老师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那就会出现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独立的阅读实践很有限,很少让学生独立阅读。其主要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种忽视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造成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不高。
2.程序固定化。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程序,但是不能生硬地照搬这种程序,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的教学程序。传统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人为地固定化、程式化,这势必束缚教师和学生的手脚。由于教和学两方面都被框在一个格子里,教学自然变成了一种无生气、无创造的活动。而且这种模式采用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已成了固定的模式,但是教师的提问并没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启发性,学生自身阅读的时间少而又少,独立思考的机会欠缺,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
三、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小学课堂结构的优化是小学教学不断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小学阅读课堂的教学结构优化更是教师们关注的课题,我们要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规律、原则、方法与最优化措施等方面去优化小学阅读课堂结构。如何达到教学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理论的问题,我在结合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几个方法:①综合拟定任务;②深入研究学生;③优选教学内容;④活用教学方法;⑤实行区别教学;⑥创造必要条件;⑦控制调整活动;⑧分析教学效果。教学结构的最优化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学结构设计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充分考虑到师生双方具有的全部可能性,预见在实施教学结构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障碍,以便使所设计的教学结构具有可行性的基础。
1.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
关于小学阅读课堂结构的基本模式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认真阅读,即通读整篇课文,通过阅读整篇课文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为下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第二步,深入分析每个段落的思想内容及表达形式,了解每个段落的深层含义;第三步,进一步综合阅读,在充分理解每个段落的基础上总体把握整篇课文的主要思想,掌握文章的脉络,摄取文章的主要内容等。这三个步骤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主题思想是总分总的模式。三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各有侧重。
(1)“五步骤阅读教学”结构。“五步骤阅读教学”结构,就是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大体分为五个部分,它是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基本认识规律设计的。这个结构是建立在小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而构成的,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与接受知识的特点,安排教学过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认识中不断学习知识,在自学中探求生疑,讨论释疑,在巩固练习中提高。
(2)以“自学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以自学为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变课堂教学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①主要特色:这种模式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的,它在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学生自学积极性的同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乐趣中学到知识。
②基本结构:初读课文,整体自学—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整体自学,初讲课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总的感受,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自学,但是这种模式不是阅读课堂固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在阅读课上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据教学中的特定环境采取不同的程序。这样才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才能让这种模式的真正魅力体现出来。
(3)启发式阅读法的基本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①主要特色: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上,使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统一起来,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结合起来。
②基本结构:自学—质疑—讲解
2.基本模式有内在的规律性。
每种模式的建立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它不能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存在,小学阅读课堂的基本模式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它符合普遍规律。一般的阅读方式都是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当我们打算深入了解一篇文章时,就不能走马观花地阅读,一般都是总体浏览一下,然后分段细致地阅读,再归纳一下文章的总体意思。
第二,它符合小学生阅读的规律。小学生的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方式,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不够发达,不可能一气呵成地阅读整篇文章,主要经历“初步综合阅读—深入分析阅读—进一步综合阅读”这样三个阅读阶段,才能从初步理解达到深入理解,以至掌握课文的内容,领会文章的意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总—分—总”的模式和小学生的这种阅读习惯是相符的,它能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方式,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结语
阅读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面提到的这几种模式仅供各位教师参考。小学教师要根据阅读课的不同情境灵活地、创造性地制定出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语文能力的课堂教学程序来。根据阅读课堂教学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优化小学阅读课堂结构的模式,并探索这一基本模式框架之下的变式,实现创造性地“教”、创造性地“学”,是优化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1]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吴文侃主编.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3]李江游.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4]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5]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